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包括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等。</h3> <h3>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开始向小学教育靠拢,在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上面都更像小学了,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幼儿的学习压力增大,这些通常就被称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h3> <h3>一、教育内容“小学化”</h3><h3> 将学业知识的准备当成入学准备,以提前学习小学阶段学业知识为目标,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片面追求知识量、记忆量和学习难度,将拼音、识字、英语、速算、书法以及超出儿童理解能力的国学等列入课程学习计划。主要包括提前学习拼音、强化识字、超标准学习计算、强化英语学习、巧立名目收费……</h3><h3> 二、教育方式“小学化”</h3><h3> 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强化机械训练,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使用人手一册的幼儿用书(或操作材料),主要包括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固化、自主游戏活动不足、评价方式“小学化”……</h3><h3></h3><h3> 三、教育环境“小学化”</h3><h3> 环境设置单一,仅能满足集体教学、进餐和午休等活动类型的需要,不能支持儿童自主自发地探索与学习。主要包括无活动区域或设置不足、玩具、学具、图书种类单一、户外设施和器械不足……</h3><h3></h3><h3> 四、管理方式“小学化”</h3><h3> 不能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南》精神,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比较有效的管理策略。</h3><h3></h3><h3> 五、教师能力不合格</h3><h3> 幼儿园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未能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对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没有限期予以调整。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的教师,未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h3> <h3>“小学化”的危害</h3><h3> 一、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h3><h3> 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过早地把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形成做事机械、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h3><h3> 二、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h3><h3> 三、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效果</h3><h3> 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3><h3> 四、过于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h3><h3>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这些被忽视的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思维教育、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教育、社会交往教育、自主自理教育、自主活动教育等。</h3> 学龄前幼儿在幼儿园应该学什么呢?<h3><br></h3> <h3>1.自理能力和独立性</h3><h3>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进餐、穿衣、如厕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2.语言能力</h3><h3>早期语言技能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h3><h3>在孩子0-6岁,培养孩子语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让孩子多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各种语言,鼓励孩子唱诵歌谣、复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培养孩子对语言理解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听方面的能力。</h3> <h3>3.良好的习惯</h3><h3>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h3> <h3>4.学习能力</h3><h3>幼儿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h3> <h3>5.运动能力</h3><h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走、跑、跳、攀爬、投掷等综合能力。</h3> <h3>6.社交能力</h3><h3>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社交的能力悄然形成。</h3> <h3> 昌乐一中幼儿园将以实际行动,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活动环境和条件,不仅要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给他们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将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幼儿,让游戏贯穿于幼儿的语言、社会、科学、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培养的幼儿创造性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真正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