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成年之后的时间似乎变换了运动方式:像离弦的箭,“嗖”的直接从一端飞到另一端。想起自己毕业已经有二十一年的时间,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个青涩的年龄的种种荒唐事仿佛就在昨天。
十七岁,从紧张、压抑、沉闷、枯燥的复读生活中解脱了出来,来到师范,理所当然的认为未来铺满鲜花充满希望。当紧张被无聊所代替,当曾经明确的目标被一眼望穿的未来所代替,忽然就陷入了青春的巨大迷茫之中。无聊、失落、彷徨、抑郁的低落情绪像蚕茧一样紧紧的包裹着自己。
终于有一天,情绪以非常剧烈的形式爆发。于是,年少无知和天真无邪成了自己最好的盾牌。用这样的借口,在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两手空空的到老师家里聆听教诲。而师母则一个人哄着孩子。
在老师那里知道了《红楼梦》。开始了认真的阅读,看到了黛玉的孤高自傲,看到了宝钗的世故圆滑……
在老师那里了解了鲁迅。知道了鲁迅和梁实秋的恩怨,知道了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知道了鲁迅在厦门大学的种种趣事。
在老师那里第一次听说冰山原则:你能展现给别人的知识,只是自己的八分之一而已,剩余的八分之七都会被海水所掩盖。所以,你必须不断的去充实自己。
第一次听到《梁祝》是在教室里的一个晚自习。听老师给我们介绍创作的背景,给我们讲关于梁祝的民间故事的那些细节。
第一次打排球是在师范的操场上。现在想想一个不是体育老师的班主任带领学生打排球,也是很有个性的一件事情。
青春年少时的,那些懵懂无知,全是由老师的启迪和点播,才开始一点点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
当我人到中年,开始回忆自己的师范生活时,更加由衷的感谢老师。感谢在青春时被善待的真诚。即使我在文学上没有任何的造诣,即使二十年后我依然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依然感谢我的老师,曾经给予我梦想的呵护,曾经给予我年少轻狂的容忍。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