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b> 时间是条单行道,过去了就回不来,但用脚步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浸润过的每一眼风景,都会在余生的回忆中让人刻骨铭心。那些艰苦的旅程,明亮成头顶的一轮圆月,也汇聚成一条川流不息流向更宽广未来的河。</b></i></h1><h1><i><br></i></h1> <h1><b><i> 一入户外深似海,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再也不会满足周末的短线徒。五一假期与驴友们相约南太行。有人说八百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河南把最美的一段给了南太行,这里的山川不仅秀美,而且险峻。提起太行山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篇妇孺皆知的《愚公移山》,其中语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励志移山,而其结局是帝感愚公之诚,把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因为这篇文章,我的心中便从此沉淀着巍巍太行山。第二次行走南太行倍感亲切,今天我们挑战的是蚂蚁山,一听到山的名字就感觉好有意思。提前约好了当地的向导,一位71岁的大爷: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了,只剩下了一些老年人,但是千万不要小看生活在大山中的老年人,体力绝对杠杠滴👍</i></b></h1> <h1><i><b> 收拾行囊,备好吃的喝的,今天是一场硬战,据说有20公里的行程。我们一行十一人:申S、鸿飞、和氏璧、随风,幽兰瑜伽、浪漫樱花、嘴嘴(足球宝贝)、随缘、老姨夫、月夜、HH。早已迫不及待了,对,我们就是传说中的强驴。嘻嘻,出发前必须留个纪念💪</b></i></h1> <h1><b><i> 从村口的小路出发,大爷在前面带路,我们紧跟其后,这里可谓天然的氧吧,到处绿树成荫,在这里行走也不尝是一乐事。一路仔细观察</i><i>着这位老大爷:一身比较旧的中山装包裹着较瘦的体格,花白的头发见证着岁月的痕迹,眼角的皱纹昭示着经历了风雨的沧桑,矫捷的步伐证实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双普通的胶鞋,一个小布袋,一根小细棍就是他的全部行装。海拔1700米左右的蚂蚁山被老大爷轻而易举的拿下,我们年轻人更不能退缩也不能落后,想着想着浑身是劲!</i></b></h1> <h1><i><b> 刚开始的行走还是比较轻松的,山坡不是特别陡,大伙边说边走,大踏步向前,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今天的摄影师比较给力,随风,随缘、鸿飞拿着手机一路给我们记录着行走的点点滴滴。也许是前劲太足,也许是前面的陡坡迅速拔高,没走一会就开始气喘吁吁了。悠着点,路还长,山还陡,万里长征才刚开始,要保存体力。此刻大伙被眼前的乱石林所吸引,太行山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到处都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山,真是惊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片乱石林属于流动式的,如果一脚没踩好,那另一只脚就没办法行走,甚至会把你推向山下,所以行走在乱石上也是一门技巧。</b></i></h1> <h1><i><b> 稍作休息继续行走,此刻周边的植物比较矮小而且还带刺,所以必须躬着身子前行,一不留神它就会抓住我们的衣服或者帽子,甚至还会留下印记。这段路走的有一些艰辛,队长一路鼓励我们,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就要到平缓的地段了,看到了前面的松树林大伙瞬间欢呼起来!</b></i></h1> <h1><i><b> “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在月夜的带动下大伙唱起来,跳起来跟着</b></i><i><b>小钻风(随缘)去巡山。据说嘴嘴的招牌动作谁也学不来,随缘摆弄了半天也没学到精髓……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林海中。大伙席地而坐,松软的松针是最好的地垫,此刻你我诉说着自己的心声!</b></i></h1> <h1><i><b> 稍作休息继续前行,偶遇一小片迎春花林,美女们忍不住要和花花媲美😛我觉得我们比花花美多了!</b></i></h1> <h1><b><i> 快要要登顶了,所有的人都在暗暗加把劲,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处小平台,竟然还有一处简易的石头堆砌的小房子,大爷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偶尔上山休息的地方。那我们就选择在这里路餐吧,每次徒步最享受的就是这一刻。由于是轻装,所以都简餐,不过还算丰盛。</i></b></h1> <h1><b><i> 在城市里,耳边只听见车水马龙的轰鸣声和各种喧嚣的噪音,心里就感到特别的躁,当我们走进这大山,去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大山深处天然音韵流淌,这份惬意是城市里没有的,此刻似乎有什么魔力在催着我加快了自己的步伐。