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小周边的记忆》

歆昕

<h3>五月,就这样悄然而至了!它携一缕浅夏的芬芳,端坐在春末夏初的肩头。</h3><h3>记得去年5月立夏,我在【美篇】发表了《追溯铁路一小历史风云,纪念扶轮小学百年华诞》;5月7日,几位铁一小的校友自发地成立了“铁粉编辑部”,开始一次寻找铁一小的怀旧之旅,我们经过一个春夏秋冬的延续,复原绘制了铁一小的校舍全貌,再建了一座属于我们心中的铁一小;今年2月2日,“铁粉编辑部”创立公益性的公众号《永远的铁一小》,至今已发表20篇文章,拥有关注用户近300人;2月12日,建立了“我爱铁一小校友群”,得到了广大校友的支持。时隔半个世纪的时光,铁一小同学们又走到一起,回到校园,童年可忆,未来可期。<br></h3><h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今天恰值又是立夏之日,为“铁粉编辑部”周年誌庆,再写一篇关于铁一小周边的回忆文章,以示纪念吧!</h3> <h3>“小关大街”位于河北区,近邻于铁一小,我们铁路子弟对“小关”怀有特殊的感情。小关,住着很多的铁一小同学,那里是他们的家;小关,也是更多铁一小同学上下学的必经之路。那时,住在小树林一带的铁路11/12/13宿舍的铁路子弟们,在步行去铁一小上学时,一般有两条路:前路是昆纬路→六经路→中山公园→中山路→铁一小;后路就是自由地穿行于小关大街一带的大街小巷和居民胡同,最后奔向铁一小。如下图所示:白色圈是铁路宿舍,白色线是著名的锦衣卫桥大街,上面的黑色线是前路,下面的黑色线是后路,红心型就是铁一小。如果说,中山公园是我们上学时的快乐乐园,那么小关则是我们下学时的自由天地。</h3> <h3>终于放学了,我们从铁一小前的那条宇纬路,欢快地跑出来,横穿过中山路,直奔造币总厂旁边的小胡同,就进入小关一带了。小关这里地形复杂,大街小巷,胡同繁多,我们总是肆意游荡,随便穿行,最终能走到回家的大路——河沿大街。一路上,能经过同学的家门口,往里探探头,看她或他是否回家了;有喜欢的小店,进去看看,买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还有一个制革厂,它总是散发浓烈的皮革气味,每次经过这里,我们都是捂着小鼻子,急忙跑过去……。记忆最深的是一次上学的途中:一条窄路上,一辆马车横在中央,谁也过不去了,两头的人都站着并干等着,我着急去上学,竟然无知无畏地冲了上去,从马头前穿过,右肩撞到旁边的墙,脸擦着墙边,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引起旁边大人的惊叹!小学时代的这次冒险经历,竟然让我清晰地记住了,何时回想起小关,脑海里就会出现这一幕,成为一辈子的记忆。</h3><h3>如今,小关这个地名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在我们铁路子弟内心深处,总会涌动着一份割舍不断“小关情怀”。</h3> <h3>关于铁一小周边的道路,站在金刚桥,面对北站方向的中山路,左侧的马路是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纬路的设定;右侧的道路是岗•昆纬路的安排;还有后加的“金•翔纬路”等等。小时候,走过这一条条马路时,就觉得它们的称谓挺有意思,里面一定有讲究,还特意用心地记过!直到若干年以后,我读到《千字文》,才恍然大悟,终于找到这些道路的渊源了!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启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它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第一次读到《千字文》时,我由衷地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力,老祖宗文化造诣的深厚,特别当知道它和自己最熟悉的道路有因缘的时候,真是大喜过望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玄变成元”,据说:这是避讳康熙皇帝--“玄烨”;而当初所有地名,都是袁世凯给定的。这些传说,真假难辨,有待考证。 时光,绕指渐行,撰写了年轮的变换; 立夏,落英缤纷,草木成荫,温暖明媚; 人生一场相逢,一场遗忘,最终的我们都会成为那岁月中的风景。</h3><h3>欢迎您关注公众号【永远的铁一小】。</h3><h3> 2019年5月立夏日 於欣然草堂 <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