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一个普通的驴友,虽然钟爱旅游,但我非常理智,这些年从来不在五一、十一这样旅游黄金周的时候出去旅游。</h3><h3> 看了很多景点、高速拥堵和人满为患的景象,经常会选择宅在家里。</h3> <h3> 但这次婆婆强烈要求,只好铤而走险选择在五一出行。这次与往常不同,以前我会在每次旅游前做好规划,这次是说走就走到自驾行。</h3><h3> 在5月1日早4:50分出发,向千山出发。</h3> <h3> 同行共计四人:我和我的爱人、孩子、还有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我的婆婆。</h3> <h3> 因为走得早一些,开始高速的车辆并不多。</h3> <h3> 因为有老有小,开车两个多小时后在昌图服务区小小休息。</h3><h3> 昌图服务区比较干净,物价还比较合理,在那吃早餐的人也挺多。</h3> <h3> 自驾的好处是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快接近千山的时候,找一处饭店补充能量。</h3> <h3> 这一路体会的黄金周的拥堵,尤其在下午一点到达千山的时候,见识了车山车海,千山近在眼前,却寸步难行。</h3> <h3> 终于进了千山……</h3><h3> </h3> <h3> 上山建议坐车,如果徒步消耗过多的体力,那么跨越千山就要艰难了。</h3> <h3> 千山的门票还是很亲民的“70”元。</h3> <h3> 景色也是清新怡人。</h3> <h3> 五一来千山不冷不热刚刚好。</h3> <h3> 到此处时,我问问老妈:“您确定要上吗?”婆婆回答非常坚定“一定要上”!</h3> <h3> 传说中的千山上,请放大看看山道上都是“人”!</h3> <h3> 后来我在爬山到过程中深深体会“千山”的由来!</h3><h3> 我们两点多上山,往前走,就想着一会就能下山了,可是“千山”的魅力在于有很多很多的山,只有一条山路,有时只能通过一个人,千山是两面双向上山,我们要有过很多的山才能下山,中间没有下山的路。</h3><h3> 苦不堪言!没有多备衣服,山上还是有些冷;没有多带吃的,山上的东西贵也难买;山路长,渐渐天黑,不走就要在露宿山上,想想都冷!</h3><h3> 婆婆说:“被逼无奈都要走,累不累都要往前走,否则下不了山!”</h3> <h3> 下山的台阶老多啦,我的腿都突突了,那也得下呀!</h3> <h3> 下山来到一处庙里,玉兰花开得正艳!</h3> <h3> 终于下山了,天色渐晚,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h3> <h3> 中午停车到时候,找车位都很费劲,现在空空荡荡,对比鲜明。</h3> <h3> 千山脚下的一处农家乐,推荐一下。</h3> <h3> 住宿便宜,我们四个人一个房间,一铺炕100元。</h3> <h3> 有一点世外桃源的意境。</h3> <h3> 老板是吉林人,菜做得好吃。</h3> <h3> 我们点了一个酱茄子、半只溜达鸡炖宽粉。吃得饱饱滴!</h3> <h3> 早餐也算可口精致。</h3> <h3> 晨起看花逗鸡,各玩各的。</h3> <h3> 这里的规模不算大,也不小。</h3> <h3> 常年承接中小型旅游团队。</h3> <h3> 这是小KTV,昨天晚上,有人纵情高唱(不怎么好听😄)。</h3> <h3> 千山的门票是可以玩两天的,但是我的爱人和婆婆说什么也不再去千山了!腿疼啊!</h3> <h3> 和当地人打听附近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他们一致推荐“渔掌门”。</h3> <h3> 渔掌门也叫老院子,是清朝一位高官的府邸,他的后人现在开发此地,现在是不收门票的阶段。</h3> <h3> 此处甚好,也许是来得早些,人少不喧嚣。</h3> <h3> 看到很多孔雀、鸵鸟。</h3> <h3> 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h3> <h3> 洗手间如此高大上!</h3> <h3> 如果你来千山,强力推荐渔掌门。</h3> <h3> 虽是老院子,却可见当年到繁华。</h3> <h3> 你抚摸过的每一块青砖都沉淀着厚重岁月的痕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