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老火车站的故事

武国跃

<h3>  自上世纪初京汉、正太铁路先后开通,石家庄火车站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经历了清朝、民国(日本占领八年)、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因城市的发展壮大,石家庄火车站也随之改建迁移,成为特等车站。本文主要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石家庄老火车站的故事。</h3><h3> 这是当年公里街路东车站大门照片。进入里面就是售票室和候车室,直到1987年新客站落成后,这里才被拆除。</h3> <h3>  这是我根据记忆手绘的石家庄老火车站及周边示意图。当年车站四周大致上就是这种布局,难免有遗漏或失真。从图中可以看到,老车站有三个进出通道:大桥街路南的北门,公里街路东的西门,中山路北的南门。</h3><h3> 售票室里有几个售票小窗口,灯光昏暗。候车室也很简陋,几排木制的长椅,夏天房顶上有几个吊扇。冬天放几个大铁炉子烧煤取暖,煤炉四周有旅客晾的衣服袜子和鞋垫,炉子上面有烘烤的玉米饼子馒头烧饼。</h3><h3> 文革期间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位于京广、石德、石太铁路交汇处的石家庄火车站旅客激增,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寨参观团,大多数选择在这里换乘开往阳泉的火车。一时间,操着不同口音,身穿各式民族服装,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汇集,昼夜人流不断。候车室(棚)内一座难求,有席地而坐的,有露天躺卧的,人们挤满了每一个角落。</h3><h3> 不仅国内的人们蜂拥至大寨,来自五大洲的外国领导人也纷纷前往参观,他们大多是从石家庄乘坐专列抵达阳泉,周恩来总理就曾经三次陪同外国贵宾前往大寨。石家庄因这个太行深处的小山村而提升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h3> <h3>  这是当年的卡片式火车票,早已退出人们的视野。</h3> <h3>  石家庄火车站处在京广铁路干线上,每天南来北往的客货列车很多,运输任务非常繁忙。为保障旅客安全乘降,因此修建了通往客运站台的天桥,桥上是露天的,所以遇到雨雪天气,还是给旅客带来许多不便。站台上有手推的流动售货车,为过往的旅客提供烟酒食品。</h3><h3> 最东面是军用站台和石家庄军供站,火车站有常驻军代表协调铁路完成军运任务。军供站负责军用专列人员的洗漱、就餐和后勤保障。军供站大门在胜利路上。</h3> <h3>  列车员不分昼夜奔波在千里铁路线上,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h3> <h3>  女列车员的最后一次值乘,退休前和同事依依惜别。这是铁路人的真情实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朴素情怀。</h3> <h3>  如今的高铁乘务员,英姿飒爽,年轻漂亮,不愧为中国高铁上一张靓丽的名片。</h3> <h3>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客运车辆也在不断更新。虽然这些老式绿皮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却承载着无数人或温馨、或苦涩的记忆。</h3> <h3>  车站内勤值班员,按照调度的指挥,安排列车运行。</h3> <h3>  这是外勤值班员,在站台上接发列车,安排旅客上下车,确保旅客安全和列车正点。</h3> <h3>  当年铁路上使用的大多还是蒸汽机车。这是在京广铁路上牵引旅客列车的人民型机车,构造速度110公里/小时,红色动轮直径1.75米,正常时速100公里左右,在当时还是比较快的。如今蒸汽机车已被淘汰,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的身影。</h3> <h3>  车站北面有一座大石桥。因铁路穿过石家庄市区,造成人畜通行不便,且经常发生伤亡事故,1907年春,由石家庄正太铁路员工捐献一天工资建设此桥,桥长150米宽10米,有23个桥孔。从此石家庄开始了桥东桥西之分,桥南的街道即称为大桥街。后来随着京广铁路的扩建,大石桥不再使用,桥东桥西来往的车辆经过人工铁路道口,行人可从天桥上通过。大石桥作为城市和铁路发展的见证,保留至今。</h3><h3> 大桥街与公里街交口东南角是铁路浴池,铁路职工凭工作证,家属凭医疗证在此洗澡仅需5分钱。在大桥街东头天桥南面有一块空地,文革前这里是耍把式的地方,有变戏法的,吞钢球宝剑的,有大变活人的,演杂技的。据说当年石家庄有名的刘傻子(刘长河)也曾在这里表演过大变活人的魔术。因为这里是火车站到阜康路长途汽车站的必经之路,所以总会吸引众多路人围观。每到表演精彩时段,会有跑场的小伙计端着盘子向观众讨要小费,一毛两毛不嫌多,一分两分不嫌少,即便你一毛不拔,也不会遭到白眼儿。这些民间艺人挣得是辛苦钱,吃的是一招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车站北面的正太饭店始建于1907年,是石家庄现有最早也是唯一的法式小洋楼,在石家庄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座饭店曾接待过孙中山、蒋介石、宋教仁等军政大员,以及彭真等共产党领导人。这是一座楼中楼建筑,青砖墙、圆形门,楼道和屋内是一色的木地板,纯正的欧式风格。正太饭店至今还在,是石家庄留存极少的百年建筑,这在大拆大建的年代实属幸运。只是对它的保护并不理想,其现状令人堪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在候车室通往检票口的道路北侧,原来矗立着一座石碑,建于1910年秋。碑文内容为:正太路局紧要告白。