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的《旅游日记》

LZH999

<h3>撰文: 李新民</h3><h3>摄影: 温顺安 吴 宪等</h3><h3>制作: 李仲恒</h3> <h1><b><font color="#b04fbb">李新民的《旅游日记》</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写在前面的话</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大西北自驾旅游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样向往。我在途中写的《旅游日记》在笔记本上尘封了一年多时间,现翻出来还是那样激动,经过适当修改,朋友又帮我制作成音乐美篇,发表在朋友圈里,让朋友们分享快乐。</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啊!黄河壶口爆布(一)</font></b></h3><h3><br></h3><h3> 啊!我看到了,这就是著名的黄河壶口爆布,那气势磅礴壮观,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我的心情极度激动,因为我想到了李白诗中所描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真实景象,我恨自已不是一个画家,不能把这迷人的美景绘画出来,又恨自已不是一个诗人,不能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写成诗篇。奔腾不息的水流发出隆隆的声音,倾泻下来,像一股白烟,又似一团团云雾飘飘洒洒。那溅起的水花落到我的脸上,一股清新,惬意的感觉冲撞着我的心扉,这飞珠溅玉的美景怎能不使人陶醉呢?</h3><h3> 2017年10月7日写于银川市艾斯雅大酒店</h3> <h3><b><font color="#167efb">迷人的胡杨林(二)</font></b></h3><h3><br></h3><h3> 金秋10月,内蒙自治区额济纳旗将迎来了一年一度国际金秋胡杨林生态旅游节。10月8日,我和朋友们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聆听了每一棵树的传奇故事。胡杨林是一道谱写生命的风景树,它用独特的生命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走进胡扬林,你会发现胡扬林犹如一座天然艺术宫殿,它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美丽而独特,有如妙龄少女妩媚多姿,它又像一座千年佛塔,昂然挺立,耀眼夺目,精彩绝伦,美丽无比。</h3><h3> 胡杨林素有"千年不倒,千年不死,千年不朽"的美称,额济纳旗分布着30多万亩的胡扬林,是目前世界上三大胡杨林一。由于胡扬林的存在,为这片荒凉的土地带来了生机,每到金秋季节,全国各地旅游和摄影爱好者,蜂涌而至地涌向这里,观看和拍摄大沙漠上一幅幅绝妙的草原牧图。</h3><h3> 2017年10月8日写于金塔县航天宾馆</h3> <h3><b><font color="#167efb">赞叹沙漠风光(三)</font></b></h3><h3><br></h3><h3> 9日下午6时正,我们自驾游一行离开额济纳旗,继续西行,向甘肃省腹地进发。汽车经过4个多小时行程,于当晚10点半赶到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一一甘肃省酒泉市航天宾馆休息。</h3><h3> 按照我们计划的行车路线,明天去金塔县也是参观胡扬林基地。</h3><h3> 植树造林,美化河山。不仅是我国南方各省的头等大事,同样,在我国大西北也是一件千秋万代的宏伟工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英勇的金塔县人民就在一片大沙漠上植树造林,人工治沙。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目前形成了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沙漠绿洲。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凉沙滩,如今成了一道亮丽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风景线。</h3><h3> 走进金塔县胡扬林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胡扬林,如潮如汐,璀璨斑斓,每一棵树都像画家笔下的浓墨重彩,满目的赤橙黄绿与慰蓝色的天空相互映衬,烘托出一幅"秋色连波,波寒烟翠"的美妙画卷。</h3><h3> 随着旅游市场的兴起,这里逐渐形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基地。每逢金秋十月,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蜂涌而至,给摄影者留下了美妙的作品和深深的记忆。</h3><h3>2017年10月9日写于金塔县沙漠胡杨林风景区</h3> <h3><b><font color="#167efb">天下第一雄关(四)</font></b></h3><h3><br></h3><h3> 离开金塔县胡杨林风景区,我们下一站就要赶到嘉峪关参观,走进入关门口,"天下第一雄关"几个大字跃入眼帘,这项整个长城中雄关隘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关要隘工程,震撼了国人,震撼了世界。