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好多肉,我的分享

mo齐陶艺手作

<h3> 养多肉两年四个月,时间不长,多肉度过了两个夏,特别是去年夏天的惨重伤亡,促使我更多思考自己养多肉的环境并做出改变,如今看着一些元老级别的多肉,从小养大,感慨万千,看到上盆几个月且服盆的多肉,心生欢喜,看到暂时没服盆的多肉,充满信心与期待。</h3><h3><br></h3><h3> 接下来我说一下两年四个月以来我对如何养好多肉的自我总结:</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1.挑选盆和多肉:</b></font></h3><h3> 我的多肉多数便宜,大部分为网购,没什么固定买家,都乱买一通,关于多肉盆,我就要求比较高了,我囤了不少盆,世面上千篇一律的批量产多肉盆我买过,但没有兴趣持续买,买几个批量产就不想要了,韩国花花盆以及一切花花盆我都比较拒绝,我喜欢古朴风格的,从做工和创意来说,国内做多肉盆我最看好的是肉沫家的,国外多肉盆最牛的我了解的是美国的kitoi大师,但他的盆国内买不到。网购多肉基本在10月到次年最迟4月初结束,多肉盆嘛,只要喜欢又符合我经济能力的,随时都在买。</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2</b></font><font color="#ed2308"><b>.上盆搭配</b></font></h3><h3> 这个搭配上盆是我最喜欢的,就像给洋娃娃打扮一样,给多肉穿上适合的“衣服”,既舒适又美观,搭配就很重要。</h3><h3><b>(1)修根:</b></h3><h3><b></b> 4月份到8月底,我停止网购多肉,因为发不好根,怕在炎热又多暴雨的夏季挂掉,余下几个月网购的多肉都会仔细修根后上盆(4-8月底如果实在手痒想玩多肉上盆搭配,我会把家里塑料盆栽的一些状态不错的多肉挑来上盆,但这期间就不会修根那么仔细)</h3><h3><b>(2)配土——内在:</b></h3><h3> 我用的多肉土是品氏泥炭,赤玉土,麦饭石(粉红的较硬的那种),火山岩。大概比例是颗粒七成,泥炭三成。如果盆的透气性特别好,我会加大泥炭比例,栽法师,适当加大泥炭比例。</h3><h3><b>(3)配盆——外在:</b></h3><h3> 根据植株的姿态,挑选适合的盆,这个环节比较个体化,主要是看个人审美和感觉。</h3><h3> <b>补充:</b>铺面是配盆不可缺少的一步,既然讲究配盆美观,那么也该做好收尾工作——把面铺好,我喜欢用赤玉土铺面,因为很好判断盆土的干湿状况,为后面的位子摆放提供参考,另外,小盆一点的多肉,我会用筛子筛出细小点的颗粒去铺面,保证一盆多肉的外在整体美观。</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3.位子摆放</font></b></h3><h3> 以前看二木的多肉书,看他把多肉挪来挪去,还不太理解,现在理解了,要想把多肉养好,多肉始终放在一个位子不动,就不行,因为一年四季气候在变,光照在变,要养好多肉,最重要的是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养肉环境,体会每盆多肉的个体化需求。</h3><h3> 我是从室内养肉到和父母换房子住,在阳台上养肉,然后感觉阳台养肉也局限,打造了楼顶花园,后来,因为对楼顶环境把控不好,把最喜欢的多肉放在了一个伸缩棚下,我以为可以遮住太阳挡住雨,结果伸缩棚下的架子上的多肉,在我去年暑假离开家三十九天期间,伤亡特别惨重,多肉死得我怀疑人生。</h3><h3> 去年9月,暑假后的那个月,我看着一堆余下的丑肉,没有任何心思搭理它们,去年国庆节,我低价出掉了部分多肉,因为平时很奔忙,也没多少时间打理,我以为我就此和多肉保持距离了,但多肉,以及多肉盆太可爱了,太让人欲罢不能了,于是,我挤出时间好好的探索了一下我楼顶的环境,做了以下调整:</h3><h3><b>(1)挪动架子的位子</b></h3><h3><b>(2)给多肉木架定做框架,再在框架上定做尺寸符合的遮雨膜,确保连续大雨时,多肉可以有遮雨之处。</b></h3><h3> 多肉夏季挂掉,不外乎暴雨后又高温,没有经过年岁的小多肉,最容易遭,但大老桩除外,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可能每一个多肉都买大老桩,想自己养出老桩,那么栽的多肉尚“年幼”时,我们怎么做呢?