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西京 看望恩师马华芹 爱洒古都 古稀之年喜相逢

一平民百姓

<h3>  我们安阳市四中的老校友们,都有一种不能释怀的“四中情结”,因为这是一座历经116年历史的老校,哺育我们成长,从母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有用之才。</h3><h3> 我们四中七十七班的老同学们,都有一种坚守多年的“师生情怀”,因为马华芹老师良师益友般的大姐形象,在学生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都有一种久久挥之不去的殷切思念。</h3> <h3>  当年,满怀憧憬的马华芹老师,21岁就独自从豫西南的淅川县来到安阳,献身教育事业,克服种种困难,历经7年,辛勤耕耘,播洒爱心,成为桃李芬芳的优秀园丁!</h3><h3> 初中三年的师生共处,马老师为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呕心沥血。她的一言一行都刻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时至今日,大家仍一致称赞马老师是一个师德高、人品好、心善良的恩师,是一个关怀备至、和蔼可亲的大姐,也是一个值得信赖一生的好朋友!</h3><h3> 毕业53年来,国家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有所建树。虽然说我们也是七旬老人了,但是,我们热爱马老师的初心不变。马老师过去是、现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h3> 马老师,我们永远爱你!</h3> <p>  在学校时,同学们没有合影留念。我把我珍藏的毕业那年师生们,欢送我和初三年级13名同学,穿上军装,即将奔赴西藏前的合影与大家分享,弥补遗憾。</p><p> 不知道同学们能认出来老师和其他同学吗?老师有王森,同学有李成林、张豫北、张树范等等。</p> <h3>  马老师在安阳时,除了担任77班班主任,还担任了69班、二连四排(文革时编号)的班主任。那些学生与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心中始终牵挂着马老师,多次去西安看望她。这是前几天,四中二连四排的李长顺同学夫妇在马老师家中与马老师夫妇合影。</h3> <p>  马老师从安阳调至哈尔滨后,还担任过一所学校的老师。这是最近哈尔滨的学生们前来看望马老师夫妇的合影。</p><p> 马老师虽然从教育战线调入新闻系统多年,后担任西安晚报副主编(正处级,副厅级待遇),一直笔耕不止,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p> <p>  自1966年毕业,有的同学就没有再见到马老师,已经分别53年了。有的同学自1983年,马老师作为河南日报记者来安阳采访,短暂停留时见过一面,也有36年了。去年“6.16”班庆聚会,马老师因故没有来安阳参加。同学们更加挂念马老师,期待见到马老师!</p><p> 来不及等待,今年4月19日,我们班6个同学(包括刘焦生从焦作出发),相约去看望马老师!乘坐高铁动车,直奔西安!</p> <h3>  又是一个细雨绵绵、滋润大地,春花似锦、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联想到了马老师曾经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我们成长的那一幕一幕。马老师正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正是燃烧自己释放光热的红烛!</h3><h3> 马老师,您今年有78岁高龄了吧?身体还好吗?我们的心绪又回到了当年,又飞到了西安!</h3> <h3>  马老师听说我们要到西安看望她之后,也十分期待见到我们,一再叮嘱我们各种注意事项,前几天就为我们做好了吃、住、游诸多安排。</h3><h3> 杨柳婆娑舞,春风扑面来。马老师,我们来了!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她和先期到达的刘焦生同学,在地铁站门口迎接我们,与我们热烈握手拥抱,随后引领我们步行到达宾馆。看到马老师精神抖擞、轻盈快步地走在西安大街上,我简直怀疑:这是一个78岁的老人吗?</h3><h3> 这是到西安后的第一个合影。</h3> <h3>   4月20日上午,我们来到马老师家看望她和爱人周国华老师(原新华社甘肃分社、陕西分社、广西分社社长、高级记者),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h3><h3> 我们向马老师转达了全班同学对她和周老师的问候,祝他们健康长寿!</h3><h3> 我这个“老西藏”,按照在全国越来越流行的西藏传统礼节,向我们最尊敬的马老师、周老师敬献了哈达,祝福一声:扎西德勒!</h3> <h3>  马老师高兴地表演“巴扎嘿”的动作!