<h3> 五月芳菲层浸染,心神西子源古韵</h3><h3> 润泽德育蕴馨香,槎师解惑尽开颜</h3> <h3><b>【负笈从师,不远千里】</b></h3><h3><b></b> 满怀期待,满怀憧憬,来自河源市直及县区各校的50名骨干班主任、德育主任不远千里,从万绿之滨来到西子湖畔,参加初中骨干班主任跨年度(2018—2019年)递进式培训第二阶段集中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是首次集中研修的延续,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增长见识、汲取经验”为目标,将开展“专家引领”“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系列活动。</h3> <h3>【<b>香气清高,滋味甘醇,龙井之道,乃师之道</b>】</h3><h3> 5月7日早晨,在杭州市上城教育学院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仪式上,首先由河源市教育局师训中心杨丽梅老师向一直以来对河源教育大力支持的中国教师研修网表示感谢,对学员不惧舟车劳顿、不辞千里的求学精神表示感动,她指出,本班学员皆是河源市中小学教育的领头羊,希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有所获,不负此行,并提出遵守学习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不私自外出、返校后开展二次培训等学习要求。接着,中国教师研修网杭州办事处陈晓澜主任向参加培训的骨干班主任们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工作组将尽最大努力为学员做好生活、学习服务工作,使学员在一个和谐、满意的环境里圆满完成本次培训学习任务。</h3> <h3><b>【高深心术,兵法谋略】</b></h3><h3><b></b>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指导家长与孩子“安全”对话?这些困惑一直是班主任管理及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党总书记高亚兵的《用心理咨询技术改变传统沟通方式》专题讲座,给了我们最接地气、最具有操作性的解答。高老师通过几个案例引发的思考: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何在?父母在孩子情绪异常时应该怎样做?由此引出传统沟通方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将导致孩子未来不可预料的成长障碍。高老师用多个案例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改变师生的沟通方式,如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家长与孩子有智慧交谈的策略,并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做到相信和信任,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和陪伴者,而不是说教者,相信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h3> <h3><b>【周道如砥,俊彦斐然】</b> </h3><h3> 下午,我们聆听了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周俊的专题讲座——《基于案列的教学与研究》。在讲座中,周教授用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案例描述的是教学时间,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思想、感情;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某个教学事件和场景。周教授还指出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要让学习和成长成为教师自身的生活方式。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讨论、提问、交流、互动等方式,我们对案例的概念、特征,以及如何编写案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h3> <h3> 水之灵秀,灵不过西湖;茶韵之雅,雅不过龙井。师情如灵水,师道如雅茶,在如诗如画如茶的学习之旅中,我们将一路采撷,细细感悟、品味、沉淀、提升,以此为起点,攒香拓道,蹈厉奋发,积土成山,创引领之峰。</h3> <h3><br></h3><h3><br></h3><h3><br></h3><h3><b>学员感言:</b></h3><h3> 今天高教授和周教授分享的教育故事和案例给了我一些深思和感想,周老师说,“你不要斩了学生的翅膀,又责怪他没有飞翔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时就像雄鹰学飞一样,我们学校和老师应该要给学生提供平台阵地和活动,让学生在阵地和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又像高老师在案例里告诉我们,有时学生的需求不是让我们帮他解决问题,而是他需要在感性的认知下发泄自己,当他的心情有人倾听时,他们才会理性的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培养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成长成才。</h3><h3> ——吴聪慧</h3> <h3><br></h3><h3><br></h3><h3> 高亚兵老师的课程中,通过案例结合心理咨询技术,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不会说话,不懂沟通,会使师生关系疏远,更严重的的是悲剧的不断重演。这些都警醒我,在与学生沟通中首先要懂得倾听,让学生释放情绪;其次要善于共情,接纳并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减少对负面情绪的不安与恐惧,最后帮助学生进行正向重构,托住学生的情绪,稳住学生的信心。赞美、信任和期待蕴含着能改变人的行为的能量。</h3><h3> ——程桂芳</h3> <h3> </h3><h3><br></h3><h3> </h3><h3> 今天的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我虽然有两年没有在课堂上上过课了,但这些在教育中遇到这些类似沟通问题也一直让我疑惑,以后我将会为人父,这节课让我如何处理跟孩子的沟通,有很大的启发,感谢高老师的课堂,让我提前学会做一个好父母要如何处理跟孩子的沟通方式。</h3><h3> ——杜文坚</h3> <h3><br></h3><h3><br></h3><h3> 今天有幸听了高亚兵教授的讲座,特别有感触。她回答了一直以来我对工作和家庭教育上的困惑。在她的言谈举止中,她是对学术很有研究,实用性很强。这样的教育家如此躬耕于钟爱、信仰的事业中,身体力行,无不让人为之崇敬。</h3><h3> —— 邹建连</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撰稿:第一小组成员</h3><h3>编辑:梁怡笑</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