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翰林六年级---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章鱼哥

<h3> 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娇生惯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家庭中,却缺乏劳动意识,过于依赖家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北大翰林六年级举行了“五一家校共育,共促成长”---四个一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体会父母的劳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h3> <h3>六六班小公主好孝顺,老师给你100个赞!</h3> <h3>自己的事自己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六一班万文轩同学。</h3> <h3>帮家长做一顿饭,相信懂事的你一定有更大收获!</h3> <h3>  擀面条这种手艺我相信有很多大人还做不来呢,--------六四班赵雅你是最棒的!到学校了可得教教老师怎么做的😊😊</h3> <h3>  做一顿饭其实很简单,但也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不简单!</h3> <h3>  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学会独立,做最好的自己!</h3> <h3>有模有样!</h3> <h3>  洗菜、炒菜、煮面、包饺子、擀饺子皮、我样样都行!😎</h3> <h3>  时常使用网络的朋友会看到一个事实:多数网友更愿意展示自己孩子琴棋书画舞武唱的艺术形象,却很少晒孩子拖地洗碗的生活形象。</h3> <h3>  劳动让孩子更快乐!</h3><h3> 劳动让孩子更自信!</h3><h3> 劳动让孩子更聪明!</h3><h3> 劳动让孩子更爱生活!</h3> <h3>  在绝大多数父母的内心,教育孩子是头等大事,做家务肯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宁愿自己辛苦一些,或者干脆雇佣一个保姆来打理孩子的起居,以便给孩子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h3> <h3>  这个强大的生活理念,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变成举世独有的“巨婴国”。你肯定不陌生大学生入学时,父母替孩子扛行李的镜头,也听说过孩子把穿脏的衣物快递回家洗净再寄回学校的趣事。</h3> <h3>  能靠自己平凡的双手做平凡的家务事,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h3> <h3>  一个不能感知他人辛劳的孩子,也无法感知他人需求——这是情商的地平线。</h3><h3> 自私冷血的孩子,往往出自呵护无度的父母。为什么我们要用自己汗水,侵蚀孩子的情商?情商一旦坍塌,孩子何来幸福?</h3><h3> 与其将来控诉孩子不孝,不如现在就把孩子放进真实的生活中,从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工作开始,让他逐渐成长他的情商,分担你的辛劳。</h3> <h3>  当然,大部分父母只是觉得让孩子做家务会影响学习,只有一小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不符合“富养”的理念,会有损孩子的气质和生活品位。父母们不自觉的把家务劳动放到学习教育的对立面,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家务劳动的教育功能。</h3> <h3>  从小分担家务劳动的孩子,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都会优于懒惰的孩子,俗话说就是这孩子有眼力劲。</h3> <h3>  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财富。</h3> <h3>  人们常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感叹,对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从来没有感动过”。孩子无感,如何会有动?孩子从未动,如何会有感?所以人们有时会惊异地发现,平庸的父母,竟然能培养出卓越的孩子。甚至有人总结说,“父母太能干,孩子变懒汉”。</h3> <h3>  一次次洗碗刷锅、一次次擦窗扫地、一次次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了劳动的辛苦和父母的不易,从而增强了家庭责任感以及感恩父母的意识,也让孩子们认识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是一件快乐而又有意义的事,并且培养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将长期开展这一活动,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和谐成长,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