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喜欢把苏州和杭州联系在一起,或许是因为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它们的市花都是桂花、市树都叫香樟;京杭大运河在它们身旁静静流淌,千年不息;两座城市都分别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是苏州古典园林和大运河;杭州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和大运河);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物产富庶、地灵人杰······</h3><h3> 杭州游客来苏州看什么?不知啥道理,自踏进“拙政园”大门开始,我的心一直没兴奋起来?虽说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江南园林的经典,杭州的“郭庄”继承发展了它,不是有句话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难怪大家都说好的园林,杭州人却不稀罕。你说西湖风光怎么样?当年西湖“申遗”,面对湖光山色、桃红柳绿,人家评委丝毫不动心。然后换个思路,把秀丽的西湖风光与厚重的人文历史结合起来“申遗”,终于得到世界的认可。我以为,杭州游客来苏州,不妨也换个思路,观景访古、游览学习,边看边学,相得益彰。</h3> <h1><b> 虎丘</b></h1> <h3> 虎丘,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秦始皇的试剑石;讲经说法的千人坐;断梁殿斗拱的智慧;憨憨泉美丽的传说;剑池千古阖闾的墓葬;崖壁文人书法大家的墨宝;虎丘斜塔千年不倒的建筑奇迹······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h3> <h3>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姑苏城西北角的虎丘山上,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h3> <h3>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h3> <h3> 虎丘的二山门“断梁殿”,始建于元代。据说,当时皇帝下圣旨,限令苏州官府在虎丘建造一座殿堂。当前期完工,准备上梁时,突然发现原本要做正梁的长木料被误锯成两截。期限急迫,不容另觅。施工队中有一位老工匠“赛鲁班”急中生智,将错就错,运用“斗拱技术”把两截木料连接起来,建成了断梁殿。</h3> <h3> “憨憨”是我国粱代著名的高僧,早年他初入佛门时,因患眼疾,视力很差,虎丘山方丈可怜他,收他做了一个挑水和尚。</h3><h3> 挑水要去山下,路途很远。有一次他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在梦中他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憨憨,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用双手触摸身下的土地,果然摸到了青苔。他想,有青苔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就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出水来,解决了寺院的吃水,也治好了憨憨的眼睛,这口井大家就叫它“憨憨泉”。</h3> <h3> “试剑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至虎丘,想要寻找传说中的吴王宝剑,却看到一只斑斓猛虎在吴王坟上对着自己咆哮。秦始皇急忙中摘下手中配剑斩向猛虎,没想到未中虎身却误砍石块,留下此痕。</h3><h3> 试剑石旁的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意涵秦始皇虽有绝世武功,但用人不贤,强征暴敛,强奸民意,纵有削金断铁的利剑,终将覆灭亡国。</h3> <h3> “古真孃墓”。真孃本名胡瑞珍,相传貌美、善舞、工书、精于棋画。唐“安史之乱”南逃苏州,被骗沦落风尘,但卖艺不卖身。时有士绅王荫祥慕真孃之名而求婚,却遭婉言拒绝。王生求婚无门,重金贿赠鸨母留宿真孃房中。真孃被逼自缢身亡,以死守身。王荫祥悲痛之余,斥厚资葬真孃于虎丘,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墓前手栽鲜花,植为“花冢”。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为其写了墓志铭。</h3> <h3> “千人石”。晋代高僧竺道生云游到虎丘,在此讲经说法,有千人列坐听经,遂取名“千人石”。由于太守何叔度下令不准百姓前往听经,生公“乃聚石为徒”,继续讲经。其时,百鸟停鸣静听,虽时值严冬,白莲池中千叶白莲一齐开放吐香,群石点头。</h3> <h3> 这就是白莲池中的“点头石”,由此也有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h3> <h3> “二仙亭”,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刻着两位神仙:陈抟老祖和吕洞宾。