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粑粑

碧影清风

<p>今日立夏,万物皆大!</p><p><br></p><p>这是百度上对"立夏"的解释,二十四节气把这一天定为夏季开始,春生而夏长,所以万物长大。二十四节是古人根据自然气候变化制定,指导人民农耕和生活的节气表,是古老朴素的历法。民间有很多关乎节气的民俗活动和传承。</p><p><br></p><p>我的家乡湖南洞口县(唐宋时称梅山蛮地方)却少有这些风俗,唯独"立夏节"例外,每到立夏,家家户户都会做油炸粑粑吃。把米粉,麦粉或高粱粉玉米粉之类用水调成丸子状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最好吃的是糯米粉的,最次的是高梁粉子。当然大部分年景都是粳米粉掺和高梁玉米粉的。碰上丰年,母亲会炸多些粑粑,用竹蓝子挂在楼板下的钉子上,那些年这东西是美味!我们三姊妹便在吃粑粑的幸福中度过大半月时间。</p><p><br></p><p>初二那年的立夏,家里刚起了红砖房,年前晚稻因为天旱欠收,日子便过得紧巴了。糯米粉肯定是没有了,我想着那天的"立夏粑粑"肯定吃不上了。午饭时分,和妹妹走回家,一进院门便闻到油香味。灶台上,母亲系着围裙正在炸着黑色的面团。柴火灶的烟熏着母亲的脸红红的。母亲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没有糯米粑吃了,好在有点荞面,我用荞面炸了粑粑,里面放了盐!明年有糯米了,我们炸多点吃!"</p><p>那天的"立夏粑粑”是今生吃过的最特别的粑粑,微苦的荞面粉调了咸盐油炸后散发着秋草的芳香。看着我们兄妹吃着,母亲欣慰的笑了。她到底没让孩子们失望!只是我见到母亲转身过去揉了揉眼角的泪,也许是烟熏的吧!</p><p><br></p><p>几十年过去,自己有了娃,再想想,母亲那天是觉得亏着娃娃们呢!</p><p><br></p><p>立夏节吃立夏粑粑的来历无从考证,家乡这一习俗行将消失,连春节的很多民俗都己不再,何况这小小的"立夏粑"。但是娘心痛娃儿是不会变的!娃都是娘心头的肉!</p><p><br></p><p>立夏小满,大河小河水茫茫。</p><p><br></p><p>立夏多在雨中度过,这时节的雨不似春雨绵绵,有着夏的激情,白天往往下一场透雨便放晴,大雨过后娃娃们很开心,雨后多了很多玩处,水渠沟沟、池塘溢水的塘坝口成了大家留恋之地。水圳边溯水而上的鱼虾,成了大家捕捞的对象。被雨水吹落的三春华花,飘在池塘水面上,煞是好看,风一吹,粉色的涟漪荡成波心!这是立夏时节的儿时映像。立夏过后,绿意浓了,天热起来,万物都悄悄的长开了!</p><p>伴着季节走远的还有母亲的牵挂,如同我总想着”立夏粑粑“的味道一样!在母亲的牵挂中我们长大了!陆陆续续去了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的"粑粑",各种口味各种材料,比小时的“立夏粑粑”都好吃!却始终怀念那带着秋草香味的荞面粑粑的味道,咸中微苦,像泪水掉进嘴里的感觉!想起来我便会流下眼泪!</p><p><br></p><p>想想没吃"立夏粑"己二三十年了。九十年代开始,己鲜有炸"立夏粑"吃的了。物质条件丰富了,那种油炸粑粑再引不起娃娃们的兴致了。这一习俗便也慢慢淡了。现在的娃娃大抵不知道立夏,更不消说"立夏粑粑″了。</p><p><br></p><p>今日立夏,又是雨天,闲坐家中,忽然便想起这些,便也想起小时炸油炸粑给我们吃时母亲年轻的模样。时光飞逝,母亲己愈古稀,脸上皱纹密布,再没有俊俏的脸和窈窕的腰!</p><p>我却更思念那小小的"立夏粑粑"的味道!母亲年轻多好啊!</p><p><br></p><p>祝母亲健康长寿!娃娃们快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