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话诗词10首最优美的田园劳动诗歌

星月

<h3>五一劳动节,我们就说说关于劳动的诗歌。古代主要是农耕文明,田间劳作是最主要的社会活动。社会最基层农民百姓的生活,最为常见也最值得书写。特别是古代很多文人,由于仕途不得意,或者志趣所向,往往归于田园,留下了大量关于农事劳作和田园风光的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独成流派。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10首优美的田园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归园田居·其三》 晋 陶渊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h3><h3>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他的诗不但开创了田园诗的路径,而且从一开始就处于田园诗的高峰。《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首组诗,都很有名气。这是第三首,主要是描写了作者田园耕作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房前种菊,山下种豆,陶渊明过得很有情趣。只不过,陶渊明不算是个好农夫,“草盛豆苗稀”嘛!但是,这样也说明,田间劳动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轻松。现代人动不动就想学陶渊明,其实你得好好想想,种地真不是那么简单的。每天早晨要去“理荒秽”,直到晚上才能回来。是不是比“996”还要辛苦啊。只是,这是陶渊明自愿的,所以也不会抱怨了。田园劳动,不但早出晚归很辛苦,而且生产生活条件也很艰苦。道路狭窄,一条小路而已。草木漫生,上面的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尽管如此,作者还是不改其志。自己选的路,再苦也得走下去啊,这比“折腰于五斗米”来说,要容易的多了。</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雨过山村》 唐 王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h3><h3>王建是一位对非常关心和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诗人,写过大量的关于农民、渔夫、蚕妇等诗歌。这首诗是其中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雨中行路,经过山村,偶听鸡叫,更加清幽。竹林丛生,溪声淙淙,小桥一座,直入村中,很美的春雨图。浴蚕,就是在养蚕的初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挑选优良蚕种,保证蚕茧的孵化率。媳妇、小姑相互提醒呼唤,一起去浴蚕,可见,这家人关系很和谐融洽,而且冒雨还要去浴蚕,也非常勤劳。作者自己也难得休憩一下,闲看院中的栀子花开。景色秀丽,农事繁忙,诗中的画面、声音仿佛跃出纸面,清新生动。</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感兴》 唐 郑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h3><h3>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社会,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本来,农业就是为了糊口吃饭。但是,自南北朝以来,花卉种植销售观赏日益成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到了唐朝,这一变化达到了极致。各种花卉成为了人们的宠爱。特别是牡丹、芍药等等,一株花能卖数千上万。这就吸引了很多农民开始种花。“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就是当时社会的现状。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较早地反映了一定的经济规律。</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4.《老圃堂》 唐 曹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h3><h3>曹邺是晚唐诗人,也是广西历史上第一个诗人,主张诗歌反映现实问题,反对浮夸靡丽之风。这首诗写的是田园生活,很是雅趣。邵平瓜地,是一个典故。邵平,是照看秦始皇父母墓地的官员,被秦始皇封为东陵侯。秦灭后,无官可作,只好靠卖瓜为生。他种的瓜不但甜美,而且瓜皮五彩,由此远近知名。作者这样写,意思就是表达自己跟邵平一样,如今只是一介农夫。谷雨时分,万物生长,自己到田间去劳动。回来时,发现书卷散落床前。猜想这大概是昨天春风趁着我不在,进屋偷偷看书来着。这首诗意境悠闲,想象丰富,语言风趣,田园气息浓厚,很有意思。</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乡村四月》 宋 翁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h3><h3>这是非常有名的一首田园诗,描绘了一幅美丽朦胧的江南乡村画面。山上绿色遍染,河中水白映天。子规声声催人布谷,烟雨笼罩四月乡间。这是人们正忙碌的播种时节,刚刚收拾完蚕桑事,又开始忙着插秧种稻。从诗中可以看出,四月虽然繁忙,但也很惬意,乡村生活充实而又恬静。</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6.《夏日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h3><h3>老规矩,提到田园诗,必提范成大。范成大的田园诗取材广泛,风格鲜明,手法独特。各种题材都有不少优美的代表作。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村里人家保持着淳朴勤劳的风气。各家各户都是好儿女,没有偷懒的。白天耕地,晚上织布,各有各的事情。小孩子也没闲着,跟着大人学农活。前两句是陈述,后两句则是递进升华,把农村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和作风传承表达了出来,既有生活情趣,又富生活哲理。学诗当如此。</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和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其一》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 黄庭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横章贡雨翻盆,寺下江深水到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日荷锄人著本,西风满地叶归根。</h3><h3>黄庭坚曾经担任太和县令,当地有一栋快阁,他常与好友李才甫一起来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唱和诗。章贡,是赣江之流章水和贡水,借指当地江河。这一天,江上浓云密布,大雨倾盆。江中水势汹涌,已经涨到了寺门口。雨过天晴,西风扑面。暗示这场大雨来的不巧,正是将要丰收的季节。尽管已经到了晚上,农夫们也要赶快去地里干活,清理被大雨搅乱的庄稼,以免误了收成,失去了生活的根本。“落日荷锄人著本,西风满地叶归根”,这一联诗,以景喻理,巧妙而深刻。</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8.《高卧》 元 仇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天地一蘧庐,耕凿虽劳乐有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阅杜诗删旧稿,为观羲帖习行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公醉后犹骑马,渭叟闲来只钓鱼。</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道秋风总萧索,何如高卧白云居。</h3><h3>啥叫高卧?找块高地躺下睡觉吗?非也,高卧,特指隐居。《晋书陶渊明传》中说陶渊明: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作者是在感慨:人生就像一处驿站而已,临时而来,匆匆而去,何必追名逐利,不如隐居乡中。种地凿井,虽然辛苦,但不为世俗所扰,乐趣反而更多。闲来读书作诗,临帖习字;醉后骑马游山,钓鱼享乐,多么好的生活。对于隐居的人来说,俗世间的萧瑟秋风,却成为隐居者享受的美景。作者仇远是宋末元初颇负盛名的诗人,这首诗其实也是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无奈,产生了避世隐居的思想。</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9.《绝句》 清 陈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行风暖落花轻,雨过田间野水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笑微官如布谷,年年三月劝春耕。</h3><h3>陈苌是清康熙年间进士,曾任桐庐县令,对底层百姓的生活体会比较深刻。从诗中来看,作者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好官。这首诗写的是农历三月,到了播种的季节。作者下基层,来到山村,嘱咐劝告农民,抓紧时间去种地,不要错过了时令。诗的前两句,写了优美的山村景色。后两句以自嘲的方式,把自己比作布谷鸟,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比喻贴切生动,语言幽默轻快,是一首不错的清代田园诗。</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田间》 清 汪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h3><h3>汪楫字舟次,是明末清初诗人,与号称当时词坛第一人的陈维崧关系密切。汪舟次著作颇丰,涉猎广泛,然而诗词数量却不多。这首诗语言浅近,妇孺易懂,平平常常,看上去没啥,但却是写诗的最高境界。小媳妇扶着梨,大媳妇耕地,代表农民男女老幼齐上阵,到地里干活。田垄树头上,黄莺在不时啼鸣。可见已经到了开春播种的季节。此时,游人纷纷到田间出游,欣赏春色。但是,儿童还不懂得欣赏,只是看见哪里人多就去哪里。全诗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乡村田间的盎然春意和劳动气氛。特别是写儿童的两句,使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