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秋红岩 彪炳千秋🇨🇳

善 军

<h1>当学生时就知道重庆,<br>那时心目中的重庆是红色的!<br>因为抗战陪都,这舞台上演了太多!<br>因为一部《红岩》,让我们记住了许多!</h1><h3></h3> <h1>  “红色重庆”集中于两大块:一是抗战时期和国共和谈期间的高层活动,一是解放前夕白公馆渣滓洞可歌可泣的斗争!</h1> <h1>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的委任状</h1> <h1>  红岩村因红色页岩得名,本是爱国人士饶国模女士的大有农场。39年至46年成为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h1> <h1>明二层实三层的办事处</h1> <h1>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门脸</h1> <h1>  先后主持过中共南方局的三位领导: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h1> <h1>  钱之光,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处长,领少将衔,解放后官至部长,96年去世。</h1> <h1>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请国民政府监察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为《新华日报》题写的报头。</h1> <h1>重庆谈判时毛主席的办公室</h1> <h1>周恩来在南方局任书记时的办公室</h1> <h1>周恩来为南岳宗教界的题词</h1> <h1>通往周公馆的台阶</h1> <h3>曾家岩50号,周公馆。</h3> <h1>其实就是周恩来在城里租的一个办公地点</h1> <h1>周恩来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h1> <h1> 周公馆的厨房兼饭堂。可以放大看看,好多名人在此吃过饭哦!</h1> <h1>  桂园,张治中宅,其貌不扬。但“双十协定”就在这签的!</h1> <h1>特园。几个民主党派诞生地。</h1> <h1>  毛、周等同民主人士。千万不要小看,统一战线是我党致胜的三大法宝之一!</h1> <h1>  中国是联合国正宗的发起者。1945年联合国成立前,中国代表团10人,其中就有中共代表董必武,他也是在联合国成立宪章上的签字者👍</h1> <h1>  1946年中央批准叶挺入党的电报。<br>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博古(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李少华、黄晓庄等由重庆飞往延安。飞机起飞后,半途中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飞机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处,一头撞在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上!机毁人亡,无一生还。史称“四八烈士”。</h1><h3></h3> <h1>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辗转多地关押叶挺,其中就包括了白公馆。</h1><h1> 还记得叶挺的《囚歌》吗?</h1><h1>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h1><h1>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h1><h3> ………………</h3><h1>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h1><h3><br></h3><h3>(电影《烈火中永生》之名当来自于此。如果叶挺活着,元帅的次序当需重排了)</h3> <h1>  当年,秘密战线上有数不清的革命者献出了生命,如张露萍等。但也有的全身而退,如沈安娜。抗日及解放战争期间,她奉周恩来指派,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为我党搜集了大量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2010年95岁去世,葬八宝山。</h1> <h1>  臭名昭著的白公馆。注意,半山腰那就是松林坡,戴公祠,好多大事发生在那里。</h1> <h1>白公馆前的唯一通道</h1> <h1>  白公馆位于沙坪坝区的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白自诩白居易后代,借香山居士的别号,为别墅取名“香山别墅”,1939年戴笠买下,改造成监狱。关押过许多名人,最多时关押过200多名“政治犯”。</h1> <h1>白公馆一角</h1> <h1>后墙</h1> <h1>内景</h1> <h1>  “小萝卜头”宋振中。出生8个月开始坐牢,因营养不良,头大身细个子小。遇害时8岁,是年龄最小的烈士!</h1> <h1>  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都是中共党员,宋绮云当过杨虎城秘书,有少将衔。重庆解放前一家同时被害!</h1> <h1>洞中刑讯室</h1> <h1>国民党党员守则</h1> <h1>  歌剧中《绣红旗》的场景和歌唱许多人都熟悉,但狱中真实的绣红旗不是江姐她们。在听到狱中唯一有读报权的黄显声将军传递的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罗广斌和难友们凭猜测用被面和纸片做了这面国旗。写小说时,罗广斌将这个情节移植到江姐她们身上。</h1><h3></h3> <h1>松林坡戴笠会客室,杨虎城遇害处。</h1> <h1>杨虎城夫妇塑像</h1> <h1>杨虎城同时遇害的幼子杨拯中</h1> <h1>小萝卜头父母像</h1> <h1>通往松林坡的路</h1> <h1>许建业烈士</h1> <h1>  这就是《挺进报》特支书记陈然(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牺牲时年仅26岁!我曾几次上台朗诵过他写的《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h1> <h1>  渣滓洞本是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得名。三面山一面沟,很隐蔽。1939年军统逼死矿主,霸为监狱。最多时关押300多人,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仅15人脱险。</h1> <h1>老矿洞</h1> <h1>院墙上的洗脑标语:</h1><h1>青春一去不复还,</h1><h1>细细想想!</h1><h1>认明此时与此地,</h1><h1>切莫执迷!!</h1> <h1>  监狱墙上也有告诫特务看守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h1><h3></h3> <h1>女牢内</h1> <h1>牢房的门窗</h1> <h1>满台的刑具</h1> <h3>刑具与标语(“细细想想 回头是岸”)</h3> <h1>  江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不多介绍。她1920年生,因地下斗争需要,她先同彭咏梧假扮夫妻,后经党组织批准,1945年同彭结婚,育有一子彭云,1948年彭牺牲,同年江竹筠被捕,1949年11月14日被害。<br>另:彭在此前有妻谭正伦,已婚8年,生子彭炳忠。江姐死后,谭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付出巨大。彭炳忠为某大学领导,彭云为美国某大学教授,谭76年去世。</h1><h3></h3> <h1>红岩陈列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