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泸沽湖猪槽船(摄于2002年7月)</h3> 第一晚 <br> <br> 泸沽湖的夜像湖水一般静得迷人,湖思吧里传来阵阵摩梭情歌,洗去我身上一天车旅的疲劳。 <br> <br> 丽江12点半的车,到宁蒗转车,来到泸沽湖一是晚上7点半了。同车的还有一对来自山东的中年夫妇,和北京的江大哥夫妇,后来我们六个人干脆自发组成了个小团,在泸沽湖可以相互照应。还有一位来自香港的靓妹,是朋友介绍来这边玩的,我们因为要去大狼吧看看,所以在落水就下了车,她则直奔里格岛上的扎西家,说那里的摩梭传统保留的较好。 <br> 司机见我们都不去了,有点生气,从落水到里格岛,8,9公里的路他要我们每人出5元,我们以为他是敲诈,便下了车,而且想从吴悦大姐那里了解一些泸沽湖的情况和去四川的路线,为了尽量避免原路回去,我和双庆准备取道成都,顺便走走那里的同学。 <br> 本以为吴大姐从广州那边过来,会有很多话和我们说,不想她好像有意的躲开我们似的,一直到我们离开都没见她出来,或许她不想现在的生活再有什么打扰吧。 <br> 其实这次我是慕名而来,我知道泸沽湖全因为几年前看了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好奇吧。 <br> 大狼看上去很谦恭,两边脸颊上有两块“高原红”,很朴实可爱的样子。山东的阿姨当着他的面夸他真帅,他憨憨的笑了笑。 <br> 我们身上的钱不多,只能计划着花,想不到进来泸沽湖时,门票给收了20块,我们只能吃个6元的炒饭了,到结账时,又愣住了,一杯茶水也要8元,这在酒吧消费很正常,不过这些开支对我们来说,都是在计划之外的啊!和双庆开玩笑说,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了。 <br> 后来又来了几批客人,吴大姐忙不过来,叫大狼的表哥过来招待我们,我和双庆一边吃边向他了解这边的情况,听说我们从广州过来,他似乎一愣,但很快又热情的介绍摩梭人民情风俗。 <br> 这是我见的第一个穿民族服装的摩梭人,很厚道热情。 <br> 在大狼吧和来自上海师大2000级的宁蒙一见如故,他是个业余摄影爱好者,爬过西藏的唐古拉山,说起那次出行,他说是一次痛苦的回忆,有两位队友在那次活动中不幸遇难,给他的第一登山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他比我们先来泸沽湖,正打算找几个老外一起去徒步虎跳,向我们打听来时的路况,因为老是下雨,公路经常塌方,尤其是去中甸的路,所以来云南玩的朋友,最好不要选在夏季。 <br> 第一晚我和双庆就在宁蒙住的湖思吧住下,学生10元每人,这还是宁蒙教我们的,他说学生证在这里可以有很多优惠。 <br> 这里的旅馆都没有冲凉房。 <br> “就在湖里洗澡。”店里的摩梭的姑娘说。 <br> “你们都会游泳吗?” <br> “当然了。也可以去泡温泉,不过要走二三十公里的路,永宁那边。” <br> 在丽江我已经冲了两晚冷水,本想来这边舒服的洗个热水澡,现在只好将就洗个脚算了。 <br> 上厕所也不方便,在旅馆后边,路灯是感应的,要拍拍手掌才会亮,我们住在二楼半夜起来很不方便。 <br> 江大哥他们在另一家住下,条件也差不多,不过房间里有电视。我在那边碰上两个从攀枝花过来的司机,于是向他们详细的打听了去成都的路线,他们很详细的讲了车况,还说要不是明天7个老外包车去丽江,我们可以搭他们的车去攀枝花。 <br> 出来一路遇到很多这样的热心人,真让我感动。 <br> 我和江大哥约好明天一早就包车去里格岛,然后参加那里的篝火晚会。 <br> 据宁蒙说包车40元左右就可以了,他昨天去过,还推荐我们去村长家,说他可以帮我们联系好车。 <br> 在湖思安置下后,听见小吧传来阵阵歌声,我忍不住进去坐下,体验一下里边的气氛。 <br> 湖思吧是个小酒吧,装饰得古朴雅致,六个体格魁梧的摩梭男子穿着民族服装,坐了两个桌位,和客人们举杯共饮,趁着酒兴,一起高唱摩梭民歌,欢迎远方的客人,有的还用摩梭语唱,粗犷豪放的歌声自胸腔唱出,饱含感情和温情,难怪可以俘获一位又一位美丽的摩梭姑娘的芳心,他们还唱了首走婚情歌,幽默的说:“唱完就走婚啦!” <br> 客人也有起来跟他们对唱的,一个女的用美声唱了首意大利歌,摩梭小伙子们静静的听,脸上表情严肃,很像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小学生。