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军史馆

乐安生态公益林场(伞兵天🐺户外)

<h3> 《十五军赞》</h3><h3>――参观十五军军史馆有感。</h3><h3>硝烟弥漫上甘岭</h3><h3>炮火纷飞五圣山</h3><h3>一战威名惊世界</h3><h3>丰功伟绩耸云天</h3> <h3>15军新大门</h3> <h3>庄严高大的军部营区大门,哨兵荷枪实弹守卫,不是任何人随便进出的。袁友辉战友联系了军史馆的馆长,馆长打了电话营门哨兵,我们车辆、人员逐一登记后,才得以顺利进门。进门时就被告知,营区内是不能拍照。</h3> <h3>这是15军幼儿园,和幼儿园相对的马路这一边是以前的15军八一小学。</h3><h3><br></h3><h3><br></h3> <h3><br></h3><h3>虽然八一小学早已交给了地方,幼儿园也已经旧貌换新颜,但对在军部服役的老战友元庆丰,胡乐辉,杨志丰,邱德平等战友再也熟习不过。仍然感觉很亲切。</h3> <h3>这个原是15军大门,现在是侧门了。我们战友邱德平同志为这个大门站岗执勤服务、奉献了美好的12年青春年华。</h3> <h3>2019年5月2日,我们服役15军乐安籍部分退役老兵一行十余人,来到了驻守在孝感的空军空降兵15军驻地。</h3><h3>在得知因为部队改编,15军番号已经撤销的消息时,战友们就萌生了要重回15军,追寻曾经的足迹,回忆美好的青春年华,凭吊英烈军魂的想法。</h3> <h3>黄继光雕塑</h3> <h3>邱少云雕塑</h3> <h3>始终红心向党,铁心跟党</h3> <h3>抗战时期,胜战太行。解放战争,突破天险以及上甘岭战役的战斗历程。</h3><h3>左侧反应的是:首都戒严,忠诚于党。长江抗洪,永担重任;抗震救灾,全心为民以及联合军演,沙场点兵完成多样化任务</h3> <h3>馆长在军史馆门口迎接我们,他安排:战士为我们讲解并全程陪同我们进行参观</h3> <h3>讲解认真</h3> <h3>老战友们听得很认真,馆内是可以拍照的</h3> <h3>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重温了15军的光荣历史。<br></h3> <h3>这组雕塑复原了15军的前身,太行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南征的场景。挥手讲话者是秦基伟司令员的形象。<br></h3><h3><br></h3> <h3>用9478颗子弹壳镶嵌而成的军号手,以纪念1947年8月的一次战斗。</h3> <h3>全国解放后,朝鲜战争爆发。29师、44师、45师组建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在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的领导下请缨出征、赴朝参战。</h3> <h3>1952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让15军一战成名</h3> <h3>上甘岭,在当时的朝鲜地图上都找不到,它是五圣山南面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它们加起来不过3.7平方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是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h3> <h3>这块弹丸之地,就是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的战场。<br></h3> <h3>馆里用声光电技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br></h3> <h3>敌人用炽热的炮火,不分昼夜地向这两个山头倾泻。在这方圆不过四平方公里的地面上,一天中曾落过三十万发炮弹。山上寸草不留,石头都炸得粉碎。<br></h3> <h3>在43天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部队在地面和坑道里坚持作战,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h3><h3>解立根时任八十七团三营营长,在坑道里四天没喝上一口水,喝尿吧!连尿都尿不出来啦!这些雕塑反映了坑道里的艰苦生活。</h3><h3><br></h3> <h3>一个苹果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h3> <h3>上甘岭战役自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共计43天。在两高地争夺战中,共有15军45师的133、134、135团; 29师的85、86、87团;12军31师的91、92、93团;34师106团的部分连队参战,甚至15军军部警卫连也上了阵地。我方依托工事、坑道,共击退敌营以上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与敌反复争夺阵地29次。</h3> <h3>这次战役的惨烈和残酷,是众所周知的。有一组数字让人记忆深刻:随手抓把土,数出32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381个弹孔;一截不到一米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弹片;上甘岭主峰标高被整整削去2米,寸草不留。人员的伤亡可想而知。</h3> <h3>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最终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官。 </h3><h3>这次战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三八线上,并由此奠定了朝鲜的南北分界。</h3> <h3>这次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为他们无法否认他们的失败。</h3> <h3>赴朝参战,使15军这支原本不是主力的参战部队,从此昂首跨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流主力的行列,被称为“千岁军”。</h3> <h3>这次赴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h3> <h3>黄继光</h3> <h3>邱少云</h3> <h3>“活着的烈士”上甘岭特功八连班长柴云振</h3> <h3>所有烈士都英名永存,彪炳千秋。</h3> <h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h3> <h3>从2017年3月起,空军空降兵第15军(空15军)已调整为空降兵军,取消了以往番号。空降兵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后,空降军第15军将成为历史,师团体制也同步撤销,改为旅营制。</h3> <h3>英雄部队再立新功</h3> <h3>这是降落伞绳编织的一幅地图,记录了15军执行训练、救灾、驰援等任务时留下的足迹。</h3> <h3>这张照片,是1961年15军领导和各师主官的合影。</h3> <h3>汉阳造还有交获的美式冲锋枪</h3> <h3>1955年,秦基伟授衔时的礼服。</h3> <h3>艰苦奋斗</h3><h3>英勇顽强</h3><h3>团结友爱</h3><h3>好学上进</h3><h3> 秦基伟</h3><h3><br></h3> <h3>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延生了渡江第一连</h3> <h3>望远镜等历史文献资料</h3> <h3>130团渡江突击先锋营教导员王敬春右胸不幸中弹,两枚“救命银元”保住了生命,两枚银元珍藏60年,见证了渡江战役血与火的历史。</h3> <h3>我部使用过的电话、指北针、怀表、红五星、奖章等物品</h3> <h3>崔建功师长生前生活用品</h3> <h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h3> <h3>向守志将军衣物</h3> <h3>马宪伟父亲马喜宽的军功章及证书。15军荣获朝鲜颁发的朝鲜国旗勋章者共127人,其父是三级国旗勋章获得者之一。以此表彰他在上甘岭战役中,在五圣山军指挥所带领军警卫连消灭朝鲜奸特522人的战绩,确保了15军首长和指挥所的安全。</h3> <h3>这是马宪伟保存的历史文物和他写下的说明。</h3> <h3>这是冯军保存的父亲的遗物,有各种纪念章和勋章。</h3> <h3>这是冯军父亲冯振华珍藏的罗马表。</h3> <h3>军史馆大门外,两侧是15军两位著名英雄的塑像。</h3><h3>黄继光,15军45师特等功,特级英雄。</h3> <h3>邱少云,15军29师特等功,一级英雄。</h3><h3>《缅怀邱少云》</h3><h3> 请缨参战慕功勋,敌阵潜伏草木深。</h3><h3> 烈火焚身甘赴死,忠诚赤胆铸军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