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一夜黄花艳

木片(孙丹木)

文:孙丹木  摄影:贝西、聂红玉   出镜:聂红玉 <h3>成都的春天,看不够的百花争艳,曾几何时,街头绿地悄然出现了一片片高挂树枝的黄花怒放,在遍地锦绣中凸显一抹亮丽的金黄。</h3> <h3>这突如其来的美艳,让那同美相惜的成都女人纷至沓来,你看,那花树成阵成片,花朵簇拥抱团,像雏鹅的嫩黄,像雏菊的芬芳,像初阳的明亮,连一片新叶都未露出,就迫不及待地展示妖娆。</h3> <h3>那花下人,笑如春风,入化出神,视花若知音,抑或是“幽怀已被黄花乱”。</h3> <h3>既是赏花惜花,以花为闺密,倾诉春天的情怀;又是与花媲美,相映成趣,相映生辉,共同演绎春天的故事。</h3> <h3>此时此刻,人在花树下,花衬人而美,花在人心中,花因人而名。</h3> <h3>这究竟是什么花,这么快就倍受成都佳人们的青睐?听赏花人的介绍,再去网上查寻,原来此花名黄花风铃木,原生长在南美洲,我国20年前才引种过来,成都也是近些年才见到她的芳容一一这也算是对外开放的一项成果吧。</h3> <p class="ql-block">其实我国从古至今也有自己的黄花,它就是中国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的菊花的别称,因古时菊花多为黄色,故名之黄花。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至如今中国菊花已遍及全球,广受万千宠爱——这也算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贡献吧。</p><p class="ql-block">因菊花不但美丽芬芳,而又蕴含清寒傲雪的高雅品格,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故古时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赞美歌咏菊:花(黄花)的美丽诗篇——</p><p class="ql-block">“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宋,李觏 )</p><p class="ql-block">“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宋,张榘)</p><p class="ql-block">“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宋,胡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p> <h3>看来,中国的黄花在文化蕴含上是要远远超过风铃树黄花的。不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成都开放包容、万紫千红的大花园中,有谁会拒绝风铃黄花成为成都千百姊妹花中新的一员呢?何况风铃黄花那亮丽大气之美又确实让人惊艳不已。</h3> <h3>进而思之,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何不是因人发现其美再广为传播?何不是天下之美皆为人而生?看看眼前百花园中亮人眼球的一簇簇一片片鲜艳黄花,连同花下花枝招展的赏花女,不仅要感谢上天的赐予,更得要感谢我们独具慧眼的引花人,与那辛勤劳作的种花人!</h3><h3><br></h3> <h3>这正是——</h3><h3>异国黄花开锦城,天府园林添花英。</h3><h3>漫天朵朵舞绣球,映照花下玉美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