听完后,他们热烈的鼓掌连声叫好,然后不甘示弱的又对了一首。一个晚上,歌声笑声充满了整个湖思吧。 <br> 湖思吧外边就是泸沽湖,夜色里的泸沽湖更加的平静。这夜我们睡的很香。 <br> <br> 隔壁的上海来的一对情侣却说没睡好,也许是想到要走舍不得吧。晚上他们从篝火晚会回来,说不怎么好玩,落水这边开发时间较长,也许表演性质多一点吧。 <br> “我们四个今晚打牌好不好。”女的很活波开朗。 <br> “好啊。”第一次和上海人打交道,没想她也这么好说话。 <br> 后来,她敲我们的木板墙问我们干什么。 <br> “写日记。” <br> 他们明天一早也要赶车,所以牌没打成。 <br><br><br> <h3>里格岛</h3> <h3>篝火晚会</h3> 泸沽湖的第二个晚上 <br> <br> 第二天一早,江大哥那边已经包好了车过来,40元来回里格岛。 <br> 司机是汉族人,姓李,四五十岁的样子,人很老实,家在宁蒗县城。 <br> 车子快到里格半岛时,走不了了,前面由于这几天下雨,湖水把路也淹了,我们只好下来步行。我们约好李司机明天六点半来接我们回落水。 <br> 杨村长家在里格岛上,他家的旅馆却还在去小岛的路上,在旅馆放下了行藏,又顺着湖边过去里格岛找杨村长,途经岛上一个正在装修的拉克旅馆,两层的木楼挺不错的。村长家看起来比较破旧,据说有上百年历史了,不巧我们去的时候村长正在睡觉,听说他昨天打了通宵麻将,山东的阿姨听了觉得很新鲜,说:“这里也打麻将啊?跟我们那里一样!” <br> 主人把我们让进祖母屋,只见一位老奶奶侧身朝里躺在篝火旁,脸背着我们,篝火另一侧坐着位头发有点花白的大叔。 <br> “奶奶病了。”女主人紧锁眉头对我们说。 <br> “那有没请医生?”阿姨问。 <br> “有,每天都要输液。” <br> “村长是你什么人?” <br> “我哥哥。” <br> …… <br> 我怕屋里人太多会吵着奶奶,于是出来四周看看,女主人的八岁的儿子扎史跑过来陪我,很快我就和这个机灵的小家伙成了朋友,他还带我去看他的房间,还叫我就睡在他那,我说你就不怕被我挤下床去,“我的床够大。”他拿出节日里才穿的民族服装给我看,哈,还有个礼帽,不过他说那个不是他的,我想叫他跳舞给我看,他不好意思转开了话题,这机灵鬼。 <br> 扎史六岁就上了学,成绩不错,祖母屋外贴了张他的奖状,是双科第一名!还有两张他说是姐姐卓玛的,分别是跳高,游泳第二名的奖状,卓玛是他大妈的大女儿。 <br> 在这个摩梭家里,扎史的妈妈有五姊妹,他妈妈最小,还有两个舅舅,就是刚才屋里那位大叔和村长,村长自始至终都没见着。 <br> 扎史的妈妈忙里忙外,提着猪食喂小猪,他们的牲口都关在一楼,人住在二楼,木楼和祖母屋围成一个四方形的院子,院子里种有苹果树。 <br> 八岁的扎史很懂事,根本不用大人管,我和双庆教他用傻瓜机,他也开心的当了回“摄影师”。 <br> 知道我们都没吃早餐,二车叫我们早点回去吃午饭,二车是扎史大妈的小儿子,20岁,身材高大,很成熟的样子。 <br> 午饭过后,我们便租了猪槽船去黑瓦尔岛和里务比岛。 <br> 猪槽船是公共的财产,村子共22户,11户一组,轮流派人划船,划船的收入再平分到各家,避免了为抢生意而伤自家人和气的局面,还有篝火晚会上收取的门票也是分到各家去的。 <br> 今天轮到拉克家划船,我们便有缘认识了善良的六斤阿姨,里格岛上的拉克之家旅馆就是她家开的。 <br> 我们去的时候,天气晴朗,泸沽湖的湖水清澈干净,蓝蓝的看得见水底的水藻。猪槽船划破平静的水面,向小岛方向驶去。六斤阿姨边划船边唱摩梭民歌,掌舵的摩梭大叔也跟着低低的吟唱,继而也放声高歌,船上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br> 马达尼,在摩梭语里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划船的摩梭大叔唱完了一首走婚情歌,又特别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唱起了这首歌,“远方的朋友啊……马达尼,马达尼呦……” <br> 摩梭人的嗓音是从小磨练出来的,在湖光山色的泸沽湖,放声高歌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最好的方式,因此,摩梭小伙子个个都挺会唱歌,“没有不会唱的,”大叔很肯定的说。 <br> 在篝火晚会上,小伙子们就是通过和姑娘们对情歌,博得姑娘的芳心的,还有,听说篝火晚会还跳舞,我问大叔:“那我们不会怎么办?”“不会,那就有人教你的,漂亮的姑娘们会教你怎么跳。然后……”他望着我神秘的笑笑,拉过我的手,在我掌心轻轻的用手指扣了几下,压低嗓门说:“然后就在你喜欢的女孩手心扣几下,她同意了你就跟着她去,走婚。”“真的。”他点了点头。“每天晚上都有,今天晚上你可以试试,只要不下雨。” <br> 真有点不可思议,走婚就是这么简单,还真想就见识见识。山东的大叔和阿姨说话都特逗,便拿走婚这个话题来开玩笑,我们都说大叔留下来做长阿柱很适合,阿姨就说那我就拿着存折走人,让他在这女儿国走一辈子的婚,大叔憨憨的笑了。 <br> 江大哥和我们全笑得直不起腰来。 <br> 回来的时候却下起雨来,我坐在船尾,替掌舵的六斤阿姨撑伞。阿姨一边掌舵一边唱歌,给船头的伙计加油,那位摩梭大叔也时不时来上两段,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br> 六斤阿姨告诉我,摩梭人喜欢唱歌,干活的时候一唱歌就忘了累,所以,她经常唱歌给划船的人加油,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多钟不停的的划船确实有点枯燥费力,但是如今有了六斤阿姨的歌声相伴,我们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还没听过瘾就上岸了。 <br> 她唱的很好听,唱起来好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嗓子那么好,我好奇的问她,“阿姨你年轻时歌一定唱的好吧。”她笑了笑说:“年轻时,歌舞团的人找过我,可我开始不想去,后来有了孩子,人家又不要我了。”说话间,六斤阿姨有些伤感的样子。十多年过去,想不到,自己成了一家之主,要为一家人的生计着想,盘算着过日子——摩梭人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传统,所以老祖母去世之后,六斤阿姨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闺女去了北京,我这当妈的一个人过的好苦,里里外外很多活要干,特别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快招呼不过来了。唉!”她女儿前年被挑去北京民俗文化村跳舞唱歌,也许外边的更好吧,她都不想回来,提亲的人很多,都给推了,一来年纪也还小,很多东西还不知道的,也就由着她了。听罢六斤阿姨的话,我想摩梭家庭家长也不好当啊。<br><br><br>六斤阿姨心地善良,很好客,家里开了间旅馆,家境算是比较可以的了,但是作为一家之主她却一点架子也没有,很普通很普通,跟其他的家庭成员一样忙里忙外的,只是其他人说话办事对她都很尊敬,关键时候,还是她说了算。 <br> 因为和她聊得投机,我们一行在村长家用过晚饭后,又去她家做客,江大哥还特意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过去,我们去品尝她做的酥油茶和炸土豆,三指宽的油炸土豆再蘸点佐料,味道好极啦,比麦当劳的薯条好吃多了,六斤阿姨的儿子才一岁半,其他东西不喜欢吃,却很喜欢这种油炸土豆,我们给他吃了好几块,这小家伙居然吃完还要,吃的满嘴是油,很可爱。还有一个个马铃薯,自己扔进火堆里烤,拿出来味道也很好。还有酥油茶,看她用竹筒子搅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快掉出来了,光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也是够有诱惑力了,不过品尝起来时,却不觉得怎样,也许是我不会品尝吧,江大哥说,谁喝得了酥油茶,那他到哪都可以生存下去,我说真有那么神吗? <br> “那当然了,你看藏族人不都喝这个,你去西藏不喝这个喝啥呀?” <br> 有道理,于是我像喝中药一样,深吸一口气,一口气喝下一碗,六斤阿姨看我的碗空了,又加了大半碗热乎乎的酥油茶,我忙对她说有了有了。