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港尾中心小学习作课题组4月份活动札记

彩虹

<h3>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牵手信息技术进行小学习作评改教学实践探究的一年多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对习作评改课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和参与欲望。细思其原因,我的看法是: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他们也想把自己的文章写好改好,只是不知道如何写好改好;当老师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把整个改的过程一步一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他们直接参与进来,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欣赏,怎样修改,在欣赏中触摸灵感,在尝试修改中习得方法,进而体验评改的乐趣,体验修改后的喜悦,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体验过程中,从心底里喜欢上习作,爱上习作,并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我们的习作课。</h3><h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习总书记说:“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希望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开辟出一条优化习作教学的阳光通道,真正改变习作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我们一直坚持在探索的路上努力着。</h3> <h3>  4月初,我们再次为燕旋老师的这节习作成果汇报课聚在一起,在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反复推敲和斟酌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h3> <h3> 4月11日,许老师正式录制习作评改成果汇报课。</h3> <h3>  课题组长林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首先,本节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习作评改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改教学“五步法”。从课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五步法操作性强,效率高,留给学生评改的时间充足,学生展示评改作品也充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从老师和同伴中习得习作技巧,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次,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习作评改中的应用优势:既有微信的应用,更有PPT和展示台的应用,正是凭借这些信息技术的优势,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大大提高了习作评改的教学效率;三是体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思想理念。在课中,许老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再读读看”、“你再斟酌下”......“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课中提到的评改习作“五步法”——读-找-改-评-定,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四是从学生层面体现了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习作评改能力,他们不仅会改,而且还会评,会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改的理由。如,有一位同学习作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照照镜子,我的脸依然那样黑。”她的同桌圈出了这句话,给出的评语是:这里把脸洗白的画面感不够细致、立体,不能让人感受到“有趣”。于是她做了这样的修改:“不一会儿,我的脸被搓得又红又疼,香皂也搓掉了小半块。可是照照镜子,我的脸依然黑。我不甘心,又一遍一遍地洗,还拿来妈妈的洗面奶搓了好几遍,最后盆子里的水已经变浑浊了,漂着一层厚厚的东西。我想:这下该白了吧?我又照照镜子,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变白,还更丑了——脸上黑红黑红的,一道道的红印子犹为明显。”这样,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个因爱美而做了蠢事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她一说完,孩子们便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们被她所描绘的那有趣的画面感逗乐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是获得知识的最高境界。在课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始终专注的眼神,始终兴奋的小脸庞,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对习作的浓厚兴趣,感受到他们在享受这习作的过程。而这,正是我们这个课题所要达到的愿景。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孩子们习作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h3> <h3>  4月28日,课题组成员再次在中心的四楼会议室相聚,商讨下一阶段课题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事宜。</h3> <h3>  “好风凭借力”,这“好风”还应该是老师自身的素养,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对老师的文学素养更是考验,如在教学中是否会常遇到“词穷”的时候?是否具有一双足够发现学生亮点的慧眼?是否有一颗对文字敏感的心?同时,课题实践也对老师各方面的素养提出了要求,如收集素材的能力,将所思所想诉于笔尖的能力,提炼观点、编写、组织语言的能力等。因此,我们还需多读书,多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力量,再次出发,我们才能步履铿锵。</h3><h3>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推荐关于作文教学的一本好书--王立根老师的《作文智慧》,让我们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在王老师《作文智慧》的指引下,点燃我们的作文教学智慧。</h3><h3>&nbsp;</h3> <h3>  附4月份各实验班级在线上的部分评改截图。</h3>

习作

评改

教学

老师

学生

作文

我们

课题组

文章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