</h3> <h3>  这是在周老师、马老师的书房(我说更像是社长办公室啊)合影。</h3> <h3>  张文魁同学向马老师赠送了“师恩如山”的匾额和去年班庆聚会的合影镜框(后期制作,把马老师加到图片中了)。</h3> <h3>  我们(李秀英、张文魁、宋菊英、刘焦生、何永生和我)向马老师赠送了工艺品吉祥物 —— 一对小象。基座上印制了“敬献亲爱的马华芹老师”、“安阳市四中77班 2019.4”字样。</h3> <h3>  张文魁代刘玉明同学向马老师赠送了一副《清明上河图》四扇屏。</h3> <h3>  张文魁代杜旺林同学向马老师赠送了杜家豆沫。</h3> <h3>  李秀英代李莲凤同学,向马老师展示了李莲凤一直珍藏的马老师1983年写给自己的信。并且代李莲凤同学宣读了现在写给马老师的一封感谢信。马老师随后也给李莲凤写了一封回信。</h3> <h3>  </h3> <h3>  马老师也回赠我们每人一套由周老师撰写的《华夏根脉》大型史书,上中下三本,重3公斤。周老师认真地给每人签名留念,加盖印章。</h3><h3> 写过书的人都有体会,这70万字、图文并茂的大作,该是多么巨大的工程啊!这套书,是周老师30多年的心血结晶,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好教材。我觉得以后留给后代,也是一笔文化财富。谢谢马老师、周老师!</h3> <h3>  马老师的好友、原西安晚报的周主任来家中为我们拍照。谢谢周主任!</h3> <h3>  在马老师家客厅的全体合影。</h3> <h3>  </h3>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中午,马老师、周老师在饭店为我们接风洗尘。</p><p class="ql-block"> 席间,马老师和同学们,争先讲了许多当年在学校内外发生的感人的、有趣的往事,引起大家朗朗笑声。回忆也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啊。</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也着重提到:没有想到至今咱的班委会还在发挥作用,没有想到去年全班班庆聚会能来30多个同学!这是对咱们的夸奖啊!</p><p class="ql-block"> 我们提到了学校的孙永茂老师、吕顺芝老师、孙志珍老师、王润卿老师、张庭祥老师、顾顺英老师、王森老师、李温良老师、侯老师、付俊山书记、李际春校长、李秀峰校长、王校医、门卫老阎、锅炉工李老冬等等,有说不完的话题。只恨时间短促啊!</p> <h3>  马老师、周老师真是一对幸福伴侣啊!</h3> <h3>  饭后,马老师、周老师告别。</h3> <h3>  雨中的西安钟楼,雄伟之中,增加了几分青翠。</h3> <h3>  雨中留影</h3> <h3>  雨中游览大雁塔</h3> <h3>  4月21日,我们参观游览了秦陵地宫、华清池、兵马俑博物馆。</h3> <h3>游览华清池</h3> <h3>游览兵马俑博物馆</h3> <h3>  夜晚的钟楼,原来是如此的金碧辉煌!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在此留影纪念。</h3> <h3>  4月22日,马老师一早赶到宾馆看望我们。</h3> <h3>  上午我们游览了雄伟壮观的西安古城墙。</h3> <h3>  护城河畔风光秀丽</h3> <h3>  中午,我们为马老师、周老师举行答谢宴会。马老师亲自点莱。</h3> <h3>  马老师和周老师二人之间也喜欢说些风趣幽默的话来调节气氛。</h3><h3> 我看着周老师的侧面,说:你像一个人!他和马老师都问:像谁?我说:像李先念!张文魁说:正面也像!</h3><h3> 哈哈,大家说是不是啊?很有福相!</h3> <h3>  我们与马老师、周老师告别。真的舍不得呀! </h3> <h3>  李秀英和宋菊英还游览了革命圣地延安。</h3> <h3>  李秀英、宋菊英赠送了马老师、周老师一对有意义的水杯。</h3> <h3>  我们刚刚踏上返程,就在网上看到马老师写给我们的致谢信。马老师对学生这样体贴入微、关怀倍至,却感谢我们来看望她,实在是让我们感动,也不好意思啊。我们千里迢迢到西安,一是感恩老师,二是要在社会上弘扬尊师重教的好风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h3> <p class="ql-block">  4月22日下午,我们乘高铁动车返回安阳。来去匆匆不到四天,收获满满。见到了恩师马老师,了却了多年来的夙愿!尤其是看到马老师不仅身体健康、头脑清醒、思路敏捷、记性特好,而且保持着年轻乐观的心态,我们特别高兴!西安之行,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愿马老师、周老师永远年轻!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尊师重教之风在全社会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制作:李玉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