</h3><h3> 我这样办——</h3><h3><br></h3><h3> <b>我把一年12个月分为两个时间区间:</b></h3><h3>(1)<b>5-9月这五个月,</b>特别是立夏后,雨水增多,温度逐渐升高,我需要把三个木架全部遮膜(我的木架膜边上有孔洞,我用电话线缠绕固定,因为有一些不大的缝隙,所以大概能够遮挡98%的雨水,也能通风,象个小大棚,又不会象真正的大棚那样夏季闷热,不下雨时,架子前面的那块膜可以卷起)</h3><h3> 但我也在楼顶花园里创设了不少完全无法遮挡的的区域,摆放少量皮实的老桩,也为挪动多肉提供可能性。</h3><h3> <b>具体解释</b>:连日大雨时,被遮挡的多肉,有的没有喝饱雨水,而纯露无遮挡的区域,有的多肉又淋的太多太久了,于是我会抽出时间,挪动它们,把有点干没淋到的挪出去,把淋雨淋嗨了的收到可以遮挡雨水的架子下,是否要问我怎么知道一盆多肉的干湿程度?就是前面提到的赤玉土铺面帮了忙,如果赤玉土铺面,很容易判断干湿,为判断是否挪动位子打下基础。</h3><h3> 夏季虽说多肉都在变绿,但很多多肉只要根系好且服盆,喝饱了雨水后,会看到他们爆盆很快,长得很饱满,一盆多肉的淋雨多少,尽可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是一味地听天由命,因为我也没有随时根据多肉状态浇水的时间,加之多肉在夏季喝饱雨水,比起自己浇水那么一点,更利于生长,不过,喝饱雨水后的肉肉,如果不想它们继续徒长,就得收一收,反之,看到有的多肉在这夏季不怎么长,可以放出去适当淋淋雨。</h3><h3> 掌控多肉的生长,多是针对尚未成为老桩的多肉,就好比陪伴未成年人,我们需要大方向把握,适时出现,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轨,成长更好。如果一棵多肉是经历过风霜雨雪的老桩,不必要考虑那么细致,淋也淋得,晒也晒得,犹如一个人成年了,就交给社会去接受风吹雨打,总体是这样,但不绝对。</h3><h3><br></h3><h3>(2)<b>10-次年4月,</b>这七个月,我就完全不遮挡的纯露养,因为根据我这里四川非挂区的气候,冬天温度不低,多肉被冻死的可能性小,这七个月基本不会有连日大暴雨和热的抓狂的大太阳,所以比起另外五个月,会稍微省心点,但仍然需要根据每盆多肉的具体状态去适当挪动,比如某盆多肉娇气,不太晒也蔫儿了,不太冷也冻了,那么打算收回阳台重点关注观察。</h3><h3> 这样养多肉是不是感觉很累?不过对于我来说,要做一件事,我就会尽最大努力,观察及恰当的行动,是养好多肉的根本,如果没有付出,那么夏季死了多肉收了空盆,或者看到别人的肉美自己的肉不够美,只能说是付出不够了,这和养孩子一个道理,如果看到哪家孩子比较出色,除了基因问题,那么养他的父母,必然有自己的法宝,付出了诸多努力。</h3><h3> 总之,我觉得挪动多肉的位子也不必过于频繁,没有谁有时间经常去做这件事,也好在我小盆多肉居多,但根据一段时间的气候和某盆多肉当时本身的状态去改变它的位子,以满足它的生长需要,这不是本应如此吗?再说了,时不时挪动下,给多肉拍图时,也有变幻之感,更美妙。</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4.日常护理</font></b></h3><h3> 我花在多肉上的钱不多,因为多数是便宜的景天科多肉,最让我舒爽的就是给多肉撸干叶子,隔那么久撸一次,撸一地干叶再扫掉,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安宁可爱的。</h3><h3> 关于浇水,多肉真的皮实好养,不需要太多水,正适合我这种又奔忙又想亲近植物的人,如果连日大雨,如何把控雨水前面说了,但如果连日不下雨,我就会适当浇水,夏季浇水在一早一晚,冬季浇水在暖和的中午,具体如何浇水,也是件讲手法的事,我浇水都用的楼顶储存的雨水。</h3><h3> 浇水时我会参考盆的材质,摆放位子,栽的方法来决定浇水多少,比如,盆特别透气,栽得比较稀疏,透气性好,当下那段时间摆放的位子阳光充足,那么可以多浇点,反之,就少浇点。所以说,浇水这件事,既要看天,又讲感觉与手法,浇水我视为和多肉互动找默契的时刻。</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5,后续学习分享</font></b></h3><h3> 我有个习惯,每买一种多肉,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名字,所以我买的多肉我基本都认得,现在新的杂交品种层出不穷,新名字也越来越多,记录下来,闲时查查它们是谁和谁的杂交,或者了解下它们的习性,也是很有乐趣呢,说不定积累了别人的经验后,自己闲的很的时候,玩玩杂交,也很有趣呢。,不过目前我还没自己玩过杂交。