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行经千折水 来看六朝山</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始建于姚秦之时。</p><p class="ql-block"> 对于来自浙江乐清的我们来说,麦积山石窟的交通实在有点不方便,没有特别的想法,是很难专程绕个弯前来的。但由于她的精美险峻,千里之外的我们,不辞辛苦为她而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共有泥塑、石胎泥塑、石雕的佛教造像7800余尊,壁画10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因此,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p> <p class="ql-block"> 在山前广场,一座毫不引人注目的小小瑞应寺,寺门紧闭,好像门外的喧嚣与之无关。</p><p class="ql-block"> 瑞应寺的匾额只能弯腰逼近才能看到,是天水本地人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冯国瑞题写,人文启蒙大师梁启超誉之为"美才"、"奇才"。“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是“学界泰斗”蔡元培弟子、近代教育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所撰。“千折水”指的是到麦积山的不容易,又指“天水--天上之水”吧?“六朝山”可能是泛指多个朝代更替,沉淀了厚实的佛教文化。也可能指的是麦积山最盛时历经的六个朝代: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吧?</p><p class="ql-block"> 现在,斯人已逝,这谜底也不知问谁才能解开。</p> <p class="ql-block"> 东崖大佛造像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中间的毗卢遮那佛高约15.8米,两侧的菩萨高约13米,始凿于隋代。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像(注: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化身)。</p> <p class="ql-block"> 西崖大佛是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塑像。唐朝地震时,震坏了一尊塑像。</p><p class="ql-block"> 只要朝拜过东崖西崖大佛,无论你身处何方,大佛的慧眼会一直看护着你。</p> <p class="ql-block">散花楼上匾额的“是无等等”,出自《心经》,原文是“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是无等等咒”的读法是:是-无等等-咒,完整的解释就是:连平等也没有平等的平等,用凡夫的理解办法就是“不存在用平等来描述平等的本来的平等”。</p> <p>一双慧眼在看着大千世界。</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北魏蓝,洞窟的佛像是北魏的。</p> <p class="ql-block"> 东方神秘微笑佛。</p><p class="ql-block"> 雕塑界有这么一句公论:北魏的古朴,唐的圆润,宋的写实,明清的呆(ai)板。</p> <p class="ql-block">悬空、意想不到的位置,历经千年风霜的壁画,依然绚烂曼妙。</p> <p>薄塑肉身飞天像</p> <p class="ql-block"> 肥皂泡美丽绚烂,但如果吹得太大,刹那就破碎了。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必然破碎。</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东西也只是瞬间,是非有无,都是过眼云烟,也不过如此罢了。</p> <p class="ql-block"> 如此险峻方显不易,芸芸众生的修炼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呢?</p> <p>虔诚地朝拜</p> <p>领悟后的灿烂</p> <p> 身在此处,心可安放。</p> <p> 薄薄的木门关得住穿透的禅机吗? </p> <p class="ql-block"> 山 寺</p><p class="ql-block"> 唐 杜甫</p><p class="ql-block">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p><p class="ql-block">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p><p class="ql-block">乱水穿人过,悬崖置屋牢。</p><p class="ql-block">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p><p class="ql-block">--山寺指的是篇首的瑞应寺。</p> <p>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p> <p>借花献佛,见花即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