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晨练没去五台山球馆,去了玄武湖公园。一是调整稍感疲惫的身体,二来体会一下走步的感受。三想寻找一段玄武门城墙,回顾曾在那里发生过的青春往事。四顺便看看羽毛球爱好开始的地方。</h3> <h3>这是解放门,上方牌匾内”解放门”三字不知为什么去除了。</h3> <h3>从解放门入园,蓝天白云绿树草坪尽收眼底。</h3> <h3>沿着城墙向玄武门方向前行。寻找记忆中的那段城墙。那是1966年的夏伏天,文革运动轰轰烈烈,学校5月底已陆续停课,又是假期,有些同学特别是外地同学都离开了校园。我,姜同学,陶同学三人同住一寝室(平时住九人),一天晚饭后心血来潮约好去玄武湖玩,那时囊中羞涩,出行都是徒步,即使下关方家营的同学星期天归校(学校在御道街)近20里路程照样步行,上了四年学从没乘过公交。到了解放门玄武湖公园门口已晚7点,公园只许出不准进。傻眼之时,姜同学提议翻墙而入,姜同学家住附近的百子亭,对这一带熟悉也干过这事,我和陶就跟着他沿土坡爬上城墙顶。今天如照片所示已砌成台阶,供游人参观游览。</h3> <h3>当上了城头往下一看,我和陶同学都吓呆了。陶同学连呼回家回家,算了算了。我同样有点胆战心惊,这么深,下到底谈何容易。姜同学好说歹说,拍胸保证没问题并交待安全要领。手抓墙缝中的植物枝干,试一下牢固性,脚踩牢墙砖缺口,同样试一试稳不稳,一步步下降,说完带头下攀,在他的鼓舞下,我壮着胆子冒了一次险,悬着的心一直到落地才放下。不过陶还是没那个勇气。我和姜只好再出大门三人一道返校。</h3> <h3>今天怎么也辨认不出当年翻越的是哪一段墙。这三张城墙照片是最可能翻越的段落,但今天看都很危险,难度极大。</h3> <h3>第一幅中的墙空隙较多,便于落脚生根。但野生枝干太少,不利手攀。第二幅中落脚的地方不够多。第三幅枝干植物密度欠缺一点。此情此景联想当年之举有些后怕,不过也有一点小得意,毕竟我曾经成功过。令人痛心的是姜,陶二位都已离开人世,53年前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清晰地留在我脑海中。</h3> <h3>沿着小路继续走,就来到公园西南角我初次接触羽毛球的地点。那是一处群树环绕的一块地,面积比羽球场稍大一圈。一群退休老人竖起两根铁管,集资买了球网,营造了一个简易球场,打球之余还围坐在石桌周围打牌,日子很快乐。06年我内退回家,07年5月忙完儿子婚礼后,开始思索今后的晚年生活,起先学许多退休老人漫步玄武湖公园,一天偶然来到公园的西南角,看到男男女女老人(也有少数年轻的)在这儿挥拍玩羽球 ,吸引住我。问了一下,只需带球带拍子就行。玩了几天,觉得面对面炒豆式打球不过瘾,就动脑筋买了一卷白色打包带,用钉子钉在土里,代替划线,圈成一个准”正规球场”打起比赛来,兴趣浓多了。我这与时俱进的改革获得球友们一致称赞。</h3> <h3>打了一段时间又不满足,刮风下雨无法打,下雨后常常三五天打不了。无奈我离开他们转到南京师范大学体育馆打室内球,在那里认识了徐辉,许磊,天使和浅水区的不少人。眼前,这片球场已被人造景点“玄圃”替代。建了一些亭阁,立了几座很少人认识的名人像。那些打球老人不知去向,我想念他们。</h3> <h3>公园里空气新鲜,风景优美,这是球场比不了的。走步也算是全身运动,体力消耗小,呼吸均匀,不会像打球,拍数一多,稍激烈一点,个个上气不接下气。我估计多则6.7年,少则2.3年,走步或慢跑或将是替代我打球的新方式。</h3> <h3>打球累了,到公园走走步,调整一下身体,是不错的选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