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当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总想走进乡间,走进大山,走进那宁静古朴的村落,去寻找一片净土安放乡愁,去感受田园牧歌放飞心灵。</h3><h3> 2019年5月3日的早上,阳光明媚。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驱车前行,两边是巍峨险峻绵延起伏的梅花山。春暮夏初,茂密的原始森林呈现浅绿与暗绿交织的色调,夹杂着这个季节盛开的粉色杜鹃花、白色的金樱子花和满树繁花如“五月飘雪”的油桐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h3> <h3>山间流泉飞瀑,随处可见。</h3> <h3>车窗外掠过的是一片片秀丽挺拔的竹林,竹林深处有人家,炊烟袅袅婷婷,鸡犬之声隐约,让你一颗浮躁的心,顿时沉潜平静下来。</h3> <h3>临近中午,一百余里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位于梅花山南麓的古村落–––竹贯。竹贯号称“海西香格里拉”,有着丰富的人文典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村子周围群山环抱,清澈见底的竹贯溪蜿蜒流过村庄。这里地势偏远,交通闭塞,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置身在这样静谧安详的小村庄,就好像来到世外桃源。</h3> <h3>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永兴宫和观音庵。观音庵位于竹贯溪四面环水的江心洲。江心洲又称“慈化岸”,与观音庵组成竹贯八景之一“中流化岸”。</h3> <h3>江心洲观音庵前的“洗心池”。可以洗涤心灵,去除杂念。</h3> <h3>横跨在江心洲两边的双合桥。</h3> <h3>关帝庙位于竹贯溪“水尾”村口,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竹贯八景之一“松风叠水”的主要建筑景观。</h3> <h3>积灵宫,又称“十二公王庵”,建于宋代。积灵宫供奉温姓先祖及幕僚追随唐太宗在征战中有功的十二位将军神位,是竹贯村最古老的建筑。</h3> <h3>这座彩虹般横跨竹贯溪的廊桥叫保定桥,又称浪门金锁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桥拱上方刻有“浪门金锁”的碑文,寓意锁住财富,不使村里财富或运气外流。保定桥曾是连接古道的重要桥梁之一,现在成了竹贯村的历史标记。</h3> <h3>旌表故儒士妻曾氏节孝坊。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年间,保存完整。</h3> <h3>温氏家庙位于竹贯村的牛肚山麓,始建于明初,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门顶悬挂“温氏家庙”匾,后厅悬挂“太原堂”匾。家庙神龛里供奉温姓历代先祖牌位。<br></h3> <h3>经向村民了解,由于历史的变迁,竹贯村现在只有温、邓两姓,其中温姓稍多于邓姓。村民讲的是由连城、龙岩方言演变而来的万安话。</h3> <h3>清代台湾澎湖总督温兆凤的故居位于温氏家庙东南侧,建于清康熙年间。</h3> <h3>温兆凤为官期间所用的十二块牌匾,陈列在祖堂两侧。</h3> <h3>竹贯邓氏祖堂上梁悬挂的“南阳堂”匾。</h3> <h3>邓氏祖堂里古旧斑驳的烛台。</h3> <h3>祖堂门口只剩半截的桅杆。</h3> <h3>还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古老的舂米的石臼呢?</h3> <h3>斑驳开裂的残垣断壁,向世人诉说着历经的风雨和沧桑。</h3> <h3>浣雪居造纸坊遗址。早在明清时期,竹贯村的独特的造纸工艺就闻名遐迩。竹贯村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为竹贯的造纸生产提供了充裕的造纸原料。这里的老百姓说,竹贯村是靠造纸业发家致富的。竹贯村现存古代造纸作坊十三处。</h3> <h3>竹贯制作花灯的习俗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竹贯花灯因其制作工艺考究,造型古韵雅致,色彩丰富艳丽而闻名遐迩。</h3> <h3>这是竹贯村开发的新村,一栋栋别墅依山而建,门前小桥流水,屋后青山叠翠。沿人工湖而行,芳草鲜美,锦鲤悠游。近处良田美池桑竹,远处群山巍峨起伏。结庐在仙境,无人群之嘈杂,无车马之喧嚣,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h3> <h3>旅行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乡村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眼看日头偏西,不得不要返程了。据村里的旅游宣传员说,从梅村通往竹贯的拓宽公路正在施工中,大概国庆期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那时候旅游大巴就可以开进这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竹贯了。我不由得为竹贯的明天担忧起来。我希望竹贯这个宁静安详与世隔绝的古村落,还能够保持她原有的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不要被商业化所污染,不要被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开放破坏了这里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环境。</h3><h3>来去匆匆,意犹未尽,总会留下些许的遗憾。后会有期,有机会我还要再来,再来一睹古村落竹贯在别样的季节里别样的芳容,感受她别样的魅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