</h3><h3> 给多肉拍照,那是必不可少的了,我从养多肉半年开始,每盆多肉都要拍,一种是粗略的拍,不讲美感,只图拍了传到QQ空间里存档,另一种是稍微仔细拍,看着谁好看拍谁,拍了后和群里肉友分享自己的肉肉,真的都是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了,闲来时再翻看自己拍的那些照片,特别是看到同一棵的变化图时,心中的喜悦与感慨,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h3><h3> </h3><h3> 养多肉,我是认真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可爱,顽强,生生不息,能让我觉得生命何其美好,但说了这么多,总结为以下几点:</h3><h3><br></h3><h3>1.我的经验并不多,都是随着自己的经历及观察做出行动,也许在未来,我会遇到其他状况,然后否定我上面的部分总结,这很正常;</h3><h3>2.没有特别固定的养多肉的办法,如果新手问,多久浇水,我要不要把多肉搬进来了,多肉这几天还能晒吗?比如谁这样回答你,15天浇水一次,这几天不能淋雨了,必须得遮雨,这段时间晒不得了,要遮阴。想一想,你问的人和你在同一个地方吗?你们的气候一样吗?即便在同一个地方,每个人的养护环境也是不同的啊。会养多肉的人,不会告诉你固定答案,就像好的老师都是引导学生思考,但不会直接给答案。</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终归一句话——要养好多肉,需要观察并把控自家养肉环境,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持续根据新的状况思考出新的对策。</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最后我想说,从养多肉中,我不止学会了用心对待一件事,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更学会了平常心,不比较,不管多肉还是多肉盆,便宜的几元,贵的几千甚至上万,完全没法比,养多肉要的是自我付出后的专属体会,只要用心付出了,你栽种的肉,就是你眼中的最美。</h3><h3> 祝我们在养多肉的路上,持续体会别样人生。</h3> <h3>补充:</h3><h3> 面对自己的环境,下雨时是一种状况,出太阳时又是一种状况,同一块地方,距离几米,光照都有差异,所以即便同一时候淋雨或者浇水,再出太阳时,不同盆的多肉,盆土变干的程度都会不同,因为同一块环境里,摆放位子差异,盆的材质,多肉的栽法,都是因素。所以思来想去,这多肉的养护确实可能性很多,就如同教育中面对学生群体,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有时间尽量个体化的每盆关注,仔细体会当下某盆肉的需求,灵活应对,相信就可以养好多肉,只是不管学生多了还是多肉多了,要面面俱到都很难,只能尽力而为。</h3><h3> 你说我这样累不累?我就说,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可能累?</h3> <h3>补充:</h3><h3>关于多肉接触水的思考</h3><h3>虽说多肉不需要太多水,很皮实,但要让它们生长好,适度给水肯定必要,但怎样才叫适度?我说说我的实践及体会。</h3><h3>一.才上盆的多肉少水</h3><h3>因为才修根上盆的多肉,出于生长需要,会通过长根的方式去寻找水,盆土适当干燥,更利于长根,我看到别的养肉人这样说,我通过观察,发现也是如此。</h3><h3><br></h3><h3>二.慢慢淋雨比手动浇水好,浇水只是多日不下雨的适当补充</h3><h3> 虽然我露养多肉,浇水都用储存的雨水,但我发现手动浇水,隔那么久一次性浇透,由于颗粒用得多,长好根系的多肉,还没来得及吸水,水就透出去了,相当于这样的浇水走了个形式,不过连日不下雨,发现多肉确实很干了,也得浇一浇,具体某人浇水多少就根据盆的材质透气性,多肉的栽法,多肉当时的状态自己拿捏手法了。</h3><h3><br></h3><h3> 我还是宁愿多肉慢慢淋雨,这样如同一个人慢慢享用餐食,慢慢吸收,特别是立秋到次年立夏之前这段时间,雨水一般不大,只要发根好了的多肉,都可以淋雨,促使肉肉健康生长,到了入冬到初春那段时间,雨水一少,水一控,色彩状态就非常好,那期间的多肉也是最美的(法师除外)。</h3><h3><br></h3><h3> 多肉夏天挂掉,多数是雨水没控好后高温爆热,导致黑腐,所以夏季的雨是不能随便淋的,宁愿适当干一点也不让盆土出于长时间湿润状态,我的多肉第一年度夏,暑假三十几天不在家,就是盆土干燥,多肉丑是丑,但只挂了不足五盆,而多肉度过第二个夏季,也是三十几天不在家,狂风暴雨没有被挡住,加之高温,等我回去时,接近一百盆多肉等我收空盆,我不在时,那些可怜的多肉们蒸着桑拿,然后呼吸不畅,有的连尸首都找不到了。