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记忆

豪放

<p style="text-align: right;">接到电话到出发仅半个小时! </h3><h3> 2019年4月30日傍晚,在归家途中接到一驴友电话:我们五一假期去秦岭,现还有一座,约吗?因自身原因,好久未去邂逅高山流水之美丽了。我也知道,户外是一种”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去秦岭”这三个字就像一块磁性极强的磁铁,将我牢牢吸引,由不得你说半个不字。回家匆忙换衣服、翻箱倒柜找路上吃的、带的,在半小时内准备完毕,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h3> <h3> 一行12人分乘两辆7座车连夜出发,于次日凌晨四点到达位于终南山腹地的“川嫂农家”门前,该村叫“鸡窝子”,隶属于西安市长安区,在210国道旁,海拔约1800米。敲开门谈好价格,短暂的休息,于早八点半开始登山。</h3><h3> 六点半的时候,天已放亮,众人还都在梦乡时,我便独自在村旁溜达,发现该村在群山环绕之中。四下看满目皆翠,房后有一小溪欢快地晿着“迎宾曲”向南跳跃着奔流而去。山顶有几片柔绢似的白云悠闲地掠过。怪不得隐士们都来终南山隐居呢!</h3><h3> 老板娘在为我们准备早餐,在和她攀谈中得知:娘家是四川达州人,两个孩子,大的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成了家,小的也在城里读大学。说到此她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色。好幸福哟!</h3> <h3>  我们今天的目标是从东佛沟上,到大草甸后走东坪沟下,是一个环线,爬升700米,距离领队山水郎说10公里(我们最后走了27000余步)。</h3> <h3> 顺小路上行不远,领队说偏离了轨迹,调头下行。回到原点后,山水郎拿着手机,看着轨迹带着队伍从另一个方向钻入丛林。</h3><h3> 进入林子后,走的根本就不是路,或者说有的地方似是而非像是路。我们踏着尺把厚的腐叶探索着前行。领队是我们的定向标,只要他在前边带路,队员们坚信方向是正确的。十点半钟,终于走出丛林,踏上了通往山顶的“溜光大道”(正路)。</h3><h3> 这一段先后经历了两次“后队变前队”,两次趟过溪流,两次无效的爬升。在最后数十米的速降中,有人脚下一滑用自已的臀部狠命地砸击着秦岭,大山倒若无其事,但其回报的反作用力倒使自已呲牙咧嘴。还有人抓着藤条在下降过程中失去平衡,像秋千一样荡在半空等待救援……。这一段太刺激了,大家都很开心!</h3><h3> </h3> <h3>终于上了"溜光大道“</h3> <h3> 踏上正途一路漫坡向上,路旁的植被依然丰富繁茂。大部分都不认识,只有少数的像冷杉、红桦、白桦、竹子等认得。在太行山不多见的“鬼见愁”在这里倒成了寻常物,并且个个长的枝繁叶茂。有的地方植被遮天蔽日,茂密的看不见天空,我们像在绿色的隧道中穿行一样。可以说:秦岭是植物活本的博物馆,是一植物标本的宝库!</h3> <h3>白桦林</h3> <h3>看来秦岭的树木很结实</h3> <h3>红桦</h3> <h3>  这一段我们还经历了“两暗”。一是有百米长的距离闻到淡淡的幽香,但瞅不到香源在哪。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暗香”一词,虽不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但依然是“满眼皆是春”。二是伴我们逆行的小溪不见了,但脚下依然传出叮咚的流水声,只闻其声不见其踪,应为“暗流”。虽未感到“表面波澜不惊”,但实着脚下“暗流涌动”。</h3> <h3>绿色隧道</h3> <h3> 此时天已过午,早已饥肠辘辘,多次要求选地就餐,但山水郎说快到山顶了,拨高结束再吃饭。怎奈有人顶不住饥饿,和领队急眉上脸地要求才免强同意吃了再走。</h3><h3> 都说山水郎一头扎进了女人堆,其实是个谬误。实际情况是他那刚毅果敢和善解人意的性格、以及丰富的户外经验能使喜欢户外的女人更加地信任他,尽管他有时“青面獠牙”的和女人争吵,(见喑香的美篇)但依然不能动摇户外人对他的信赖。瞧,吃个饭女人也把他围在中间。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这也叫“臭味相投”!</h3> <h3>采花贼</h3> <h3> 海拔2000米以上,有一种树木,开着娇艳的花朵,有白的、黄的、红的。正纳闷不知是何方神圣时,过来一当地人,告知我们是高山杜鹃。在这里,杜鹃花长成了高大的乔木,多的成片成林。它那裸露在外粗壮的根系有力地抓住大地,既保持了水土,又稳固了自已。同时也给路人提供了防滑下脚的地方。</h3> <h3>裸露的高山杜鹃树根</h3> <h3> 约下午2点,终于到了山顶的大草甸。说是“大草甸”,实则是漫山遍野生长着叫不上名的小竹子。有人叫“毛竹”,我知道肯定不是毛竹,回到住处向老板娘请教她也不知道。还是在暗香的美篇中得知叫“箭竹”。</h3><h3> 此地海拔为2500米。因为海拔高除了箭竹外只有少数的高山杜鹃和其他灌木零星的点缀其间。