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五.一小长假,我汲取今年清明时节去登泰山观日出遇到下山时人多拥挤的教训,另辟蹊径,前往河南省辉县郭亮村、林州市红旗渠、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进行了红色专题自驾之旅。</p><p>五月一日在家查询信息、了解攻略、安检车辆、准备饮食。五月二日凌晨驾车离开天津,直奔这次出游的第一站__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万仙山郭亮村。由于是假期的第二天,出行车辆明显减少,一路畅通无阻,没有遇到堵车,630公里路,经九个小时的车程,下午一时到达景区大门沙窑停车场。</p> <h3>河南省辉县郭亮村</h3> <h3>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辉县西北60公里的南太行深处。</h3><h3>郭亮村依山势坐落于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该村始建于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郭亮,兵败失利后,退守太行山,欲凭借太行绝壁固守,可惜最后兵败山西。从此,郭亮队伍驻扎过的山寨便以郭亮村的名字流传至今。</h3> <h3>经两次换乘景区游览车才能到达前往郭亮村的绝壁长廊入口处__郭亮洞</h3> <h3>郭亮洞就是人们常说的挂壁公路,郭亮隧道,万仙山绝壁长廊,这是一条没有借助任何电力和机械,全靠十八勇士用一锤,一钎,一双手,流血,流汗打造于绝壁山崖上的长廊通道,堪称人间奇迹,十八勇士的壮举被誉为当代活愚公!</h3> <h3>绝壁长廊郭亮洞入口</h3> <h3>洞内温度冬暖夏凉</h3> <h3>郭亮洞于1972年农历二月二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洞全长1250米,宽6米,高4米。投工3万个,清理石渣2.4万立方,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2001年郭亮村又投资40万元进行了扩筑,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规模。</h3> <h3>洞壁的巨大窗口</h3> <h3>由于景区提前预案,及时疏导,5月2日的郭亮村景区内热门景点游客秩序井然,鱼贯而行。</h3> <h3>绝壁山崖上的挂壁公路</h3> <h3>两山之间的缝隙是如此之神奇,且保持着一定距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h3> <h3>路边护栏非常结实</h3> <h3>在对面山上拍摄的挂壁公路</h3> <h3>在洞内窗口看到对面绝壁山崖</h3> <p>典型的郭亮村石头建筑</p> <h3>郭亮村几十户人家的房屋,全都依山势座落在山坳里,错落有致,参差不齐。青石垒墙,白灰粘缝。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h3> <h3>春花烂漫的郭亮村景区</h3> <h3>郭亮村山门</h3> <h3>这里地势平坦,人口相对集中,也是旅游接待中心。</h3> <h3>红石桥,方便了山两边人们的通行,更连紧了山两边人们的心。</h3> <h3>通往莲花山的石台阶</h3> <h3>中华影视城,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著名画家张仃称郭亮“华夏奇观”。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缗(min)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万仙山景区绝壁上的村庄郭亮村被誉为中国第一影视村。</h3> <h3>中华影视村郭亮</h3> <h3>壁立千仞,犹如刀劈一般。</h3> <h3>行走在挂壁公路上的游人</h3> <h3>在离开沙窑停车场返回的路上,乘天色尚早,我又驾车顺路到罗姐寨景区游览了大山深处的农家乐和零散的民居。<br></h3> <h3>站在罗姐寨山头,俯瞰自己刚才驾车行驶上山的路,心中不免产生对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人们的钦佩与同情。</h3> <h3>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h3> <h3>红旗渠风景区</h3> <h3>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州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br></h3> <p>红旗渠第一干渠</p><p>站在红旗渠边,望着清澈见底的渠水,看到如此巨大的工程,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被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十万林州人民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和大自然作斗争,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他们的英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他们践行的红旗渠精神将永远光照千秋,引领华夏文明!</p> <h3>红旗渠是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崖下。<br></h3> <h3>五月的红旗渠边春花烂漫,春色满园。</h3> <h3>红旗渠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br></h3><h3>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1500公里。</h3> <h3>红旗渠渠水所到之处,绿水青山,春意盎然。</h3> <h3>巍巍太行山见证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h3> <h3>人间天河__是林州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杰作。</h3> <h3>流淌于太行山上的红旗渠</h3> <h3>青年洞</h3> <h3>创业洞</h3> <h3>红旗渠犹如绿色的腰带绵延缠绕在太行山间</h3> <h3>在太行山俯瞰红旗渠和228省道</h3> <h3>劈开太行山</h3> <h3>天河之春,风光无限。</h3> <h3>红旗渠穿行于太行山</h3> <h3>参观完红旗渠,走出景点大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当今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地征程中,仍然需要这种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红旗渠精神曾经以无比高亢的旋律响彻历史的岁月,那么,站在今天的时代节点上,红旗渠精神无疑也将继续振奋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民族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精神!