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被后人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瓷以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典雅温润,装饰工艺精湛而倍受北宋皇家的青睐和历代文人骚客所追捧,也被国内外藏家和各大博物馆所珍藏。定瓷因烧制于河北定州曲阳,而被称为定窑。定窑产品以其良好的声誉自宋以来被南北许多瓷窑竞相仿制,形成了以曲阳为中心的定窑系,其它地区烧造的产品被称为仿定、土定、南定和新定。经调查,定瓷在河南地区也有烧制,已知的有焦作当阳峪窑、禹州扒村窑和鲁山段店窑。而鲁山段店窑烧制定瓷这种情况过去从未见有人披露,所以知之者甚少,也称为该窑不为人知的秘密之一(本文把段店窑烧制的定窑系产品仍按习惯称谓定瓷,实际该提法并不科学)。</h3><h3> 鲁山段店窑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瓷窑场,其产品丰富、瓷种齐全、工艺上乘,这在多年来发现的器物中都可体现。其烧制的瓷种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窑场,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其所产定瓷也是其重要品种之一。</h3><h3> 在中国的陶瓷烧造史中有一论点,即白瓷源于青瓷。鲁山段店窑现已发现在战汉、魏晋时期青瓷烧造已经非常成熟,到唐时已经烧制出很优质的青瓷和白瓷,而到宋代能烧制白釉瓷是轻而易举的事。近些年在该窑陆续发现大量的各类定瓷的器物残片(图1)证明上述推论的正确,而且其造型、釉色、工艺与定州几无二致,甚至制造水平普遍高于定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和拜访了一些研究定瓷的业内人士,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h3> <h3>图1残片</h3> <h3>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民族(后称辽国)在北方一带逐渐兴起,其势力范围在最强盛时期一度达到河北南部。北宋取代后周入主中原并在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前后,定州作为定瓷的烧制中心实际是一直在辽国统治之下,并未被宋朝辖制。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在过去的陶瓷史和一些专家的论述里均不见有记载,在叙述定瓷的特征时仍在沿用北宋说和金代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近来也有学者提出定窑应是“辽国官窑”的新提法也是有其一定根据的。而被后人把定窑列入所谓的宋代五大名窑也就名不符实,可以说定窑与宋朝无任何关系。可是宋朝皇帝很喜欢定瓷,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即南宋人叶寘《垣斋笔衡》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就是说朝廷以前很喜欢用定瓷,后来就觉得定瓷有芒口不想再用了,就开始转用汝瓷。但这里有个疑问,就是说宋朝皇帝用的定瓷是从哪里来的?如是从辽国进口的,那就太损害大宋皇家的面子了,那么历史上也并没有这方面的有关记载。只有一条那就是自己烧造的,距都城开封不远的汝州就是陶瓷烧造基地,而且烧造条件非常优越,也有白瓷的烧制基础,所以定瓷在汝州(下辖鲁山)烧造也就轻而易举,北宋皇家使用的定瓷应在鲁山段店窑烧制,事实已经证明这个推测是正确的。</h3><h3></h3><h3> 鲁山段店窑在唐后期已经很熟练的烧制出唐白瓷和唐青花,其胎质洁白,釉面匀净闪青,底足呈玉璧型,有的底刻“盈”字(图2),其特征已经很接近早期定瓷。经调查发现段店窑在宋代早期就烧制很成熟的定瓷,有文字记载的器物上还显示有“太平兴国六年”、“祥符三年”字样的纪年款。</h3> <h3>图2盈字</h3> <h3> 这些年陆续发现的定瓷器物有瓶、盘、壶、尊、海螺、盖罐、瓷枕、人物、建筑、玩偶等,釉色有白、黄、绿、蓝、粉、紫、酱、黑、红等,有的器物内外两色;装饰工艺有刻、划、印、贴塑、描金、施彩等,其题材非常丰富。有的在器物上刻划有花卉、鸟禽、云龙和诗文,底部也有刻字,一般有“官”、“易定”、“尚食局”和“聚秀”、“婉秀”、“奉华”、“五王府”等。印花类器物主要有盘子、碗和粉盒,印花内容是龙、凤、花卉等。其中描金类器物(图3、4)占有一定比例,应是定瓷中的高档品,发现描金的器型有各式瓶类和盘子及个别特殊器型,所描金的器物釉色有白、黑、酱、柿红,描金绘画的题材有诗文、人物、动物、花卉,且器底大部都书写有“官”、“易定”字样。