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最爱

清风明月

<h3><br></h3><h1> 此生最爱</h1><h3></h3><h3> 宋文</h3><h3> </h3><h3> </h3><h3> 不知是家族先天遗传对文字的敏感擅长,还是小学时语文老师的启蒙有方,或是苦水浸泡的童年需要文学作品的滋润营养,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对文学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生活异常艰难,但我的精神是富足丰盈的,只要捧起书什么难过伤心事都忘了。从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读《高玉宝》、《闪闪的红星》、《第二次握手》等小说开始,我就强烈的喜欢上了阅读,我寻找一切可以阅读的文字作品,报纸、杂志、小说,那怕是一片纸我都要正反面一字不漏的看完。到初中就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不止一遍读过,世界名著能找到的也都阅读过了,一本小说两三天就看完了,小说看的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课余时间、灶火前、煤油灯下,甚至路灯下,都是我看书的地方,为此没有少挨大人的骂。就连那些线装本发黄的古书,也不放过,虽生涩难懂,连猜带蒙,也能一页页顺利读过,这样我对繁体字认的更多了。我喜欢查字典,对不认识的字,一定不放过,非要消灭掉不可,不然心里就不舒服。记得到中考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我还抱着厚厚的《红楼梦》在看,班主任老师急得没有办法,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我说:你再不敢看小说了,《红楼梦》 那可是假的啊!那时候我体会不出老师的良苦用心,听过去之后还是继续偷偷的看。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希望,在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坚持不让我报考初中专,要我报重点高中,希望我能上大学。虽然最终中考我没有让老师失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但在高中期间,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回事,依然重文轻理,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爱看报刊小说杂志,也不爱学英语,造成严重的偏科现象,最终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没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从而痛悔终生。</h3><h3> 八十年代初,高考落榜之后,我苦闷彷徨,感觉一切都完了,心情极度低落,精神空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于是在农村劳动之余,就参加村里文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姐妹们沉浸在文学当中,汲取精神力量,接受过县文化馆老师的辅导,也曾代表耀县去老区工人文化宫参加陕西省著名作家下基层文学创作经验交流会,聆听了大师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h3><h3> 可以说 我是八十年代狂热的文学追梦青年,那时国家刚刚从十年文革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文艺百花齐放, 文学异常繁荣 ,各种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些文学水平很高的、影响力很大的刊物如《报告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钟山》、《收获》、《十月》、《人民文学》、《延河》、《当代》、《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等等,在当时非常火爆,我如饥似渴的在文学的百花园中吮吸营养。学校的报刊栏、阅览室、宿舍,都是我阅读的地方,一个个作家的名字如星辉闪耀在我的脑海里,近现代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家自必不说,作品不断涌现的新星让我羡慕崇拜,什么蒋子龙、刘心武、王蒙、梁晓声、路遥、陈忠实、徐迟、贾平凹、王朔、莫言、和谷、李星等,女作家们更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那时有杨沫、张洁、王安忆、池莉、铁凝、舒婷、迟子建、毕淑敏、谌蓉、叶广苓等。记得当时路遥的小说《人生》正在全国热播,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刘心武的《班主任》、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谌蓉的《人到中年》,杨沫的《青春之歌》等等,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的传播,都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他们的作品让我看的如痴如醉。我成了彻头彻尾的文学追星族。我觉得作家太了不起了,脑子咋那么聪明,能写出那么深刻有趣的故事,能把各行各业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为,命运沉浮,描写的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让人看的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给人教育启迪和精神鼓舞。