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家园

胡楊林

<h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开车去公司上班,刚进办公室,陈海生董事长就交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写一篇关于爱鸟护鸟的文章,当时有些恾然,不知从何写起,思量了许久,忽然想起了父亲护鸟的那件事儿。</h3> <h3>  我记得那是2000年冬季的一天,我的父亲去舅舅家曾居住过的村子“长牙圪坦”办事。在返回的途中,见三湖河河槽的冰面上,有一只耷拉着翅膀的飞鸟,用劲拍打着双翅想飞,但怎么也飞不起来。</h3> <h3>  父亲没咋想,掀开他那件儿宽大厚实的棉袄,把鸟紧紧的抱在怀里。急忙赶回家中,仔细查看后,发现鸟的右腿受伤,便从村里“赤脚医生”那里,买来服用和涂抹的消炎药,用沙布把鸟的伤腿包扎好。</h3> <h3>  父亲每天按时给鸟服药、换药、喂食,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鸟很快的好了起来。在喂养中,父亲发现这只鸟与普通的鸡、鹅、鸭不同,特别有灵性。凭着父亲多年在村里当队长的政治觉悟,主动和旗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取得了联系。当保护站的同志告诉父亲,这是一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疣鼻天鹅时,父亲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感到特别欣慰。</h3><h3> 临别时,天鹅抖动着它那羽毛丰满的双翅,咯、咯、咯叫个不停,一下着飞扑在了父亲的怀里。我们不清楚它在说什么。但是,我们会意的到它是在表达感恩和不愿意离去。不久记者以《任大爷护鸟记》为题,在《巴彦淖尔日报》报道了这件事儿。从那以后我开始对鸟有所关注。</h3> <h3>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然而真正了解鸟对人类有何益处的人并不多。</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nbsp;&nbsp; <b><i><u><font color="#39b54a">那么究竟鸟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font></u></i></b> </h3><h3> 我们知道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虽然从表面上看,对生产力没有重大影响,但对所食猎物却有着密度制约作用。&nbsp;鸟类吃昆虫可以使害虫数量维持一定限度,促进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世界上绝大部分鸟类以昆虫为食,是害虫和鼠类的天敌。</h3><h3> 灰喜鹊、伯劳、燕子等都是灭虫能手,啄木鸟是“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吃掉树杆中300多只害虫;鼠害是庄稼的一大祸患,而猫头鹰恰好是捕鼠健将,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捕捉1000多只田鼠,可以保护1吨粮食不被田鼠遭害。所以说,鸟类在防治虫害、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h3> <h3>  鸟类也是绿化环境的播种能手,它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 有些鸟类把无法消化的果中坚硬的种子随粪排出后,种子遇到适宜的条件便可发芽、生根、成长,我们常看到院墙和建筑物顶上生长着各种树木(榕树、柳树、红柳等),就是鸟类的功绩。</h3> <h3> 除此,鸟类还是监测大气污染的飞行哨兵,鸟类对环境污染特别敏感,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利用鸟类作为监测大气的飞行哨兵,实践证明,凡鸟类离开或不愿去的地方,往往就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之处。鸟类又是环境监测的先行者。</h3> <p class="ql-block">  据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介绍,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球著名的野生鸟类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 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p> <p class="ql-block">  目前,有264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二类保护鸟类就达47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有95种之多。被列为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有白尾海雕、大鸨、黑鹳、遗鸥、白琵鹭、鹈鹕等6种鸟类。</p> <h3>  另外还有白天鹅、疣鼻天鹅、苍鹰、雀鹰、松雀鹰、秃鹫、红脚隼、燕隼、等240多种鸟类。疣鼻天鹅全世界有1000多只,在乌梁素海就有600多只。2011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乌拉特前旗“中国疣鼻天鹅之乡”称号。</h3> <p class="ql-block">  享有“塞外明珠”美誉的乌梁素海,每年春夏秋三季迎来600多万只候鸟,整个海域是鸟的世界,群鸟齐飞遮天蔽日,蔚为壮观,给乌梁素海带来了勃勃生机。</p> <h3>  然而,此称号却来之易,&nbsp;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位用“心”护鸟的使者。