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淤: 驻波叠加的水系图谱

多年以后yc

<h3>  水坝,基本都带硬朗结实的主体精神,总是一副人定胜天的面孔。</h3><h3> 水坝的正路,聊备一体,似天经地义,不可挑战与颠覆,也是人们最为驾轻就熟的制式。</h3><h3> 但其高大上的气势,千篇一律到让人懒得翻阅。</h3> <h3>  广丰三都黄家淤的东关坝,可谓别开生面。它以清朗可鉴的姿态,展示出了一幅驻波叠加的水系图谱。</h3><h3> 这处堰坝,框架里堆砌鹅卵石,层层错落,营造出宽约1至2米的滚水斜面,高约1尺左右的梯级跌水坝景观。</h3><h3> 8陡驻波,滚水斜面上小下大,呈梯形结构,此种造型,不仅曲线优美,而且技术含量高,保障了坝体的稳定性。因为水下的压力比上面的压力大,水坝下面着力点就得放大。</h3><h3> 两排圆石敦,密排深钉,横亘江面,连接两岸,中有缝隙,水流哗哗,飞花溅玉。</h3> <h3>  战国时期的李冰,是水坝形态学鼻祖。</h3><h3> 李冰开创的分水鱼嘴,飞沙堰,竹笼填石等治水方式,都是简单有效的“低作堰”,贯彻的是泄洪治水的理念。他在岷江流域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实效卓著。成为那个时代既精于水利管理,又善于利用民间智慧的治水行家,影响力深远。</h3><h3> 后人将他的理念与实践,发放光大。黄家淤便有了这种冰清玉洁,层层推进纵深型状的水坝态势。丰溪河这段并不宽敞的市井河段,随之衍生出长长的一串景深。既显现出了江南水气淋漓的铺张,又彰显了河流澎湃不羁的空间规程。</h3> <h3>  水利形象,于是成了游观物。</h3><h3> 这样的堤岸,体现着野泼泼的超逸气韵,成为丰溪河的一道精神堤坝,拦阻掉了你对千篇一律的河流走势的厌倦。</h3><h3> 这样的堤岸,声势浩大,水纹错乱,浪头不断翻进堤坝,洒成白色一片,然后摈溅而出,化成奔流。</h3><h3> 跨越圆石墩,半是被排场的曲线水花所吸引,半要壮胆。但是近场聆听水之乐章,体验,有实况和转播之差异。</h3> <h3>  岸边的长堤,树木水草倒是生得平适。在河边曼妙柔长,列队行注目礼。</h3><h3> 它们静立河边,看岁月的闸门打开时,滋养生命的河水认真颠簸,汹涌流过,那是它们所缺乏的一种壮美境界。</h3><h3> 它们贴身镜框水流峰值的瞬间,体会水花百步穿杨的感觉。</h3> <h3>  东关坝,成了广丰黄家淤水利意义上的地标。它不仅有美的骨架,还有结构的美学。</h3><h3> 那是一种人工引导与河水豪迈的触碰形式。丰溪河的“拳脚”,于是,不再局限于一成不变的镜面效果,更富有了层次。</h3> <h3>拍摄:追日mx</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