</h3><h3>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与万里之外的山海关遥相呼应,长城因此而闻名中外。关以山得名,市以关得名。嘉峪关南端有终年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端有遥望炎炎的如铸铜色的黑山,关居适中,险峻天成,城内有壕,壕外有关,形成重城重关并守之势。</h3><h3> 从春秋战国到明代,先后有20个朝代修过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h3><h3> 参观了嘉峪关古关要隘,又听了讲解员介绍,我不由得想起了全球第一个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过的一句话: "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大工程,一是中国的长城,二是荷兰的拦海大堤"。</h3><h3>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我们走过城门,城墙,城楼和多道防御线,这里每一寸砖土,似乎都是一篇篇历史的密码,虽然读不懂,但也领略了千百年前的沧桑,感受到了多少年前的刀光剑影。</h3><h3> 2017年10月10日写于敦煌市金润大酒店</h3> <h3><b><font color="#167efb">骆驼"朋友"(五)</font></b></h3><h3><br></h3><h3> 在茫茫无边的鸣沙山沙漠上,一队队晚归的骆驼出现在那条优美的沙丘上,脖子下的大铃铛发出的响声清脆而优美,高耸的驼峰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队,从容不迫地迈着步伐向前方走去。</h3><h3> 骆驼作为大沙漠里唯一的动物,高大而又温顺,是人类忠实的"朋友"。10月11日,当我们自驾游车队来到鸣沙山大沙漠时,我们第一个游玩项目当然是骑骆驼,去大沙漠欣赏内地看不到的别样风情。我来到一头高壮的骆驼前,它温柔地趴在地上,我慢慢地骑在它的背上,用手抚摸着它那厚实的驼绒,在没有主人指挥的情况下,骆驼是不会站起来的,它用温顺的眼神回头看了我一眼,我就轻轻地摸着它的骆峰,就像是新朋友互相打个招呼,表示友好。不多时,主人把骆鞭一抽,领头的骆驼便顿时站了起来,后面的骆驼也就依次站了起来,开始一步一步稳健地向大沙漠走去。</h3><h3> 骆驼,这个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沙漠之舟",它整天头顶烈日,脚踩黄沙,默默地为人们驮运笨重物品,它的温顺,憨厚和任劳任怨的品行,让我深深体会到,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h3><h3> 2017年10月11日写于敦煌市金润大酒店</h3> <h3><b><font color="#167efb">流光溢彩的"莫高窟"壁画(六)</font></b></h3><h3><br></h3><h3> 从金塔县出发,汽车在连霍高速公路上疾驶,行驶400多公里后,便到了甘肃省敦煌市,到了古时候"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敦煌,当然要去参观流光溢彩的莫高窟壁画。</h3><h3> 敦煌,昔日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丝绸之路所在地,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山地,丘陵,湿地,踩着敦煌所特有的五彩石,似乎天与地融为一体,当我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心情格外激动。</h3><h3>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自驾旅游团就驱车来到离敦煌市25公里之处的莫高窟。今天天气晴朗,参观的人数很多,我们依次排队,等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才进入到了窟洞壁画区域,我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敦煌壁画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书写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诗篇。</h3><h3> 公元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的汇合点。当年贸易兴旺,寺院遍布,都市繁华。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沿途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民族壁画宫殿。