我痴迷书上瘾,书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文字最懂我的心,我成长过程中 的烦恼忧愁都在文字里释然,上高中时那怕不为馋嘴,不穿新衣服,都要把可怜的那点生活费节约出来买书,那时竟产生一个幼稚的梦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图书馆管理员,这样既能上班挣钱,还能天天以书为伴,工作环境幽静,远离尘世喧嚣,与世无争;也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文章变成铅字发表。匆匆忙忙的两年高中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落榜后追求文学的美梦也在残酷的现实中粉碎了,从此注定了我人生的坎坎坷坷,我想起了初中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追悔莫及,那时我听了老师的话,不把大量时间用来看文学书籍,不偏科该多好啊!从此痛恨文学,觉得文学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痴迷文学耽误了我的前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放弃了梦想,逃离了文学。</h3><h3> 九十年代初,自己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参加了自己所喜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系统知识学习。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努力克服一切困难, 一丝不苟的完成 听课作业,刻苦认真看书学习,培训考试全力以赴,二十多门课都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我从没有把进修学习当成混文凭,而是真真正正的想学点东西,各个老师的精彩讲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我很少迟到早退,从不旷课。 通过三年的学习,打下了文学理论的坚实基础。那厚厚的半人高的一摞书,我珍藏了好多年,一直舍不得扔,时不时拿出来翻看,后来因为搬家把那些书处理了,却让我心疼后悔了好些年,我时常想,再也弄不齐这么全的专业书了。但至于创作,我终究没有勇气拿起笔来。</h3><h3>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半个世纪过去了,一切都尘埃落定,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巨大发展,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有些人在物质生活中慢慢迷失了自己,人们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压力很大,想得到文学的抚慰,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学借助手机,仿佛长了翅膀,得到空前普及与繁荣。于是她又一次不可抵挡地闯进了我的生活。曾经那些看过无数次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数已经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而我依旧是他们的追星族,羡慕他们,崇拜他们。藏在心底的那个小小的文学梦想又蠢蠢欲动了,就试着开始动笔书写人生感悟,生活回忆,旅游随笔。我深知我的文字水平有限,文字功底一般,可以说自己是文学新兵 ,也是一名意志不坚定的逃兵。我写作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只为表达自己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宣泄心中的压抑郁结,用文字抚慰心灵,给生命一个出口,用文字留下生命的痕迹, 给人生留一个念想。</h3><h3> 我是从学校毕业后,随丈夫来到军营,然后又从军营走进学校,本来自己情商智商就不高,加上生活环境的封闭单一,和社会的疏离脱节,对世道人心不是那么的了解熟悉,为人处事都是本本主义,十足的书呆子。做事实在真诚,说话直来直去,对人坦诚相待,可往往是事与愿违,受伤不小。曾经认为别人太聪明了,可后来才发现是自己太笨了!自己心思简单,性格急躁、直率天真,想什么问题都不周密,做事不灵活圆滑,更不会八面玲珑,最主要是不会说话,言拙口笨,所以在现实生活里 ,自己总是不能适应社会现实,往往出力不讨好,好心没好报,内心经常产生强烈的冲突,郁闷惆怅是常有的精神状态,焦虑自卑,缺乏自信。爱独处,不喜欢交际应酬,唯独钟情大自然,寄情山水,喜欢风花雪月,诗情画意,渴望理想的世界,于是文学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她给我心灵抚慰,给我精神慰藉,更给我前行的力量。人生的坎坎坷坷,生活的苦辣酸甜,生命的喜怒哀乐,我用文字书写渲泄,所有的烦恼忧愁,爱与恨也用文字表达。尽管我的心智不那么成熟,写的文字不够深刻,可那是我对生活的记录感悟,对人生的体验,是我心中流淌的歌谣,是心血的结晶,我很珍视它们,它们都是我的“孩子们”。在未来,我将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写出高质量的作品。</h3><h3> 时光匆匆,日复一日,永不回头。我们生活在属于自己的时光区间里,被时间裹挟着往前走,走过风雨潇潇,也走过阳光明媚,所有的一切也许都是命中注定。我感恩遇见文学,感恩遇见和我一样痴迷文学的文朋诗友,一路为实现梦想快乐同行。我真诚感谢文学的温暖陪伴, 她驱散我心中的阴霾,让我的心情欢快敞亮,生命更有价值有意义。 我在文学的海洋里自在遨游,在流年四季里轻嗅花香,沐浴阳光。</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1>找回失散的“孩子们”</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