还有部分器物底部刻有契丹文字,估计是当时对辽国的贸易瓷。还有在器物釉上施彩绘,绘有人物头像、文字、花卉等。还有一些大型器,如梅瓶、净瓶、葫芦瓶、穿带瓶、佛塔等,有六七十公分高,甚至达一米多。</h3> <h3>图3官字款</h3> <h3>图4描金片</h3> <h3> 笔者收藏部分鲁山段店窑的定瓷器物如下:</h3><h3> 1. 白釉龙纹印花粉盒(图5、6):直径14.5公分,高6公分,盒盖上印有一条出水戏珠龙,底部有印文,经辨认为:“华之瓷 制为先 艺之佳 定为首”十二字篆文。可见当时人们对定瓷的崇拜,致各窑口竞相来烧制,段店窑也不例外,这也是该窑烧制定瓷的例证。</h3> <h3>图5印龙纹盒盖</h3> <h3>图6印盒底篆字款</h3> <h3>2. 黑釉七级佛塔(图7):高32公分,器身遍施黑釉,塔底空,塔檐和窗棂描金边,塔身比例协调,制作工艺复杂精美,器物虽小尤显端庄大气,这在定瓷的器物中极其罕见。</h3> <h3>图7佛塔</h3> <h3> 3. 里白外酱釉印花凤盘(图8、9):口径21公分,高3公分。白釉面闪青洁白,盘内两只凤凰展翅翱翔,盘上部为一圈菠萝纹,印纹清晰可见。盘边无釉为覆烧工艺,盘外部满施酱釉,一器两釉很罕见。</h3> <h3>图8印纹盘面</h3> <h3>图9酱釉盘底</h3> <h3>4. 白釉房屋(图10):高22公分,边长21*16.5公分,器身施闪青白釉,该房屋为一间很讲究的殿堂,筑在高台上,房顶四角挑檐,满布桶瓦,屋脊两边有吻兽,屋四角为支柱,左右和后面为井字型格窗,屋前为两扇门,一扇半开,主人站门口似迎接客人,门口两边立有蹲兽,门前还有台阶。该器型及其少见,应是当时写实性的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建筑风格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h3> <h3>图10房屋</h3> <h3> 5. 酱釉凤嘴壶(图11、12、13):高30公分,凤嘴、花口、捏条柄,圈足无釉垫烧,满身施酱釉并附描金工艺,一边描绘有弹琴人物,一边是唐王维草体诗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种用描金工艺在定瓷上绘画人物及书写诗词的现象,在其烧制史中实属罕见(经检测描金用的金属物质为真金)。底部有“易定”描金二字。关于“易定”,多年来不少学者发表了不少见解,有人认为是指“曲阳定瓷”,有人认为是“可以交易的定瓷”,有人认为是“易州和定州的简称”,最后也无统一说法,莫衷一是。根据我的理解为:定瓷以出于定州而闻名遐迩,并受到北宋皇室的喜爱,因上述历史的原因,只能易地烧制,来满足宋廷的需求,所以就出现了“易定”。另据《吴越备史》记载,宋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十一日,南方吴越王钱氏在崇敬殿向宋太宗敬献"金装定器"两千件作为朝廷贡品。根据这一文献资料记述,吴越王钱氏向北宋皇帝进贡的“金装定器”应为描金定瓷(也有人认为是器物镶金边)。吴越国并不产定瓷,这些"金装定器"从何来?笔者认为不太可能舍近求远从辽国进口(至今在定州定窑遗址还未发现有描金类器物),应该是在离京师不远的鲁山段店窑定制。</h3> <h3>图11凤嘴壶</h3> <h3>图12凤嘴壶</h3> <h3>图13壶底</h3> <h3>6. 白釉鸳鸯型灯台 (图14、15) 高15厘米,长15厘米,一卧状鸳鸯脊部有盘口管形灯台,底部刻有十几个契丹文字。该器物在鲁山段店窑的发现绝非偶然,该窑曾出现过辽国寿昌、大安等年号的器物,也出现过金国大定年号的器物。可见当时宋与各国交往的频繁。</h3> <h3>图14灯台</h3> <h3>图15底文字</h3> <h3>7. 白釉三足玄纹尊 (图16)高11.5厘米,口径18公分,器身有三组七道玄纹,底部有三只如意腿支撑,器身内外施釉,底中间部分无釉,做工精美、器型大气,造型与故宫汝瓷玄纹尊类似。用途应为皇家礼器。</h3> <h3>图16三足弦纹尊</h3> <h3>8. 白釉法螺 (图17)长18.5、直径15厘米左右,器体施白釉,螺尾部无釉,器身划有规则的波浪纹;该器物为仿海螺造型,壳为螺旋状,中心耸起锥形体,喇叭口,尾端有一小圆孔;该器做工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此同型器物曾在宋定州静志寺塔出现。该器应为佛教器具。</h3> <h3>图17法螺</h3> <h3>9. 白釉蝉纹平底刻字碟 (图18、19)口径15.8厘米、高2.2厘米,器体施白釉,小葵口,内刻有两只对头蝉纹,碟底无釉并有刻字,内容为:“供养舍利 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廿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承训 钱叁拾足陌”共28字。