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季节就蹉跎了一生―――旺苍县构筑理想课堂第二次研讨会笔记

<h3> 2019年4月28日,旺苍县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培训会在教育局4楼召开。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河北省名师李亚敏,新网师专家库成员牟正香,北川中学校长等参加了本次会议。李亚敏、牟正香二位老师分别作示范课《羿射九日》《伯牙绝弦》。旺苍本地5名种子教师也上了示范课。北川中学校长还讲了构筑理想课堂、小组建设、班会课等内容讲座。</h3> <h3> 郝晓东对上述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并提出以下几点宝贵建议和意见:</h3><h3> 1.要让学生活动有“抓手”。例如:复述《驿路梨花》这篇课文,尹老师要求学生按行文顺序和第一人称顺序以及关键词、关键句来复述课文,这样有了具体的要求,学生便有了抓手,这样学生才不会泛泛而谈,没有方向性。</h3><h3> 2.问题“打碎”。课堂上要解决一个问题,先把学生原有的问题打碎,再领略回归到打碎的地方。例如:后羿射日的艰难,这种艰难有何不同?不要让学生泛泛而谈,理解文中的“艰难”也即是发现知识的美,这是一种“特定的美”,也就是本文特定的“艰难”,它与其他的美不一样。后羿是怎样射日的?抓住一系列动词。射的结果怎么样?晒枯、烤焦、蒸干丶融化。这样把知识打碎后,学生就会真正理解“艰难” 。这种“艰难”含有一种壮美,坚韧,伟大。</h3><h3> 3.打破原有认知。问题要有挑战性,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让学生的思维发生冲撞,再提出问题,去突破知识的重难点。例如:《花是给别人看的》中“我说的美丽很多,其中包含……”对花的态度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作者借花喻人提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点。学生回答的是奉献,但要更深入理解,先打碎学生的原有认知―奉献,与社会生命打通。由低境界到高境界。人人为己这是动物的境界,有利为他人这是功利境界,人与他人共同体这是“仁”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奉献。作者思乡的梦其实希望我们的民族也有这样的境界,在成就自己的时候也成就他人。</h3><h3> 语文课堂就是让知识得以重现、还原,带着学生同作者一道重新去发现、感受、体会、探究知识的美。</h3><h3> 语文内核源于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我们要研读经典,解读文本。理想课堂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A.教育的节奏(浪漫精确综合)B.一套大纲,二套大纲(苏赫姆林斯基)c.最近发展区。D.王荣生的语文设计。E.人与文本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h3><h3><br></h3> <h3>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为在小组合作中会培养合作、交流、表达、探究、创新等能力。这是中国当代孩子最缺乏的能力。</h3><h3> 小组合作的过程是思维的碰撞,让孩子的大脑做思维体操。有深刻的追问,还原思维,让思维可视化,从而把思维引向深入而不仅仅是对答案。小组的成果展示也是以集体的形开展,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h3><h3> 现在的学生受电脑、手机、电视的影响变懒了。这种懒不仅是身体懒还有思维的懒,这是最可怕的,表现在外就是不喜欢思考,只等答案,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h3><h3> 小组合作一开始也许并不顺利。小组长也许没有人干,组员也许没人要……但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开动宣传机,激励学生,更新思想,促进学生去担当。</h3> <h3>  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到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h3> <h3>  阅读一定要走入课程。课程之外无好课。 方法论的背后是本体论。一个人看到什么,变会成为什么?也即从你做什么转为你是谁?</h3><h3> 人的成长离不开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有足够的平台;二是遇到重要的他人。否则只可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打转。 </h3> <h3>  班会课要“走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让“人民群众的矛盾消失在人民斗争的矛盾中”。让学生内心变得强大,真正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我深信: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h3><h3>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h3> <h3>  </h3> <h3>  向局长总结发言,鼓励新网师成员要坚持成长。成长要注重“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只有经过深水平的思考,才能把思考转化为文字,才可以和别人去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