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扬帆,辟研修新道——记龙游县西门小学美术组读书分享活动

西小五年级组

<h3>  为提高我校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水平,五一节前夕4月30日这天全体西门小学美术教师集中樾园校区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h3> <h3>  本次活动分课堂展示、教学研讨、读书分享三个主要环节。首先由蒋文渊老师在四(2)班第一节课执教了《线条的魅力》这一课,蒋老师通过认真备课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层层深入。从不同的切入点和角度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彰显了教学特色的同时,始终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h3> <h3>  教学研讨环节中,美术组组长叶霞光老师和陈莹老师分别对蒋老师的课作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本课的诸多闪光点,对本课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随后的研讨活动中采取了“沙龙”形式,老师们畅所欲言,各自交流对本堂课的理解及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在教研活动的最后环节,刘宏伟老师和袁俊老师还从课程标准的落实与理解开始谈起,并引用优秀课堂教学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课程标准的落实,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对课程标准都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与认识。</h3> <h3>  邵韩晶和陈妙琳两位新老师对书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三个超越感触很深:“课堂的力量不仅仅在当下的40分钟,而是通过课堂的学习,激起学生美术学习的无限动力,把美术延伸到家庭中,成为维系亲子关系的很好润滑剂,把美术延伸到生活中,成为提高生活品味的有效方式,把美术延伸到社会中,成为社会关系的美好纽带。用三段式教学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串联,实现教育的更大化。如课前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欣赏学习内容,收集相关的学习信息,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还可以进行亲子的互动和交往,课中进行信息的碰撞和梳理。</h3> <h3>  读书交流环节中,老师们一起快乐阅读、分享心得。“小时候相当画家。邻居家有四幅郑板桥画的梅兰竹菊,每年春节才舍得挂出来,挂到正月十五,就收起来了。听着大人的品评,羡慕得不得了,心想,长大了,我也要当画家。于是天天画画儿,常常画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摘自《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在于老师的这本书里案例丰富、情文并茂,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已突破一课一例的局限,站在整个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对课程进行了新的审视与解读,使得他的这本书既有了宏观的纲领性又兼有微观的实操性。细读此书,受益匪浅!</h3> <h3>  美术教育的任务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绘画天性和想象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兴趣,并使之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h3> <h3>  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的知识去充实教师的提高,需要有新的理论去支撑,读书活动作为提高教师能力的一条途径,引领教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多读书、读好书,让教师的生活更加充实,让教师工作更加精彩!</h3> <h3>  老师们共同认为:“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课堂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把同一学习方式的孩子组织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这即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让课堂充满活力,更加高效的重要途径。”</h3> <h3>  西门小学的美术老师们从任教的实际情况出发,每学期都会组织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结合“走出去引进来”的形式,大家一起探讨,让全校美术老师有一个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h3>

老师

美术

教师

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

课堂

教学

学习

读书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