巧合的是,此碟及刻字内容与1969年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的定瓷碟非常近似,不但都有对蝉纹且书写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后者是墨书而非刻字;另外这两只碟尺寸也有差异(后者小些,口径为12.4厘米);更巧合的是静志寺塔地宫同时出土的定瓷器物中不少在段店窑都有发现,如法螺、大尺寸净瓶、鹦鹉灯台、四抬轿等。可以猜测,段店定瓷与静志寺塔出土定瓷二者之间绝非一般巧合,肯定有其内在的联系,静志寺塔的出土的定瓷及其它瓷很可能不少就是段店窑烧制。事实到底如何?有待考古人员须进一步研究确认。</h3> <h3>图18碟面</h3> <h3>图19底刻文字</h3> <h3>10. 白釉点彩观音坐像(图20、21) 高24厘米,通身施白釉,发髻部施褐彩,两臂和裙摆点褐彩斑及梅花斑,背后有褐彩书写“大定元年四月造”共七字,大定元年为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即公元1161年。该坐像体态端庄,面目慈祥,手捧宝瓶,端坐莲台,十分雅致,不失为金代定瓷优秀之作。</h3> <h3>图20观音坐像</h3> <h3>图21坐像后背文字</h3> <h3>11. 卷草纹执壶(图22、23) 高26厘米,口径8厘米,底足7厘米,壶腹为六棱,长流长颈长把,喇叭口,典型的宋代造型,底足刮釉处刻有手刻“易定”款识;器身施白釉,壶腹部施褐彩卷草纹,手摸有微凹感,似清代軋道工艺,应为先刻划卷草纹样再上彩,此工艺在同期极其罕见,此壶因工艺复杂,在定瓷中应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h3> <h3>图22执壶</h3> <h3>图23壶底易定款</h3> <h3>12.白釉孩儿枕(图24、25),长30.5厘米,高12厘米,宽10.6厘米,平底无釉。一个天真可爱的胖娃娃,身着长袍,腰缠束带,头带圆形装饰头箍,侧卧在椭圆的雕花长榻上。娃娃头侧枕在左臂上,右手轻放榻边,左腿微蜷,右腿长伸,身上置一如意型枕面。娃娃面部刻划精细、五官清晰、微闭双眼、幼稚可爱,把儿童酣睡的姿态表现得活灵活现。瓷枕在定瓷中较常见,娃娃造型是其主要题材,但此种造形较罕见,应属北宋定器中优秀之作。</h3> <h3>图24孩儿枕</h3> <h3>图25枕底</h3> <h3>13.白釉达摩头部雕像(图26、27),高22厘米,宽17厘米,纵18厘米。整体施白釉,白里透黄,平底无釉。整体看头像似在一块石头上雕凿而成,后部似稍作加工的原石。头像雕凿细腻,面部表情出神入化,长眉、高鼻、浓须、闭眼、垂肌,犹如一老者在洞中静心打坐。达摩是古印度人,南朝时期到中国传法,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也是家喻户晓的佛教人物。达摩画像和雕像也是历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这座定瓷达摩雕像就是宋代以瓷器形态表现的优秀作品,因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不见有资料记载,且经近千年保存完好,实属罕见。</h3> <h3>图26达摩像</h3> <h3>图27后部</h3> <h3> 鲁山段店窑所产定瓷按器物的时代风格来讲,其烧制时期基本贯穿整个北宋及金代早、中期。其制作工艺与曲阳定瓷有明显差异并有其显著特点,表现为:一是器型品种明显比曲阳的多;二是烧制温度和瓷化程度较高,釉面光亮,玻化度高,不少白釉面泛黄;三是胎质洁白细腻、研磨精细;四是器体刻字和描金工艺的大量出现;五是制作工艺复杂,异型器和贴塑工艺较多;六是大器型高档次的器物多。这些器物明显是非民用,应是多为官府或皇家烧制。</h3><h3> 综上所述,鲁山段店窑是唐宋金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的综合性瓷窑场,也是为各朝皇室制瓷的重要場所,其烧制品种繁多,而定瓷是主要瓷种之一,因相关史料的匮乏,这一重要的史实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近年来由于定瓷在该窑的发现,才使这一史实得以重见天日。千年前远离定瓷烧制中心的中原地区所烧制的精美定瓷再次重现在世人面前,这也为研究段店窑与曲阳窑的关系和馆藏定瓷与收藏者手中定瓷的窑口辨别问题提供了更宽阔的思路和实物资料。也可以这么认为:段店窑的定瓷被誉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不为过。(完)</h3><h3>注:本文曾发表于2015.6《理财收藏》 129期 </h3><h3> 2019年4月28日重新编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