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读〈吴世炎诗百首〉感怀》

山里红

<h1>(文/范景山)</h1><h1><br></h1><h1>细品世炎诗百首,行间字里蜡珠流。</h1><h1>应为才俊海河探,故将年华澜水求。</h1><h1>幸遇良师说天地,欣逢胜侣话春秋。</h1><h1>燕山一别几相见?唯有新书解怅惆。</h1><h3><br></h3><h3><br></h3><h1>原创自赏:</h1><h3> 吴世炎,是我读下营高中时的地理和历史老师,北大中文系毕业。1980年主动申请从天津市区来到深山区下营中学任教,直至2005年退休,献身山区教育二十五年。1995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曾任天津市蓟县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h3><h3> 2014年9月,笔者有幸收到一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发行、吴老师亲笔签名的诗集《吴世炎诗百首》。吴老师时任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天津《青山》诗刊副主编。</h3><h3> 今天再次品读吴老师的诗词,又想起吴老师当年教书时模样,感慨良多,于是写了这首读诗感怀。吴老师"才俊"出众,本来可以在市区里有一番作为(海河探),却远离父母主动申请调往艰苦的深山区执教("澜水求"——澜水为下营的一条河流),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蜡珠流)。颌联中嵌入的"探求"两字,还寓指吴老师的父亲、著名作家王昌定(原名吴兆安)的长篇小说《探求》。</h3><h3> 作为深山区贫苦人家的我们,遇到吴老师这样的良师是我们的一种幸运,我们"文科生"全依靠吴老师教授的地理与历史成绩而"金榜题名",这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每与同学(胜侣)闲谈,都要说到吴老师当年的教书辛苦与感人事迹(话春秋)。可吴老师退休回到天津市区后(燕山一别),我们又有几次相见?也不知吴老师近况如何,身体健康与否?也许只有这本诗集(新书)方能解决我们的想念与惆怅之情了。</h3><h3> 衷心祝愿吴老师健康长寿!</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