山东的那位大叔喝了一口再也不喝了,段大姐喝了一口也差点吐了出来,这酥油茶是由牦牛奶冷切后上边一层皮和茶搅在一起喝,味道有点像婴儿身上的乳臭,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喝的下这种味道。但是江大哥喝得津津有味,主动的要了第二碗。 <br> 听双庆说,他在互联网上,看过一片关于拉克家小狼的文章,小狼是他们家一只狼狗,很听话,很招客人喜欢。狗本来就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啊! <br> 我们来的有些不巧,因为他们家来客人了,开始我以为是什么亲戚,后来才知道,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来这里游玩观光的汕头四中的老师,但是他们就好像家里来了亲戚一样,热情的招待客人。而且,他们有个习惯,一般客人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坐在一边,帮客人上菜盛饭,却不来一起吃。 <br> “你们什么时候吃饭呢?”山东大叔问,“等一家人回来起了在一起围着篝火吃。”回答我们的是六斤阿姨的弟弟。 <br> “那他们呢?” <br> “干活去了。” <br> “可外边下着雨,干什么活啊?” <br> “帮客人牵马,划船什么的。” <br> “这么晚了还有人骑马?” <br> “嗯,随叫随到。” <br> 我们沉默了,这样的雨天,八九点了还要等一家人回来齐了才吃饭,在广东是不多见的。 <br> 祖母屋里,他们不用烟囱,任篝火的烟熏烤着屋梁,有时候,烟雾还弥漫了整个屋子,有点呛人,但是那种感觉,就好像回到了钻木取火的远古时代,在老家农村的时候也有这种体会,经年累月,整个屋子都给烟熏黑了,看起来很特别。 <br> 屋里一般还放有猪膘肉,据说放的越多就表示家里越富裕,多的放有七八个,猪膘肉,是摩梭人宰猪时,掏去内脏和骨头瘦肉后剩下的猪皮和肥肉,经过晾干后,储存起来的食物,过去,食物不多,这样子方便保存,现在也成了一种传统,我在村长家吃过一回猪膘肉,也没什么特别的,就跟我们过年时吃的自制腊肉差不多,但是你见不到一丁点的瘦肉。 <br> 六斤阿姨终于可以闲下来陪我们说说话了,她给我们看了她女儿北京寄回来的照片,挺标致,但是没有穿民族服装,很现代了。 <br> 她还给我们看一本写满英文的相册,那是本外国人介绍摩梭人民情风俗的相册,里边好多老照片,英文注释,这让我感到尴尬,中国的文化却让外国人研究! <br> 聊了一会,我们看看也快九点了,记挂着村长家的篝火晚会,于是就告辞回去了,挥手说再见的时候,我们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去了! <br> 善良的六斤阿姨。 <br> <br> 不过,很遗憾,到了晚上,雨一直下个不停,原定在村长家的篝火晚会不得不取消了。 <br> 篝火晚会搞不成,这该死的雨天!汕头四中的几位老师说要到隔壁扎西家去坐,我和山东的阿姨还有段大姐,则留下来在旅馆烤炉火,和几个摩梭大妈聊天。 <br> 我想更多的了解摩梭人的走婚风俗,可是大妈们似乎不愿讲得太多,嘻嘻哈哈的跟我们开玩笑,但是说到卓玛,她们似乎很自豪,也愿意多讲,卓玛就是我在村长家看到的奖状上的那位摩梭姑娘了。照片上看,卓玛是个非常漂亮的摩梭女郎,她现在去了宁蒗县城的歌舞团跳舞,之前,她在旅馆下开的小酒吧,据说经常门庭若市,她走后就交给二车经营,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br> 四中的老师回来后说扎西家很热闹,他的讲话很精彩,问我们怎么不过去坐坐,我知道今晚有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br> 见过他的人都说,扎西见多识广,谈锋极健,以前泸沽湖还不通公路时,他就给好多人带过路,认识很多国内外的朋友。这样的人物还是值得去拜访的。可是我们第二天一早还要赶车,只好留下遗憾了。 <h3>(成稿于2002年7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