由于地势高温度低箭竹的叶子呈黄色还未返青。若再过几天来所看到的肯定是一碧万顷的景像。现在齐肩深的箭竹就像将要成熟的稻谷或麦子一样,一派丰收景像。</h3> <h3> 秦岭,称谓“中华龙脊”。也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实际上,此时我们已站在“龙脊”的分水岭上。左手边阳坡的水将流入长江,右边阴坡的水将流入黄河。一山两流域或多流域并不罕见,象我们南太行的丹河、沁河水将从武陟入黄河属黄河流域。象群英河、山门河及再往东的几条河将流入大沙河到新乡入卫河最终汇入海河属海河流域。但国内最大面积并且为我国两条最大的河流而分水的唯有秦岭了。</h3><h3> 山顶的气候瞬息万变。未登顶时蓝天白云,到龙脊上阴云密布,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黑雾,视线内只能看到近景且不能极目远眺。忽然一阵风吹来,渐渐揭去蒙在大山上像幕布一样的浓雾,得以使南坡险峻的沟壑及大山上的植被一目了然。</h3> <h3> 我们在分水岭上向西走了一公里多,到了东坪沟下山的路口。此时,天空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使得本就崎岖的小路更加湿滑难行。只得冒雨用了近两个小时回到住处,晚上还是宿在“鸡窝”里。</h3> <h3> 晚餐时,感到腿疾发作。想到领队安排2号的行程是:光头山、大寺村、高冠河穿越,爬升1100米,距离40余公里。(其实大寺村是有农家的,但上山人多恐住不上,所以领队打算两天线一天走完)</h3><h3> 为了不拖累大家,我宣布第二天要和司机做伴,在穿越出口等待。</h3><h3> 谁知竟然有人附和,人数最后竞达到6人,正好一车,与上山的人数成了平分秋色之势。既然势均为敌,就有了分庭抗礼的实力。所以就与山水郎商量:你带六人上山,我带六人去玩,分道扬镳,各奔东西。</h3><h3> 连夜做功课,规划行程。原打算第二天去翠华山景区游玩,但估计假期景区人满为患,上山后边看前面的屁股,下山后人看前人的脑勺,我们不去凑那个热闹。这时山水郎向我推荐了一个西安一网友自驾终南山休闲游的贴子,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将我们的行程规划为:沿210国道上行过分水岭,到达终南山南麓的广货街(山货特产的集散地),转102省道(陕西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向东,过朱家湾(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牛背梁、终南山寨后上G65高速向北,穿秦岭过西安转连霍向东,过豫陕省界后下高速宿灵宝。3号游函谷关、三门峡黄河大坝后回家。</h3> <h3> 第二天7点早餐后,我们和上山的一路人马就此话别。目送他们“屁颠屁颠”的身影隐入丛林后,心中还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惆怅。</h3><h3> 乘车上行约十多分钟,就到了分水岭。想到与我们刚刚分别那6个人“呼哧”半天才能到达这个高度。</h3><h3> 公路最高点的山体上,用黑色花冈岩镶嵌了呈一定夹角的石壁,上边镌刻着八个大字,南侧为“长江水系”,北侧为“黄河水系”。</h3> <h3>分水岭</h3> <h3>  我们稍作停留,登车南下,前行约10多公里,遇一峡谷名曰“肠子峡”,顾名思义是一条像肠子一样狭窄的峡谷。这段峡谷似“一线天”般,两旁直壁冲天,车移景变,景象万千。由于是车览,未留下影像资料,真后悔没有让司机停下,弃车徒步走过这一段。</h3><h3> 又前行数公里,视野开阔了些许,遇一村子叫“沙沟”,看有些景致,不容错过。令司机师傅靠边停下,进村了解民俗,欣赏着很有情调的景色。有人还向村民打听民房的价格,有了来此隐居的冲动。</h3> <h3>有的人这才知道,原来猕猴桃是藤生的。</h3> <h3>未成熟的小猕猴桃</h3> <h3> 距沙沟村约2公里,就到了“广货街”镇。</h3><h3> 广货街自古就是陕南通往关中人流、物流的咽喉地段。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起,物产丰富。街道两旁全是门店,销售着当地的特产,。主要有:黑猪腊肉、豆干、竹荪、各种菌类等等山货。我们下车就买了点玉米锅巴,一边逛一边吃,一边免费品尝着各店的腊肉、豆干等,撑的每个人肚子都是圆圆的,不知饥饿,直到灵宝住下后才去晚餐,省了一顿中餐。</h3><h3> 我的同伴见啥都想买,每个人都大兜小包的,将中国大妈特有的购买欲展现的淋漓尽致。</h3> <h3>满屋的腊肉</h3> <h3> 在广货街东转102省道,进入十大最美公路。这条路应是秋天最美,现在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由于色调单一,使它的美大打折扣。</h3> <h3>  到了朱家湾村,还是很有特色的。虽说民居均为做旧的新房,但也不失当地的风格。该村前边有一小河,河上架一石桥,过桥进村号称“百亩花町”。原来的庄稼地都种上了花草,桥头西边即有成片的百合花,有人见之太想据为己有,乘人不备顺了几棵,满足了自已的占有欲。