主要有两部分,首先是路章摘要,如:火车行时凭窗瞻眺不得探首向外。严禁车上掷出能伤人之物,违者送交警局办理。搭客在车上拾得他客遗失物件者,请交予车上车守……收此物件者应付收条。卫生之术,清洁为先,是以车上切勿随地吐痰。凡病重者或得有能传染病者不得上车。滥醉者不得上车。凡物件因其性质体积或气味有碍公众者,均不得携带登车。搭客未买车票者不得登车,所坐之位应按票上所载等第。第二部分是行车治安章程:凡非路局人员无论如何切勿在轨道土堤两旁行走。除本路特设之坡道天桥孔桥专备行人往来外,其余他处轨道切勿横闯行走。车马等欲由坡道通过轨路者,务先小心左右瞻顾,有无火车来往或火车鼓轮之声,如有此项情形务候火车行过后方可向前行走,稍或疏忽便有性命之虞。</h3><h3> 今人称此碑为“正太路局路章碑”。1987年新客站落成后将此碑移至贵宾候车室院内,现在移至石家庄火车站楼北面。以上碑文内容是我近日前往此地,从石碑上抄录下来的。百年前的条规之详尽周全,善言之谆谆,堪比现今的文明守则,令人印象深刻。</h3> <h3>  这是现在火车站北面的正太路局路章碑,可以随时参观。</h3> <h3>  这是碑座,上面镌刻:西歷壹千玖百壹拾年玖月立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孟秋柒月榖旦。</h3> <h3>  这是石碑北面的一座碑刻,自上而下书写:</h3><h3> 石家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正太路局路章碑</h3><h3>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h3><h3>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h3><h3> &nbsp;</h3><h3> 我在网上查证,国家文物局曾于2014年10月回函河北省文物局《关于石家庄站正太路局路章碑迁移保护设计方案的意见》办保函【2014】913号,对该碑迁移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在正太路局路章碑已升格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正太铁路和石家庄的发展历程,也佐证了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h3><h3><br></h3><h3><br></h3> <h3>  石家庄市政府立碑上部是一面法文碑刻,是正太铁路“竣工通车碑”,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碑体和字迹都有破损。</h3> <h3>  在中山路北面车站附近,有一个邮政局,办理收发电报、长途电话、收寄邮件等业务,为来往旅客和市民提供了便利。当年发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长途电话是人工拨叫的,接通后顾客到工作人员指定的电话间进行通话。电话间无人时电灯是熄灭的,人走进去通过脚踏开关打开电灯,说明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节能意识。</h3><h3> 邮局西边是车站饭店,店内设施简陋,饭菜品种也不多,即便是这样,你想吃饭兜里有钱还不够,必须有粮票。2分钱一个的玉米面饼子,如果没有粮票也不会卖给你。粮票有两种,地方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那时候的粮票和钱一样珍贵。</h3><h3> 饭店西面是车站百货公司,是市中心规模比较大的商店。</h3><h3> 出站口南面是行李房,托运的物品种类很多,装在竹筐里的小鸡小鸭小兔鸽子都可以随行李车托运。文革初期全国红卫兵大串联,许多南方的红卫兵沿着107国道打着红旗背着背包徒步进京,有些因病掉队的或实在走不动的,就滞留在火车站,为了安置这些学生,在行李房院内临时搭建了席棚,为他们提供了栖身之所。</h3><h3> 行李房南面是旅馆介绍处。当年凡是出差公干或外调,都由所在单位出具介绍信,说明出行理由。每到一地都要凭介绍信由旅馆介绍处安排住宿,没有介绍信是不能入住旅馆的。</h3><h3> </h3> <h3>  旅馆介绍处南面就是三轮车站,那时候没有个体户,三轮车也是集体性质的企业。当时石家庄仅有几条公交线路,更没有出租车,三轮车为旅客和市民提供了方便。直到70年代中后期三轮车站才有了俗称“大头鞋”式的轻型出租汽车。</h3><h3> 紧邻南货场有一个兽医检疫所。通过铁路运输的牛马驴骡羊等牲畜,须经兽医检疫合格后方能进场上车,有专门运输大牲畜的车辆。检疫所对面是火车站礼堂,70年代初我曾在这里看过黑白电视,感觉特别新奇。</h3> <h3>  这是列车检车员正在对过往的旅客列车进行检查作业。绝大多数列检都是露天作业,风吹雨打,酷暑严寒。除了高铁外,大部分旅客列车的厕所都是直排式的,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粪便飞溅到车辆的转向架上,所以检车员做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h3> <h3>  1974年我还在上高中,和几个同学翻墙进入火车站,正好有一台人民型1206号蒸汽机车,正在等待牵引旅客列车,我们迅速走过去,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十年后我也成为一名电力机车副司机,圆了我的铁路梦。</h3> <h3>  在火车站南端西侧,有一座煤台,主要为调车作业的解放型蒸汽机车或过往的机车加煤。这是蒸汽式抓煤机为机车上煤的情景。</h3> <h3>  煤台附近有一架水鹤,是为蒸汽机车加水的专用设备。加煤加水加砂子、走行部加油、锅炉清灰这一系列工作,在业内被称为整备作业。</h3><h3><br></h3><h3> 有关石家庄老火车站的故事就说到这儿吧,不详之处敬请指教。文中部分内容参考自百度,部分照片来自网络。</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