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关系,是相处不累

燕衔泥

<h3>最舒服的关系,是相处不累</h3><h3>净静 读书有范 前天</h3><h3>文 | 净静</h3><h3>来源 | 净物(ID:cystyle001)</h3><h3>最舒服的关系,是相处不累</h3><h3>来自读书有范</h3><h3>00:0011:51</h3><h3>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晏娇朗读音频</h3><h3>结尾曲: 黄若煕 - 嘿,你好吗?</h3><h3>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h3><h3>最好的相处,往往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h3><h3>最舒服的关系,是彼此搭配,相处不累。</h3><h3>01</h3><h3>与人相处,切忌交浅言深</h3><h3>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朋友的聚会,在里面遇到了一个优雅美丽的女人。</h3><h3>交谈过程十分愉快,直到我说了一句:“你一定有个很幸福的家庭吧。”</h3><h3>她的目光中突然露出无奈与悲伤,然后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开了。</h3><h3>后来朋友和我说,她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还因为现实原因,和喜欢的人被迫分开了,至今未婚。</h3><h3>我才发现,原来与人相处,最大的忌讳就是交浅言深。</h3><h3>我们都知道,酒太过浓烈则易使人头昏,太过浅薄容易流于无味;唯有经过多年发酵,才温醇可口,芳香扑鼻。</h3><h3>同样,恰到好处的关系,才能让人如沐春风。</h3><h3>好的关系,其实都注意把握“分寸感”。</h3><h3>苏轼在久历官场风波之后,感叹了一句:“交浅言深,君子所戒。”</h3><h3>深以为然。</h3><h3>如果一见面,就打探隐私问题,触及对方的底线,相谈再欢也会让对方望而却步;</h3><h3>如果不了解情况就出言刺痛对方,朋友之间也会逐渐疏远。</h3><h3>如何避免“踩雷”?我的建议是:</h3><h3>1、不要探问对方的隐私问题,如财务状况、婚姻关系等。</h3><h3>2、当双方喜好不同时,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尤其是关于习惯、信仰方面的问题。如果是提建议,则谨记:你的目的是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轨道,而不是贬低对方。</h3><h3>3、换位思考,避免无谓的争执。</h3><h3>懂得把握分寸,才能分清楚边界在哪里。</h3><h3>02</h3><h3>与人交往,先看气场</h3><h3>什么叫“气场”?</h3><h3>气场是人散发出来的隐形能量,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h3><h3>做不做得成朋友,其实也看彼此的气场是否相合。三观不同,不必为友。</h3><h3>《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h3><h3>王戎在担任侍中的时候,刘肇曾经有求于他,送了他十丈价格昂贵的上等布料。</h3><h3>他知道刘肇是为了贿赂自己,写了一封感谢信,同时将布料退还,没有接受。</h3><h3>之后刘肇果然东窗事发,被捕入狱。</h3><h3>拥有好的气场,常常收获好人缘。</h3><h3>相反,有的人格局狭隘,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甚至看到身边的人越过越好,就心生嫉妒,怨天尤人。</h3><h3>作家罗琳说:</h3><h3>伟大引起嫉妒,嫉妒导致怨毒,怨毒滋生谎言。</h3><h3>当一个人无法压抑住内心的嫉妒时,就会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最终导致无可挽回的错误。</h3><h3>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见不得身边的人好。</h3><h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始终是以心换心。</h3><h3>因此,交往也要看对象,当一个人给你带来的痛苦大于快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否应该结束这段关系。</h3><h3>面对自私自利的人,既然无法战胜他们狭隘的本质,那便敬而远之。</h3><h3>能与气场相合、值得深交的人走到一起,也是赏心乐事。</h3><h3>03</h3><h3>相处之道,无关讨好</h3><h3>相处,与讨好无关。</h3><h3>有对父子带着一头驴进城。</h3><h3>刚开始,儿子骑着驴,父亲牵着驴走。路上遇到一个老头子。</h3><h3>老头子摇头感叹:“让老父亲辛苦赶路,自己却骑着驴优哉游哉,真是世风日下。”</h3><h3>于是儿子赶紧下来,让父亲骑驴,自己走路。</h3><h3>后来,他们遇到一个老婆婆。</h3><h3>老婆婆惊讶道:“你这个狠心的父亲!自己骑着驴,却让孩子走路!”</h3><h3>父子俩听了,决定一起骑驴进城。</h3><h3>没过多久,他们又碰到一群中年妇人,她们看见,纷纷指责:“你们怎么忍心让这头可怜的驴承受你们两个人的重量呢!”</h3><h3>父子没招了,只好谁也不骑,牵着驴走。走到城门的时候,守卫哈哈大笑:“你们真蠢!放着驴不骑,自己走路!”</h3><h3>这下,父子俩傻眼了,不知道怎么安置自己才好。</h3><h3>事实上,他们所遇到的,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话。</h3><h3>“你的品位也太差了吧!这种颜色的口红谁会喜欢啊!”</h3><h3>“你这衣服是地摊货吧,怎么总喜欢捡便宜。”</h3><h3>“你怎么吃榴莲?噫~臭死了。”</h3><h3>当自己的喜好被人挑剔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糟糕,甚至不知如何是好,以至于为了迎合他人而带着虚伪的面具。</h3><h3>活得憋屈,实在憋屈,并且可能会一直憋屈下去。</h3><h3>可是想想,相处一定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吗?</h3><h3>不是的!真正的相处,是互相照顾,彼此珍惜。</h3><h3>作家苏岑有一句话深入我心:“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h3><h3>曲意逢迎或许能让大家表面一团和气,当这些假象化为泡沫之后,人才会开始重视自己,然后瞬间豁然开朗:</h3><h3>原来,人最大的解脱,是不依赖别人的目光。</h3><h3>少花一点时间说服自私的人,多花一点时间珍惜那些珍惜你的人。</h3><h3>不为难自己,也不为难别人。</h3><h3>周国平说:“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h3><h3>有分寸不是虚伪,而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生活态度,一种恰到好处的相处方式。</h3><h3>最好的关系,不在应付,重在舒服。</h3><h3>-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