</h3><h3> 相传,二位神仙在亭中下棋,一位樵夫挑着一担柴禾下山路过,便停下歇息观看。两位神仙棋逢对手,拼杀得难解难分。一盘棋下完,二位神仙回家,樵夫起身,只见扁担、柴禾、斧柄都已烂掉。回到家中,谁也不认识他,人们从他的衣着打扮,猜想他已是几百年前的人了。后来,就有了“仙人一盘棋,世上已百年”的说法。</h3> <h3> “虎丘剑池”四个石刻红色楷体大字,史载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因年久石面风化,“虎丘”二字湮没。明万历年间苏州刻石名家章仲玉照样描摹重刻,后人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写得漂亮,这就是“真剑池假虎丘”的由来。</h3> <h3> 跨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骤有一种“池岸生寒气、空山剑其深”的感觉。两侧石崖拔地而起、陡峭奇险、一池幽水被锁。狭长的池形,若俯视,宛如一把平放着的巨型宝剑。</h3><h3> 抬头仰望,一座拱形石桥凌空而悬。崖壁藤萝丛挂,渊潭深不可测。更为神秘的是,池下传说是吴王阖闾的墓葬,里面还埋藏着他生前所爱的三千把宝剑,由此而得名“剑池”。(左侧篆体“剑池”红色大字,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右侧“风壑云泉”四个蓝色行楷,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题)</h3> <h3> 剑池上空,一座凌空而悬的拱形石桥,桥的一头通往“致爽阁”。桥面上凿有两个小圆孔,据说是为了山上的僧人取水之用。据说,吴王夫差娶得美人西施,在虎丘山上居住,就是用这两口井取水梳妆。每天梳妆完毕,对着井照镜子,夫差在一旁陪着,因此人们称它为“夫妻井”或“鸳鸯井”。</h3> <h3> 岩秀壑幽、曲涧潺湲、池泉清冷、修篁掩映,路若绝而复通,石将颓而又缀,石井泉就处在这样静幽秀美的环境里。唐代贞元年间,陆羽曾住虎丘,亲自到山上挖了这口井,专门研究泉水水质对煎茶的作用。因虎丘泉水水质清甘味美,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看来天下的泉水谁不想进三甲?杭州的虎跑,不也标明自己是“天下第三泉”!</h3> <h3> “古石观音殿”。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积劳成疾,只好每天口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求其保佑。一晚,梦见白衣人针其耳,毛病便好了。臧逵追忆画其形象谓之 “应梦观音”,然后募众立像,历时十年,精雕细刻,石观音像栩栩如生。</h3><h3> 1074年石观音殿竣工,开光之日人潮如涌。可惜,太平天国一把大火,此殿全毁。清同治末年复建,可叹文革期间,殿内石观音像和石刻等全被砸碎。直至2006年,清理遗址,浴火重生。900多年来,屡建屡毁,古石观音殿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h3> <h3> “云岩寺塔”耸立在景色优雅的虎丘山顶,故又名“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与杭州雷峰塔一起,被誉为江南二古塔。</h3><h3> 虎丘塔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3度59分,是中国第一斜塔。</h3> <h1><b> 寒山寺</b></h1> <h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h3><h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h3><h3> 这是一座因为一首《枫桥夜泊》的古诗而名扬四海、流芳千古的古刹。寒山寺位于姑苏城阊门西的枫桥镇,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为建在枫桥傍,所以又称枫桥寺。唐朝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塔院因此改名“寒山寺”。</h3> <h3> “枫桥胜迹”牌坊。</h3> <h3> “寒山寺”前石狮。</h3> <h3> 普明宝塔。</h3> <h3> “寒山寺”大雄宝殿。</h3> <h3> 唐德宗年间石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h3> <h3> “寒山寺”钟楼。</h3> <h3> “寒山寺”铜钟。</h3> <h3> “寒山寺”内“寒拾殿”。</h3> <h3> 相传,这是寒山、拾得在此“缚茆以居”时挖的井,为纪念寒山、拾得,后人称此井为“寒拾泉”。饮水思源,看到这口井,就会追思当年寒山、拾得来此“缚茆以居”、修持弘法的艰苦历史。</h3> <h3>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一绝。</h3> <h1><b> 木渎山塘街</b></h1> <h3>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桥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能把灵魂和记忆描绘得深刻灵动、如诗如画的也就是姑苏的山塘街了。