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皖南游记。

范玉瑞

<h3>婺源</h3><h3> 婺源的油菜花有两种型式,一种是梯田式的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非常壮观。另一种是与徽派建筑的结合,成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建筑,让人醉心于这浑然天成的自然画卷。</h3> <h3>  站在山顶的高处,可以欣赏到成片的花田和静静的古村落。</h3> <h3>  清晨,晨雾尚末消散天边的云海与山谷里的雾海共同笼罩着村庄,金色的花海若隐若现,好似人间仙境…</h3> <h3>篁岭 </h3><h3> 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经典的微派建筑,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h3> <h3>说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势复杂,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这种凉晒农作物的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人们追逐创作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称呼“晒秋”。</h3> <h3>  棠樾</h3><h3>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为明清时期古徽州文化建筑艺术的代表。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h3> <h3>  渔梁坝 位于歙县渔梁村,它史建于唐代,明代重建。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h3> <h3>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之标志。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h3> <h3>  呈坎 在黄山风景区的南麓,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h3> <h3> 呈坎史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己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宋朝被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h3> <h3> 呈坎古名龙溪,唐末南昌府罗式兄弟举家迁入择地选址改名建村。故事挺长这里不多说了。说说他们的建村理念吧。</h3><h3> 整个村落按照《易经》的“阴阳二气,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h3> <h3> 在村落建设上,按照先天八卦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万物生,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形成了天然八卦布局。(可惜我没有无人机航拍,不能展现给大家)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h3> <h3>龙溪河</h3> <h3>古街巷的钟楼</h3> <h3>街巷</h3> <h3> 天下熙熙,皆为呈坎而来;</h3><h3> 天下攘攘,皆为呈坎而往。</h3><h3> 登灵山十方有灵,游呈坎一生无坎。</h3> <h3>  阳产土楼 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在群山之中是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用周边青石辅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多种生物生长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h3> <h3>山民下山办货背回家</h3> <h3> 徽州阳产土楼建筑群,是徽派建筑的一个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h3> <h3> 深渡镇</h3><h3> 新安江畔的深渡镇,在黄山——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安徽境内属歙县管辖。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通道,当年的徽商就是从这里下江南,开始他们的经商之旅。这里风景秀丽,江面开阔,两岸奇峰高耸,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忘返。</h3> <h3>宽阔的江面</h3> <h3>五福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