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坛大家 | 张辛稼花鸟作品212幅

古今书画鉴赏

<p>【画家简介】张辛稼(1909--1991年),又名张星阶,名枢,字辛稼,以自行,晚号霜屋老人。江苏苏州人。自幼喜绘事,专攻花鸟,从临古入手,初师吴门画派,已文秀见长,二十多岁时即崭露头角。五十年代后受海上画派明丽画风的影响,并注重写生,作风为之一变。七十年代后形成个性风格,淡化了常规色彩,更巨时代的气息。曾任江苏美术专科学校教师。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门画派研究会顾问、苏州国画院首任院长、江苏美协理事、苏州国画院院长。著有《花鸟画浅说》、《荣宝斋画谱花鸟草虫》等。早年作品较为常规,创意不大;中后期多以偏锋粗笔撷取花鸟对象的大势,紧要处以细笔点缀提醒,尤好渲染光影背景,以强调明媚春光或风情雨意的气氛,赋彩鲜验明亮,近于任伯年,造境多生动的情趣,富有生活气息。构图饱满,但笔墨物象时嫌碎散,如无背景的统摄,几难成画局,故大幅水平不如小品为精。</p><p> 张辛稼自幼喜绘事,早年从师虞山陈摩,初习山水,后专攻花鸟,二十岁出头已负盛名,延为沧浪美术教授,与艺坛铭流吴梅、张仲仁、吴子浑、朱梁任、颜元诸前辈过从甚密。</p><p> 先后组织过娑罗画社、中国画研究社、怡园画厅等艺术团体,对繁荣吴门画坛和培养艺术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曾于沪上执教数年,后回苏重返画坛,为苏州国画馆画师,并任扩建后的苏州国画院的院长。五十年代后受海上画派明丽画风的影响,并注重写生,画风为之一变。</p><p> 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数往光福、东山等地写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对众生万物做细微的观察,尤对群芳于阳光照耀下之斑斓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将明暗变化引入花鸟画创作之意。然中国传统花鸟画一般并不强调明暗,故历代画家均无此法。但他认为,只要不离开中国画笔墨的基本特征,可“自我而创,自我而变”,遂使用彩色来表现物象变化的明暗,用笔用墨来打破框框,经过大胆探索,反复实践,终于创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花鸟画,如人们所熟知的《樱花燕子》,《东山银杏林》等。</p><p>在书画艺术上的种种论述,张辛稼有着自己实践后的体会:</p><p> “功夫应在画外,在勤奋学画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内涵素养,对祖国的文史、哲学,尤其是诗词要多研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人品高,才会画品高。” “学画首先要学做人。”</p><p> “创作要防止形式的程式化,它会影响作品的表现力,要使表现形式在题材和内容上时出新意。”</p><p> “写意画的要点是求'意’,既是事物的精神特征,也是发挥自己思想情感和气势力度。”</p><p> “中国画用墨很重要,但不应拘于一法,使之有局限性,不妨吸取西画的'色’与'光’,以及肌理斑彩效果,使之更丰富多彩而有新意。”</p><p> “评价画的好坏,线条很重要,不管是浓墨线还是淡墨线,线条要画得“假痴假呆”,也就是用笔有力但要自如,随意但不失形态。”</p> <h3><br></h3><h3>编辑制作:孙 敏(1809518169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