</h3><h3> 据当地讲解员介绍,莫高窟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是一处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博大精深的艺术宝殿,题材多取来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社会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题材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比,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和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h3><h3> 2017年10月12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沙漠中的"绿洲"(七)</font></b></h3><h3><br></h3><h3> 连日来的长途奔袭和景点参观,使我感觉到身体备感疲劳。但大西北的别样风情,又使我全身充满了力量。10月13日,我们自驾游车队一清早就从甘肃省敦煌市出发,经过近7个小时的行程,于当日下午5时正赶到青海省"水上雅丹"旅游风景区。</h3><h3> "水上雅丹",一个没有开发的"处女地",一个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就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h3><h3> 世界上发现的大多数雅丹地貌,都存在于极度干旱的地区,而就在我国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无人区,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水上雅丹",它的四周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水上雅丹"就如点亮在荒漠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湖上一个个矗立起的土丘,又像是出征的舰队,只等一声号令,整装待发。</h3><h3> 千万年的岁月,狂风暴雨将原本平整的湖畔,肆意切割两半,由于分成两湖,人们又给她起了一个名字,一半叫东台吉乃尔湖,另一半叫西台吉乃尔湖,它的总长度有50多公里,宽度有30多公里,湖上有很多陡壁的小山包,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雅丹地貌。风割的沟槽成了沙海戈壁,残留的土台则顺着风形成了道道垄脊,如同遨游在大海中显露脊背的鲸鱼,所以,"水上雅丹"又有人称鲸鱼型雅丹地貌。</h3><h3> "水上雅丹"除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之外,你参观之后,还会感觉到它的灵动与美妙。因为这里四周都是荒无人烟,全是沙漠戈壁,而"水上雅丹"地貌的出现,仿佛在茫茫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绿洲,给人一种生命的希望。</h3><h3> 傍晚的"水上雅丹",更加让人充满诱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与天相映,湖天一色。我们旅游团中摄影爱好者迅速举起照像机,把这一绝美的画面收入在镜中。</h3><h3> 2017年10月13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星空之镜"(八)</font></b></h3><h3><br></h3><h3> 惜别水上雅丹,我们又驱车来到茶卡盐湖。</h3><h3>到了茶卡盐湖,让我们感觉到这里真是盐的世界,脚下的路,小火车铺的轨道,全部铺在盐层上。</h3><h3> 湖面如镜,小鸟成群。只见湖面大堤上站着密密麻麻的人群,人们在动,在走,在跑,在跳,伸着双臂在欢呼!看得出游客们,对这里分外抢眼的盐湖壮观景色,是玩得非常开心的。</h3><h3> 提起茶卡,真是有不少人向往,向往着那里湖天相接,向往着那一瞬间,亦真亦假的幻境,一望无际的空旷,极致的宁静,蓝天蓝水,白盐白云,相互倒映。</h3><h3> 为了一睹茶卡盐湖的容姿,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背上行囊,不远千里来到茶卡,有的写了游记散文,有的拍摄了自已满意的照片。</h3><h3> 然而,在很早以前,茶卡仅仅是作为采盐基地,静静地守望着青藏高原,采盐工人尽管每天看见盐湖的倒影,却从未有人感觉到这是一种美,美得让人留连忘返。正像我省张家界好多年前一样,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林业工人,从来不觉得张家界美。发现这些地方美还得感谢很多摄影师,他们把照片拍下来,在媒体上发表,在网络上暴晒。人们才知道张家界有那么神奇,茶卡盐湖有那么美丽。</h3><h3>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湖面海拔3059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茶卡盐湖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中国"星空之镜"之美称。茶卡盐湖因盛产食盐,名扬天下,成为我国盐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旅游胜地。