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节(19.05.01-05.04 )上海古镇休闲看海岛”第三天之一:有故事的川沙,有故事的“内史第”

乐在旅途

<h3>今天是此行的第三天。前两天已浏览了众多古镇以及洋山深水港。第一天:金泽古镇、练塘古镇,打卡农民画村,住枫泾古镇。第二天:上午,枫泾古镇、上海之鱼、召稼楼古镇。下午,舟山洋山深水港游石龙奇观、南汇嘴观海公园,住南汇新城。</h3> <h3>与同伴约好6点逛菜市场。下楼早了,想随手翻翻外文书,却是打不开。</h3> <h3>一公里之外的菜场冷冷清清</h3> <h3>空手而归</h3> <h3>7点钟的自助早餐不错。</h3> <h3>酒店出口的牌楼。不知有没有典故。</h3> <h3>实时朋友圈:劳工节(19.05.01-05.04 )上海古镇休闲看海岛,第三天晨曲:书香与菜乡香[呲牙]。约好6点逛菜市场,下楼早等候,随手翻翻外文书却打不开[呲牙]1公里之外的菜场冷冷清清,空手而归。汉庭的早餐不错,为它点赞[强]因分批吃自助餐,推迟到8点10分出发[玫瑰]</h3> <h3>小岛通知:8点1O准时出发!</h3><h3>补新场古镇</h3><h3>第一站川沙新镇。</h3><h3>第二站高桥古镇。</h3><h3>第三站吴淞炮台。</h3><h3>入住布丁连锁酒店顾村地铁站店。</h3> <h3>8点1O准时出发!</h3><h3>9点钟到了川沙,才知道司机大鹏没看小岛先到新场古镇的补充通知。这次真的错过了新场古镇。</h3> <h3>网文:川沙老镇是浦东的第一大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部分古城墙;有走出无数名人的内史第;有哥特式建筑的天主堂。 </h3><h3>跟着小岛我们首先见识了没看见城砖的城墙公园。</h3> <h3>所谓城墙看起来是青砖新砌的</h3> <h3>浦东新区文保碑</h3><h3>随后前往大名鼎鼎的“内史第”。</h3> <h3>“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书画鉴赏家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1]<br></h3><h3>“内史第”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位于王前衔(后改为新川路),坐北朝南, 三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东接兰芬堂(今城东住宅区)、西沿南市街、南临王前巷(今新川路)、北邻鸿园(今川沙书场)。</h3> <h3>黄炎培曾说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内史第名人辈出:有职业教育家黄炎培;书画鉴赏家沈树镛;民主战士黄竞武革命先烈;音乐教育家黄自;近代学者、诗人胡适以及宋家也在这里生活过,宋庆龄就出生在此……。</h3> <h3>胡适的房间</h3> <h3>立本堂</h3> <h3>“内史第”面对厅堂的左侧房屋,是浦东的第一座女子学堂——开群女学。</h3> <h3>在女学做回女学生</h3> <h3>1903年,由黄炎培和堂兄黄洪培开办,以黄炎培堂嫂陆开群的名字命名开群女学校,这是浦东大地第一所女校。</h3> <h3>黄炎培故居在这里。又见相同的雕塑</h3> <h3>工作室</h3> <h3>黄炎培的信耐人寻味</h3> <h3>黄万里自序</h3> <h3>作曲家黄自</h3> <h3>认真的小岛人</h3> <h3>川沙县志</h3> <h3>“内史第”南厢房为宋庆龄以及宋美龄、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员的诞生地,东厢房为黄炎培次子、民主战士黄竞武烈士,堂侄、著名音乐家黄自及其弟会计学家黄祖方的诞生地。内宅楼东首则是现在的黄炎培故居。全国政协常委黄大能、著名学者胡适等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h3> <h3>宋庆龄的父母像。“内史第”南厢房为宋庆龄以及宋美龄、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员的诞生地。</h3> <h3>女儿像妈妈</h3> <h3>毛巾大王沈毓庆</h3> <h3>织布机</h3> <h3>参观完毕小岛签名。可惜没拍清楚</h3> <h3>然后闲逛南市街</h3> <h3>街口喷水的井</h3> <h3>小岛的形象代言人</h3> <h3>街头很清爽</h3> <h3>地面很亲切</h3> <h3>取景要讲究</h3> <h3>中市街在里面</h3> <h3>川沙可看之处不少</h3> <h3>随后我们去寻找著名的川沙天主堂。难道不开门?哦,原来是后门。