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满满的美篇

王莹🐳

<h3><h3>  今天,在美丽的杭州,我们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文心.文阶”教材习作教学高峰论坛,此次论坛高手云集,正所谓通古今之变,守文心以正文风,再现千年文章古国之风范,究天人之际,循文阶当广文路,重建当代语文教苑之品格。</h3></h3> <h3></h3><h3>  今天一共有六堂课,第一位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他执教的是花开自在,创意深层——经典启发儿童创意习作,第二位是来自江苏省的特级教师管建刚,他执教的是螳螂捕蝉,文化外层——习作与文学阅读,第三位是来自广东省特级教师肖绍国,他执教的是用文字演奏,体验基层——基于体验的自我表达。</h3><h3> 第四位是来自浙江省锦溪小学的特级教师李维勇,他执教的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语言表层——表达准确与点拨引领,第五位是来自江苏省的特级教师张学伟,他执教的是这样想象真有趣,创意深层——想象助力儿童创意写作,第六位是来自浙江省的徐俊博士,他执教的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语言表层——表达准确与观察指导。</h3><h3> 今天一天的课确实收获满满,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沈石溪先生,这位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著名作家也带来了一场讲座,阅读和写作是人生必修的一门功课。各位老师风格各异,但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王崧舟老师,名家风范,挥放自如。他先后在全国29个省份开设观摩课1630多节次,讲座790多场次。</h3><h3> 他认为文化习得,不是知识点缀,不是教养约束,而是人的精神返乡,我们都是精神的流浪者,通过文化习得,我们忆起自己的家园,并借由文化之光,照亮返乡之路,在永恒的返乡路途上,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自己,进而更本质地救赎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习得,就是精神救赎。</h3> <h3>  今天6节课各有千秋,但我认为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便是由徐俊博士带来的示范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老师非常亲切,一开始就以轻松的语气问同学们愿意上课吗?同学们回答不愿意,毕竟是假期,因此,他让同学们可以边聊,边玩,边上。</h3><h3> 接着老师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问班级里谁最可爱,可以说说理由,有一个同学回答道是老师。问老师有哪些特点?一个孩子心直口快,说出喜欢老师的秃头。</h3><h3> 老师循循善诱,请同学们给老师取个外号,有的同学写了光头强的外号,接着引入了名著导读《水浒传》,问同学们对《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比较深刻,有同学回答宋江,帮助别人很及时,因此叫及时雨,还有张顺浪里白条以及黑旋风李逵等等,同学们对这些名著信手拈来,不禁让我们佩服这些孩子们的阅读量。</h3><h3> 紧接着老师安排了一个版块——班级里的好汉们,让大家现场给同学们取外号,要求说出孩子们的特点。 从第25分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写作,教师及时巡视,点评,给优秀的习作画上星星和波浪线。<br></h3> <h3>  老师引导孩子们可以说出生活中的人物特点,同时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第二个是比如说,要求大家在稿纸的第一行写上外号,每一件事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锻炼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不少孩子都回答得很有趣,老师还温馨提示大家,证据可以往里面放,描述一个人不要说每一次怎么样,而要讲具体的星期一怎么样?上个星期怎么样?</h3><h3> 可以用多种感官描写加上肢体、表情、动作、语言等等,让这个人更加血肉饱满。作业也布置得很清晰,要求大家把人写活,事不过三,有两三件事例即可,要有修饰语,开头结尾也要抓住关键词。</h3><h3>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评课的时候提了几点小建议,第一个是用一件事来展现特点,可以更加节省时间,不用非得写两三件,第二个是希望将文件的第1个和第3个阶梯进行合并,从打开话题提出爱笑的特点引到思辨性,可以更加明朗,特别指出了本节课的亮点,把何为特点这个问题阐述得格外清楚,理清概念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认知,淡化知识,引领他们进行自我审视与对话,第三个建议就是要保证20分钟的写作时间,这毕竟是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因此要至少有两个层次以上的修改,专家的建议体现了规律性,大道无痕。</h3><h3> 上的用心,评的专业,真是一堂好课。多向名家大师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养,最美的语文,我们在路上。</h3>

老师

同学

特级教师

执教

特点

习作

写作

孩子

外号

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