<br></h3><h3> 今年是我的多肉度的第三个夏季,立夏前后那几天,连日雨水,我因为忙碌,还没来的及遮膜,多肉宝贝们淋嗨了,喝饱了,长得很健康肥硕,没淋够的,就还是干瘪瘪的,不过我仔细想来,这种无意,经过总结,可以变成以后养护多肉的经验——</h3><h3> 立夏前后,让干了很久的肉儿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雨露,喝饱后,看到他们肥硕起来后,见好就收,遮住接下来直到秋老虎那个时候的大雨,因为高温遇上大雨,肉肉们怎会受的了桑拿?最怕我们几天不在的时候肉肉挂掉,不过这期间在凉快时还根据状态和天气手动浇水,不必太多,让他们在立夏后到秋老虎走这期间,健康的活着,保住小命最要紧。只要秋老虎一走,肉儿们再享受接下来这几个月和缓的阳光和雨露交替滋润,到时,多肉们比起去年这个时候又长大一圈了,也自然上色变美了。</h3><h3><br></h3><h3>(我这里的冬季打霜不严重,所以我没有重点思考冬季防冻的整体对策,只针对极个别娇气的受不了冻的多肉,单独遮挡并关注)</h3><h3><br></h3><h3> 虽说现在的多肉比起六七年前,便宜了好多,即便死了可以再买也不心疼钱,但如果一年又一年都处于买了死,死了买的无限循环里,我会觉得很没意思,所以我一有空就在观察思考,只要我的多肉在这第三个夏,能够因为我的思索与关注,把伤亡尽可能降到最低,我觉得我才是真正热爱多肉的养肉人!</h3> <h3><font color="#ed2308">以下文字为多肉群零散分享,和前面内容有重复。</font></h3><h3><br></h3><h3>一,能淋雨就不手动浇水</h3><h3>理由:淋雨如同吃饭细嚼慢咽,慢慢浸润,浇水因为颗粒多,一伙杆子整下去,其实就像吃快了不好消化,好多水没吸收到,所以为啥我们有时候感觉自己浇水不少了,多肉肥不起来,淋雨两天,就肥了,前提是根系长好了。(久了不下雨还是要适当手动浇水)秋老虎走后和立夏前,随便淋,雨水基本不大,也不多。</h3><h3><br></h3><h3>二,立夏前后,我让多肉们淋饱,效果立竿见影,一个二个都肥硕起来了,但接下来,我会预估我的时间安排,我没有时间去挪动它们了,所以在忙碌起来前,我会把所有淋肥硕了的多肉全部遮雨,理由有二,一是怕我不在后淋多了又高温,二是多肉淋肥硕后,有点爆盆了,再淋就是菜。(这是大方向,细节来说,收进避雨的架子,也还有区别,因为避雨区有的还漂的到点雨水,所以我会根据一盆肉的具体状态去摆位子。)</h3> <h3>只要不出意外,我都这么干———</h3><h3><br></h3><h3>关于多肉与水:</h3><h3>立夏前后雨淋饱,然后收去避大部分雨,起码不直接淋,直到秋老虎走了,我完全不遮全部露起(冬天也全露,除非冬季天气特别恶劣,特殊情况再特殊处理)</h3><h3>(任何时候久了不雨都视情况浇点,夏季一早或一晚浇,冬季中午暖和时候浇)</h3><h3><br></h3><h3>关于多肉与阳光:</h3><h3>自己环境不管大小,光照区都不同,秋老虎后到立夏前,阳光相对柔和,随便晒,处于光照不足区域的还需要适当搬动让其享受阳光沐浴。</h3><h3><br></h3><h3>立夏后到秋老虎走之前,只在最晒的一段时间拉遮阳网,其余时候个体观察,有晒伤斑点的,放到相对避阴处缓和恢复。</h3><h3><br></h3><h3>宏观上这样把控。</h3><h3>细节上来说,不管下雨还是出太阳,是夏季还是冬季,光照在不同区域不同,即便搭膜遮挡了雨,也有的地方全部防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遮挡雨,所以还是要参考某盆多肉当时的状态需求,去具体操作。</h3> <h3>养肉是观察加思考的过程,</h3><h3> 我的多肉在初春时,2月底才开学那阵,我该把膜全部掀开,没来得及,太忙了,那时水也浇得少,忙,所以有的多肉干瘪瘪,死秋秋的,不过只是状态不好,没死。</h3><h3> 后来三月份我抽时间把膜打开,确保这个时间段,我不在时,多肉可以淋到雨,果不其然,即便我不浇水,靠天吃饭,多肉都恢复状态了。一直到最近雨水增多,我发现有的多肉,淋得很肥,肥到爆棚了,我才觉得,该收了,继续淋就是菜。</h3><h3>总之两点——</h3><h3>首先,根据自己环境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宏观把控。</h3><h3>其次,要具体观察某一盆,根据当下的状态,当下的整体气候来具体决定它的位子,以及是否需要补水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