虚惊一场</h3> <h3>著名的、哥特式建筑</h3> <h3>净化心灵的地方</h3> <h3>忏悔的小屋</h3> <h3>街头的海鲜比较便宜</h3> <h3>满街都是老房子</h3> <h3>有年头的四个伟大</h3> <h3>长三角戏剧联盟项目基地。走进这里看到的是有关宋庆龄的事迹介绍</h3> <h3>墙上是名人称赞宋庆龄的话语</h3> <h3>1915年在日本的结婚照</h3> <h3>这车好像是宋庆龄捐给抗战。没记住说明。照片也没拍全。幸亏还有一张照片:三年级的小学生,此次旅行最小的“岛民”</h3> <h3>一目了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h3> <h3>最后我们走进了丁家花园,“川沙营造馆”。川沙是出能工巧匠的地方</h3> <h3>“川沙营造馆”是上海浦东川沙首个文化遗产纪念馆,位于川沙镇北市街,由川沙新镇人民政府筹办,上海浦东川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出资兴建,于2014年10月22日对外开放。</h3><h3>川沙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享有“一把泥刀走天下”的美誉。历史上,川沙曾诞生过许多名闻遐迩的著名建筑师、营造师。他们参与过外滩“万国建筑”等众多著名建筑的建设,业绩至今还在群众中口口相传。“营造管”内展出的有“一把泥刀走天下——川沙营造业溯源”、“‘浦东鲁班’一代宗师——近代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筑造‘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名建筑与营造企业家”等三个部分。可能是,既有时间久远的原因,更有地方政府多年来缺乏应有的传统文化物质遗产保护、保留意识(就像当年罔顾川沙文化人的普遍反对,拆掉“内史第”中宋氏旧居),展馆中鲜有具有时代印记的,鲜活的物质展品。这不能不说是件无可弥补的,令人遗憾的事!</h3> <h3>馆内有鲁班塑像</h3> <h3>热心的川沙人。仔细介绍川沙人的成就如数家珍</h3> <h3>万幸的是老房子都在,不像北京……</h3> <h3>实时朋友圈:今日之二:第一站有故事的川沙[强]9点起随小岛走街串巷,10点半离开。1-3没有城墙砖的城墙公园[呲牙]4.南市街的井[强]5-7鼎鼎大名的内史第[强]8-9净化心灵的川沙天主堂[玫瑰]</h3> <h3>走过观澜小学很快就到了停车场。10点半出发</h3><h3>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原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所具有17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她位于川沙镇东南隅,创建于1834年,始名“观澜书院”,1903年改为“川沙小学堂”,解放后命名为“川沙县城厢中心小学”,1961年改为川沙县城厢镇小学,同时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3年撤县建区改为浦东新区城厢小学,2004年10月易名为浦东新区观澜小学。</h3> <h3>美女单反的照片,不知道是哪里</h3> <h3>转小岛文长知识:五一劳工节上海休闲游第3天:</h3><h3>第一站川沙黄炎培故居.内史第。</h3><h3>那场窑中对以后,一尊树他为标杆,反右中也没给他戴帽。黄炎培:“mzx善于听取与我不同的意见,善于和意见与我不同的人合作。”而MZD则说:我有几个右派朋友,其中之一就是黄炎培。不过,二人的关系还是很微妙的,反右时,黄家一门七个右派。</h3> <h3>今日之三:第二站高桥古镇。陈列馆、名人古宅和各种展馆等都值得一看,不虚此行[强]11点半到,1点离开。</h3> <h3>今日之四:临停烂尾楼[呲牙]1点15分的,40分钟后离开。1-3,百忙之中进书店,你懂的[呲牙]6.是长鱼洞吗?[呲牙]</h3> <h3>今日之五:第三站,缅怀淞沪会战的英烈[玫瑰]听小岛细数烈士事迹、找寻烈士墓我心沉重(2-3)[大哭]走进纪念馆心头愈发堵得慌,我想多了[大哭]姚子青营长[强][强][强]根据导航没有找到淞沪炮台遗址(假的炮台在湿地公园)略有遗憾[难过]9.馆外歌舞升平。2点半钟到,4点15分离开。</h3> <h3>今日之五。第四站,抗战中顽强抗敌到底、被称作“血肉磨盘”的罗店古镇[强]4点50分到,6点钟离开。6.以罗店创始人命名的路。7.清代老树(瓜子黄杨)。8-9清代老桥[强]</h3> <h3>今日之六:此行最后的晚餐[呲牙]6点40分入住后,四人到旁边的川菜馆小聚。老板听说我们都是教师后慷慨地优惠3元收118[呲牙]先前的问答蛮有趣的。说:“我妈妈也是小学教师。”“你是中学教师吗?“”我实习在中学[呲牙]。我是财大教师,退休了。”他发的牛扎糖也甜[强]衷心祝他财源滚滚[玫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