</h3><h3> 苏州有两条山塘街:一条是阊门通往虎丘的七里长街,始建于唐朝,是外来游客的必游之地;另一条在吴中木渎古镇,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游客不多,还保留着些许原汁原味。</h3> <h3> 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h3> <h3> 一条小溪,沿溪一条石板路,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然而“木渎”有着它特别的丰富内涵。</h3><h3> </h3> <h3> 溪因西施而香,镇因西施而名。相传,当年西施住在灵岩山馆娃宫里,每日用奇香花粉沐浴,这洗妆水携带着她的体香及胭脂、花粉之香流入山下河中,一路芬芳,满河生香,久而久之,这溪水成了千古流芳的“香溪”;香溪上的这座桥就成了“西施桥”。</h3> <h3> “香溪”碧绿碧绿的河水,倒映着岸边鳞次栉比的房舍和郁郁葱葱的古树,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自然的宁静与超脱。看着船桨荡起的波纹,也许历史就像香溪河水一样越荡越远。当年,诗人杜荀鹤写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情景,如今仍依稀可见。</h3> <h3> “御码头”。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就是在这儿弃舟登岸。</h3> <h3> 门对香溪,背靠灵岩,作为乾隆皇帝“民间行宫”的“虹饮山房”是木渎古镇的一大亮点。</h3><h3> “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弃舟登岸,入园游历。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于此。</h3> <h3> “严家花园”,是木渎古镇上一处精湛的私家园林。原为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诗人沈德潜的故居,光绪二十八年易主木渎首富严国馨(曾任台湾地区总统严家淦的祖父),改名为“羡园”,俗称“严家花园”。</h3> <h3> “古松园”,古镇里又一座私家园林建筑,系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的旧宅,后园种植有一株500多岁的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因此松而得名。</h3> <h3> “明月古寺”始建于五代杨吴天祚元年(公元935年),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佛门本应是宗教活动或弘扬宗教文化的场所,如果只是成为景区布局中的摆设和门票收入的来源,必然被广大游客所忽略。很显然,它与寒山寺的冷热成了明显的对照。</h3> <h3> 木渎山塘街上的指路牌。</h3> <h3> “开来茶馆”,时间尚早,里面却已飘荡出熟悉的琴弦之声。不购茶券不让参观,只得在门外拍照留存。</h3> <h3> 香溪旁的山塘街逃不脱商业开发,只要不过分,游客还是愿意接受的。</h3> <h3> 木渎镇的特色美食:乌糯米饭。</h3> <h3> “太湖三白”之一:清蒸白条鱼。</h3> <h3> 观景生情,眼前的景色不竟让我想起了杭州那早已淡出视线、但仍深深印在我心里的浣纱河。苏州和杭州,真不愧是姐妹城市!</h3> <h1><b> 盘门三景</b></h1> <h3> 北有长城之雄,南有盘门之秀。盘门位于姑苏城西南隅,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历史上繁华仅次于阊门和胥门。景区内有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虽非旅游热门景点,但很值得一看。</h3> <h3> “盘门”。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为世界上唯一原址保留完好的水陆并列双城门,为苏州古城的标志和市徽。</h3> <h3> 盘门之水城门。</h3> <h3> 盘门之陆城门。</h3> <h3> 盘门之瓮城。</h3> <h3> 盘门水闸门提升装置。</h3> <h3> “瑞光塔”。始建于三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东吴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当时叫“报恩塔”,是苏州最早的佛塔。现存塔于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重建,也是千年古塔了。</h3> <h3> “吴门桥”。始建于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州现存古桥中“拱券”最高的单孔石拱桥。拾级而上,但见桥下水网交织、舟船往来,近处城楼巍峨,远处古塔生辉,水光山色尽收眼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