他叫张长龙,从小靠捕鱼为生,上世纪50年代,随父母从白洋淀迁入这里,成为一名普通渔工。</h3> <h3>  1998年他与内蒙古大学鸟类专家邢莲莲、杨贵生教授偶遇,做了鸟类观察研究的向导。在两位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由一个“猎鸟者”转变”为“护鸟人”,承担起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各种水鸟野禽的重任,和这片水域及疣鼻天鹅结下不解之缘。我们从他十几本退了色的《鸟的观察记录》中,便可得知他热衷于保护生态环境鸟痴的生命轨迹。</h3> <h3>  二十年来,经他手不知救活了多少只鸟,疣鼻天鹅由当初的200只增加到现在的600多只,他也曾经历过无数的非议与坎坷、困难与坚守。他和鸟的情缘胜过了儿女,用妻子的话说:“这么多年他没有给家里带来什么,反而贴出去不少,这就是他的一份责任吧”。</h3> <h3>&nbsp;&nbsp; 2001年,张长龙配合中央电视台科教文栏目组的编导刘宁,用半年时间拍摄了疣鼻天鹅从回归、筑巢、产卵、孵化到成鸟及它们的喜好和习性的全过程,形成六集专题片《天鹅的故事》,首次向外界揭示了疣鼻天鹅的隐秘生活,引起了人们对疣鼻天鹅的特别关注。</h3> <h3>  2014年又配合内师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鸟类专家赵格日乐图教授及研究团队,对乌梁素海雁形目鸟类区系组成和迁徙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张长龙的《鸟的观察记录》对研究工作极具参考价值,提供了大量鸟的种类及习性相关资料与数据。</h3> <h3>  其实早在2004年被称为“鸟哥”的张长龙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杨桂林以纪实报告文学《天鹅泪》讲述了他爱鸟护鸟的感人故事。2011年,张长龙凭借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无私奉献荣获了国家“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17年大型纪录片《乌拉特牧歌》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其中《鸟哥的春天》再次宣传了张长龙保护家园,献身环保事业的动人故事。</h3> <h3>  各种宣传一方面是对以张长龙为代表的护鸟人的认可和鼓励,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激励更多的组织机构和人们参与到爱鸟护鸟的队伍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nbsp;</h3> <h3>  2018年乌梁素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强提出每年5月开展爱鸟护鸟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在乌梁素海及周边爱鸟护鸟的风气越来越浓。</h3> <h3>  但是,纵观全球鸟类生存环境并不乐观,据统计,多达45%的欧洲常见鸟类的数量在减少,例如人们熟知的欧洲斑鸠,其种群数量25年来已减少了62%,而在地球的另一侧,栖息在澳大利亚的涉水鸟种群数量同期下降了81%。北美20多种常见鸟类40年来已减少了一半多,在亚洲,曾经是飞满天的白背秃鹫数量已骤减99.9%,实际上这类物种已濒临灭绝。鸟类数量的区域性减少汇总在一起就会呈现出整个鸟类种群数量急剧下滑的态势。</h3> <h3>  鸟类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我们人类的过度贪婪。把鸟类当做了摇钱树,不断去猎杀鸟类。</h3> <h3>  其次是环境的不断丧失,人类的过度开发,对树木乱砍滥伐,据相关数据显示,百年内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50%。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都是因为环境丧失或者是恶化而受到威胁的。</h3> <h3>  还有就是环境污染也导致了鸟的种类在不断的减少。</h3> <h3>  <b><i><u><font color="#39b54a">面对鸟类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去保鸟类呢?</font></u></i></b></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懂得保护鸟类就是在保护人类的自身利益。因为物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如果物种在近期内都灭绝了,那么整个生态就会因遭受破坏而殃及人类。为了避免这种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损害人的利益,就得象张长龙、邢莲莲、刘宁、王瑞强等人用实际行动关爱鸟类,保护鸟类。通过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提高人类保护鸟类的意识。因为鸟类是没有国界的,它属于整个地球。</h3> <h3>  其次,保护鸟类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护好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多一些蓝天,多一些森林,多一些绿地,多一些水域,多一些关爱。把鸟类当做人类的好朋友,与鸟和谐相处。</h3><h3> </h3> <h3> 文章写到这,我也完全体会到了公司领导的真实意图,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列,积极行动起来,实现“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美好愿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