</i></b></h1> <h1><i><b> 一路上月夜一直提醒我要小心行走,老驴总是会这样贴心的招呼大家,瞬间感觉暖暖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蚂蚁山终于被我们征服了。这里的景色真是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极目远望的无限风光,有鸟儿婉转的歌声……我闭上眼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再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蜿蜒山路,刚才停留的地方还隐约可见,满满的成就感。我喜欢登山,喜欢“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喜欢处处都充盈着原始的洪荒野气和古朴。随风小哥哥忽悠大王非你莫属,拍视频是正事,为什么要骗我们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吼,差点脑充血,大伙这么卖力,你咋好意思一个人在哪里看着干笑,好坏哦,不知道回家跪搓板了么😏</b></i></h1> <h1><i><b> 突然有人大声吼道:“快看,好多蚂蚁,蚂蚁山是不是因为蚂蚁很多而得名的呢?”我一路寻思着,回去立马百度了一下:蚂蚁山山势险恶,平时只有放羊的人才会上山。山上有兔子,老鼠,蛇,獾等野生动物,但是在接近蚂蚁山附近的地方,这些小动物却很少见了,那里的蚂蚁专门以这些小动物为食。有时羊会误入蚂蚁山,结果被蚂蚁咬得到处乱窜,只能在树上把蚂蚁蹭掉。放羊人赶羊时,也会不慎被蚂蚁咬伤,身上出现一块一块的红疙瘩,又疼又痒第二天才能消失。村里曾经有人见过一条手腕粗的大蛇让蚂蚁围住被咬得在地上翻滚,不到两个小时就只剩一副骨头。几十年了,一直占山为王的蚂蚁在山上加速繁衍。然而更奇怪的是,附近山上仅仅只有这个山头有这种蚂蚁,而且它们从来没有向外迁移过。蚂蚁山是因地质构造变化而形成的,山顶堆砌着许多大石头,这也多少为它凭添了几分“看点”</b></i></h1> <h1><b><i> 登顶了,随缘兴奋的连褂褂都不要蓝,大伙各种姿势得瑟起来,这是胜利的姿势👍</i></b></h1> <h1><b><i> 接下来的下山路其实才最难走,也是我最不喜欢走的路,这会不得不要说说老姨夫,我觉得老姨夫名副其实,是大伙的老姨夫👍每走几步就会回头看看后面的队伍,虽然膝盖受过伤,也不忘</i></b><b><i>提醒招呼大家要一步一个脚印。老姨夫绝对是烧锅炉的一把好手,对,背的红牛我是喝了😏</i></b></h1> <h1><i><b> 和氏璧、HH两位新人必须要表扬,据说和氏璧从来没有参加过徒步活动,还是随风小哥哥有一手,你是找到宝了</b></i><i><b>,绝对的潜力股。一路狗粮撒了不少,反正是虐到我了!HH徒步的次数不多,但是体力绝对不错,背一大包东西也没有拉后,给你们点个赞。</b></i></h1> <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 <h1><b><i> 正是因为队长很卖力,所以我们才有悬崖边上的合影。</i></b></h1> <h1><b><i> 下山途中突然听到对面山上有人在吼,我也给他们示意:“哎……对面有没有小哥哥?”谁知道他们刚好朝我们走来:“都是小哥哥”!户外一家亲,交谈中得知他们是来自山东的驴友,其实尴尬的是那小哥哥一来就问刚才谁吵着要小哥哥了,晕,我就是属于随便吼吼的那种,小哥哥站到跟前反倒不敢说话了,羞羞哦!此刻悬崖边上的欢声笑语响彻山谷……</i></b></h1> <h1><i><b> 河南的旅游资源一直被外人所称道,迄今为止,被开发的景点少说也有上百个。但是在河南旅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比较原生态的,并且鲜少有人知的景点或者是村落。这些地方也正是未被大肆宣扬,反而却保留了那份自然与原始。返程中看到了比较原始的村寨,这里确实实原始落后:没有现代景区的人山人海,也没有商业化气息,这里有的只是热情好客的村民和古色古香的建筑。</b></i></h1><h3><i><b><br></b></i></h3> <h1><i><b> 就剩五公里的路程了,这段路程是我们前天走的路程,队长征求意见,是车来接还是继续走回去?既然我们是来徒步的,何惧剩下的五公里,大伙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b></i></h1> <h1><b><i> 经历了20公里的行程,虽然很累,但这山、这水,这片世界却能让我们独享一份清闲自在:没有喧闹与名利,只有宁静之中的那份真诚与自然,领略到了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坚韧精神!出发前出发后对比照,我们依然活力满满✌️</i></b></h1> <h3></h3><h1><i><b> 人世间,有些事,有些路,有些人,总是要相逢;</b></i><i><b>天地间,南太行,兵部寨,黑风洞,蚂蚁山,我们只是行者;</b></i><i><b>山野间,峭壁上,小道中,野花丛,走动的精灵……(摘自漠北单于)</b></i></h1> <h3></h3><h3></h3><h3></h3><h3></h3><h1><i><b>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生总有无限风光,亦应在险峰。勇于攀登者才能体会到登山之美;甘于奋斗者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心在远方,路在脚下…… ——蚂蚁山徒步小记</span></b></i></h1><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