<br></h3> <h3>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h3> <h3>大寨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大寨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个穷山村,解放后,在陈永贵,郭凤莲的领导下,大寨人决心组织起来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从1953年开始,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h3> <h3>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因此,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br></h3> <h3>2019年5月4日早晨七点,我第一个到达大寨森林公园,领取了第一张参观券进入大寨展览馆,游览了虎头山,瞻仰了周总理纪念亭,陈永贵、郭沫若墓碑,参观了大寨文化展览馆,三战狼窝掌纪念雕塑和大寨梯田。</h3> <h3>这是周总理纪念亭石碑</h3><h3>敬爱的周总理在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大寨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周总理曾三次陪同外国元首视察大寨,邓小平、李先念、叶帅等120多位老一辈领导人光临大寨,国际国内客人先后有1000多万人次到大寨参观。</h3> <h3>当我伫立在虎头山,俯瞰眼前的大寨,心潮起伏,感慨良多,对大寨人民和他们的带头人陈永贵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h3> <h3>拍摄这张照片时,我的身后是陈永贵墓碑,我站在他老人家的墓前,深深的三鞠躬,以示对我心中的偶像__亿万劳动人民精神领袖的深切怀念与敬重!</h3> <h3>五月的大寨,春光明媚,春色满园,一派盎然生机。</h3> <h3>如今虎头山上,层层梯田,绿树成荫,水渠环绕,清水潺潺,水池边亭台水榭,大路旁树木参天,碧水蓝天,幸福家园!</h3> <h3>如今的大寨已经是中国乃至世界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陈永贵这位大寨人民的杰出代表,农民政治家他永远活在广大劳动人民心中。</h3> <h3>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寨展览馆”石碑</h3> <h3>这是大寨文化展览馆门前“奋斗新时代,放歌虎头山”文艺演出现场</h3> <h3>这是大寨兴修的小水利蓄水池,像这样的蓄水池在虎头山上有六处之多。</h3> <h3>这是大寨治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经典之作</h3> <h3>三战狼窝掌纪念雕塑</h3><h3>狼窝掌沟山高坡陡、地形险恶、乱石遍地、荒草没腰。由于这里面积大,如果治理好 ,将给大寨提供不少的土地良田。大寨人战严寒,斗酷暑,从1953年到1962年,三战狼窝掌,终于增加了80多亩好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载入了大寨精神的史册!</h3> <h3>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寨田”石碑</h3><h3>从1953年到1962年,大寨人劈山填沟,重新安排山河,把300亩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平均亩产从65公斤上升到385公斤,有的梯田亩产量竟然超过500公斤,实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诺言。</h3> <h3>大寨人民在党支部和陈永贵的带领下,他们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实干,使河沟变良田,山坡造梯田,花去了十年的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水平梯田。<br></h3> <h3>大寨学校</h3> <h3>大寨铁姑娘饭店</h3> <h3>现在的大寨村住房整齐,街道干净,大寨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大寨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目前是一个很成熟的农业示范旅游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旅游目的地。<br></h3> <h3>大寨村子里村民居住的楼房拔地而起</h3> <h3>这是六十年代大寨大队的建筑,目前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风格。</h3> <h3>这是现在的大寨镇人民政府</h3> <h3>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h3><h3>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h3> <h3>这是大寨旅游服务接待中心</h3> <h3>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h3> <h3>西柏坡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美誉。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5A级景区。<br></h3> <h3>一走近西柏坡,映入眼帘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由鲜花织成的八个大字</h3> <h3>决定中国命运的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h3> <h3>这是当时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h3> <h3>中央军委作战室</h3> <h3>中央档案资料室</h3> <h3>毛主席旧居</h3> <h3>毛主席办公室</h3> <h3>江青旧居</h3> <h3>刘少奇同志旧居</h3> <h3>周恩来同志旧居</h3> <h3>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h3> <h3>西柏坡廉政教育馆</h3> <h3>西柏坡纪念馆</h3><h3><br></h3> <h3>西柏坡</h3><h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h3> <h3>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报告的手稿放大后雕刻在汉白玉墙上</h3> <h3>这是来西柏坡学习革命精神,进行红色传统教育的主要单位名称牌匾。</h3> <h3>这是纪念碑下用鲜花织成的“赶考”二字</h3> <h3>这是我党五代领导人巨幅画像</h3> <h3>这次红色之旅自驾游历时四天,行程1800公里,徒步60公里。尽管回家也有几天了,但郭亮村的挂壁公路,太行山上的红旗渠,大寨虎头山的梯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仍在我的眼前浮现;郭亮村十八勇士的气概,林州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红旗渠精神,大寨人和陈永贵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以及七届二中全会我党的英明让我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在整理照片的同时我用文字记录下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并借助于美篇留下难以忘怀的红色专题自驾游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我心灵深处的感动。</h3><h3>谢谢你的到访阅读!</h3><h3>文字:陈宪章 (部分来自景区介绍和网络)</h3><h3>图片:陈宪章</h3><h3>制作:陈宪章</h3><h3>2019年5月8日于天津久华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