</h3><h3> 2017年10月14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美哉!青海湖(九)</font></b></h3><h3><br></h3><h3> 你看!那青海湖像一位仙女,正披着飘逸的白纱,在辽阔的湖泊中展示美姿,充满了诗情画意,云退雾散,碧波万顷。每当晴朗的早晨或是静谧的月夜,湖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人们来到这里就像置身在温馨的夜里,在月色溶溶,柳丝拂动的湖边倾听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情不自禁地激起恬静而又陶醉的情感。</h3><h3> 连日来,我们驾车在青海省纵横数千里的公路上行驶,先后参观了水上雅丹,茶卡盐湖。10月15日,我们又驱车来到久负盛名的青海湖旅游参观。当我们站在青海湖边时,不禁被那辽阔宁静的湖面,直抵心花深处的美景吸引住了,爱好摄影的朋友们纷纷举起照相机,把一幅幅美景收入镜中。回长沙后,他们把自拍的作品印刷成精制的画册,《天水一色》《观日出》《蓝天碧水》《草丰羊肥》等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呈现在我的面前。</h3><h3>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南部,是中国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咸水湖,海拔高度达3195米,湖泊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绕湖一圈约360公里。青海湖湖面碧波荡漾,山峦倒映在湖中,林木花草在湖中摇曳,成群的鱼儿游戏在水中,鸟儿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青海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实乃壮观。</h3><h3> 2017年4月15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虔诚的信仰(十)</font></b></h3><h3><br></h3><h3> 一路开车行走在甘南,沿途看到最多的风景,便是随风飘扬的经幡旗。佛教说,经幡随风诵经,让经文飘落到藏区的各个角落。</h3><h3> 作为我们这些汉人,并不是很了解藏传佛教。我们从青海湖参观离开后,下一站是去拉卜楞寺院参观,一到达寺院门前,就看到许多在寺院门前开始磕头的妇女和老人们,他们从头到脚,一字排开,两手撑着地面,一步一磕,他们的虔诚信仰,已经深深感动着我们。</h3><h3> 拉卜楞寺院的砖墙是黄色的,一进大门,迎接我们的是一尊嘉木样阿秀阿旺宗哲佛像,他满脸笑容,光着大肚子,非常讨人喜欢,宝殿正中两则供奉着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再通向里面的大厅,只见众僧已在各自的位置上打坐,诵经之声不绝于耳,这里,无论年长还是年少僧人,都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斜视。我们轻轻从他们身边走过,生怕自己的不慎,弄出一点声音,打扰了僧人们的修炼。</h3><h3> 拉卜楞寺院地处甘肃省夏河县城郊,公元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阿秀阿旺宗哲活佛创建,是藏族地区最大的寺院之一,总占地面积8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万平方米。该寺院设有六大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h3><h3> 参观拉卜楞寺院之后,我们不禁对藏族同胞勤劳智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由衷的赞叹!</h3><h3> 2017年4月16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令人惊叹的天葬文化(十一)</font></b></h3><h3><br></h3><h3> 在色达佛学院,有一处供游人开放的天葬场。</h3><h3>藏区人认为,人死亡之后,身体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死者作为秃鹫的食物,让死亡者的灵魂带到天上去,借秃鹫新陈代谢,成为大地的养料,由此实现身体的布施,为自己积累善业。不仅如此,把身体布施出去,就不需要修筑坟墓,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藏区虽然地广人稀,但真正好的土地并不多,所以,天葬是一种既体现慈悲精神,又具有超前的环保观念的丧葬方式。</h3><h3> 凡是看过天葬的游客,无不受到强烈的心灵冲击。由于我们内地人对死者的敬畏,往往人死后会惊慌失措,而藏人不同,他们相信死亡只是人生的中转站,所以,态度比较豁达。当我们看到一个死亡者被卸成八大块,就像屠宰场里处理其他动物一样,而这恐惧的现场,我们自驾游的好多朋友目堵了现场,并且拍了好多珍贵照片,而我躲在好几百米的地方,看着一群群秃鹫一次又一次把人肉叼在嘴上升天而去。</h3><h3> 2017年4月17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朝圣者的天堂(十二)</font></b></h3><h3><br></h3><h3> 如果说拉萨是接近天堂的地方,那色达就是天堂的落脚点。