</h3> <h3>大片的百合花</h3> <h3>还不忘学习交流</h3> <h3> 我们在牛背梁、终南山寨门前稍作停留,即上高速一路而去。</h3><h3> 风陵渡,本不在规划的行程之列。当车行至潼关时,临时起意,下高速过河到了山西。</h3><h3> 风陵渡在黄河南泄东转的拐角处,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黄河九十九道弯,九十九个艄公来把船来扳”这首民歌充分反映了风陵渡当时繁忙的景象。但现在由于两桥的飞架,(一座铁路桥一座公路桥)使得天堑变成了通途,渡口渐渐地荒废。</h3> <h3> 沿着黄河的堤岸下到河边,河滩上生长着大片的芦苇,芦苇与水面之间有一片空地,这里成了她们的舞台,搔首弄姿,各种摆拍,尽情地放飞了各自的情绪。</h3><h3> 太阳渐渐西下,望着西去人们的背影,等不到落日的余晖映射在河面那壮丽的景色,只能细品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h3> <h3>跨河</h3> <h3>飞天</h3> <h3>遁地</h3> <h3> 当日黄昏,下高速来到函谷关景区门口,发现竟然没有住宿的地方。小贩们正在收摊,我便向其中一摊贩打听住宿的地方。正在收摊的小媳妇一问三不知,并且态度蛮横。还是一老妪(像是她母亲或婆婆)看不惯她,训斥她后告诉我:附近没有住的地方,可能得去10公里外的灵宝去找了。同时她给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景区8点前工作人员不上班,无人管。打心眼里感谢老人家,和那小媳妇相比,同为一家人,差距怎么那么大呢?</h3><h3> 还有一事得提一下,中午,有人给另一路人马打个电话,关机。到了晚上,再打,依然关机。打另一个人,直到熟悉的号码打遍了,统统关机。让司机给等他们的那个司机师傅联系,那个师傅也正在着急。集体关机,什么状况?直到午夜还多次拨打均为关机。各种猜测接踵而至。摸黑下山手机照明将电池耗尽?在途中又探新路迷路了?等等等等,并且还想像他们晚上过夜找个背风的地方挤成一团,像帝企鹅似的轮换着去中间取暖……</h3><h3> 3号早上有人提议报警,我说待到下午6点若还联系不上就打救援电话,甚至连报警的措辞都想好了。下午4点,在群里有了他们的声音,得知个个安全,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h3> <h3> 3日清晨6点20分,早起餐后直奔景区,果然检票口无人值守,我们顺利地鱼贯而入。</h3><h3>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是古代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但他的名气大还是因为《道德经》是老子在这里写成的。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都到这里朝圣祭祖。</h3> <h3>  景区内有周长4公里的大湖,老子金身塑像、太初圣宫、关楼、函谷古道等景点。关楼是92年新修的,但城门洞内挂有两幅拍摄于35年前的照片,有康有为的题字。</h3><h3> 函谷古道布置的像一个战马嘶吼的古战场,丢盔卸甲,尸横遍野,树上到处挂着带血的飘带,一片狼藉。好像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恶战似的,非常血腥。</h3> <h3>老子</h3> <h3>《道德经》的书写台</h3> <h3>中军帐中过把元帅瘾</h3> <h3> 老子金身塑像的北侧,有一巨大的花冈岩石壁,有十多米高二百余米长。上部东半部用篆体镌刻着《道经》,下部用楷书镌刻着同样的内容。西半部刻的是《德经》。哦,原来《道德经》是分两部分的。</h3><h3> 上午9点,当游客陆续进入时,我们已游览完毕,大摇大摆走出景区。</h3> <h3>《道德经》石壁</h3> <h3> 3号上午10点左右,我们到了“三门峡黄河大坝”。据介绍:该大坝修建于1957年,仅用4年就建成了主体,坝高106米,全长713、2米,现有7台发电机组。</h3><h3> 由于大坝的拦蓄,使得泥沙沉淀,这里水清如镜,碧波荡漾,山光水色,相映如画。</h3><h3> 门票30元,购票进入,直接到了坝顶。然后乘1号电梯到达发电工作层,走一甬道到张公岛,这里与著名的“中流砥柱”隔水相望。</h3><h3> </h3> <h3>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了大坝及周边的景致,走“水晶宫”乘2号电梯达坝顶,路过修在大坝正中的“一步跨两省”标台,下午3点左右回到车上。</h3> <h3>中流砥柱</h3> <h3>张公岛</h3> <h3>张公岛全貌</h3> <h3>  约下午4点上连霍高速,6点多安全到家,给此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h3><h3>注:此行吃住行游费用合计,人均410元(不含购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