</h3><h3> 10月17日,我们自驾游一行,从红原县出发,汽车经过10来个小时的行程,于当晚8时多到达四川省色达县。第二天一清早我们参观了色达佛学院,这个充满神秘和信仰的地方,得到的将是一次身心的洗礼,旅行变成了修行。</h3><h3> 色达佛学院位于四川省西北高原地区。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民风淳朴,礼俗尚古,许多古老的风俗沿袭至今。据了解,这里住的喇嘛有近万人,堪称世界第一佛学院。每逢佛事活动,前来参观旅游人数每天达到数万人。</h3><h3> 这里的僧舍非常壮观,密密麻麻的小木房布满山谷,延绵数里都是红色的小木房,这些小木房都是喇嘛和尼姑们住的地方。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在山上与寺庙之间来来往往,充满着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h3><h3> 在一座形似海螺的神山上,矗立着一座神圣的寺庙,殿内辉煌无比,全是红柱和金漆,释迦牟尼神像坐立中央,三面宗教壁画,色彩绚丽夺目,气氛庄重肃穆。我们都站在释迦牟尼佛像中央,伫立,默哀,向这位佛教文化的创立者,传播者致以崇高的敬礼!</h3><h3> 2017年4月18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孪生姐妹"(十三)</font></b></h3><h3><br></h3><h3> 有谁听说过沙漠与清泉共存?但在鸣沙山北麓,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泉水虽然依偎在沙漠怀抱之中,但风起沙飞,从不落入泉内。鸣沙山和月牙泉就像大漠戈壁上的一对"孪生姐妹",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h3><h3> 有人说,月牙泉的存在,是天空中一滴泪水落在寂寞的黄沙里,水与沙就这样依偎了千万年时光,泉在沙中流,风吹沙不落,山以灵而鸣,水以神而秀。月牙泉虽然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漾漾,水声潺潺。</h3><h3> 我和朋友们在参观这一奇观时,想从地质构造上探个明白,只听到当地老百姓说,这是神灵保佑之故。</h3><h3> 2017年4月18日</h3> <h3><b><font color="#167efb">再见了!大西北(十四)</font></b></h3><h3><br></h3><h3> 半个多月来的旅途疲惫却饱含欣喜,艰辛却又回味无穷。大西北旅游,有我太多的人生第一次,有太多值得记忆的东西。再见了!美丽的青海湖,再见了!壮丽的四姑娘山,再见了!雄伟的嘉峪关,再见了!神秘的莫高窟,再见了!奇幻的鸣沙山,再见了!迷人的胡杨林,再见了!奔腾不息的黄河,再见了!别样风情的大西北。</h3><h3> 我曾经去过很多的地方旅游,能让我有所感想的还真不多,这不仅仅是因为风景有多么美丽,关键是要有一个旅游好团队,半个多月以来一路同行的朋友们,互帮互助,体谅包涵所带来的快乐,才真正令人陶醉。</h3><h3> 坐井观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跳出井口观天,你会发现井外的浩瀚无边,精彩无限。通过这次大西北自驾旅游,让我深深体会到,跳出自已心中的高度,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大千世界,这样就会让你的生命出现一个高峰。不是吗?我们都是花甲之年,每天驾车行驶四五百公里,又是参观,又是摄影,又是写游记,忙得不亦乐乎,但我们保持了旺盛的精力,走完了八省(区)的部分主要旅游景点。</h3><h3> 朋友们!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h3><h3> 2017年4月20</h3> <h1><b><font color="#39b54a">李新民简介</font></b></h1><h3><font color="#39b54a"><b><br></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李新民,男,64岁,1954年12月出生在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金华村,大专文化。1971年参军,1976年4月复员。同年,招进长沙市第一运输公司工作,先后任司机、人事科专干。1985年调《湖广信息报》工作,1989年调《湖南经济报》,先后任广告信息部主任、旅游周刊责任编辑。2005年留职停薪下海,合伙创办婚纱影楼。2013底退休。自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在新闻单位,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爱岗敬业。特别是在新闻单位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的消息、评论、散文等多种形式的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现协助长沙市人像摄影摄像行业协会做宣传工作。</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