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汤 乐】2019年3月17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赶往学则路的地铁上,我的微信窗口突然亮了,高中时最要好的伙伴发来几个字:乐乐,越好像...今天走了。时间在此刻定格了几秒,早上的地铁本就拥挤到令人窒息,这个消息更让我一时间胸口像被重重地堵上了。</h1> <h1>三年前,我知道初中同窗身染恶疾,但因为当时刚经历了至亲的离开,愈发惧怕面对生死,很是畏惧触碰那几个可怕的字眼,所以就一直没有胆量去看望她,内心还念着"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谁曾想,这股任性竟然让我和她的永别定格在2016年新春初三的那个午后,在我家里,用一顿中式火锅滋润她久别故土的中国胃。</h1> <h1>整整一天的魂不守舍,直到下午,我才镇静下来整理语言,在初中班级群里公布了这一消息,没想到我们毕业十五年后的首度相聚竟然是为昔日的同窗送行。对我来说,本该是在一次一次的离别里习惯了这种场景,但真又到了这样的时刻,还是难以自持的伤感与心痛。</h1> <h1>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多么乐天、开朗、坚毅且自带好人缘的姑娘啊,那股子亲善好像与生俱来,在我与她初中三载,高中两年的同学生涯里,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她极受同学喜欢,总能呼朋引伴,即便是在网络媒体没那么发达的十多年前,她还是可以成为一个校级贴吧里的意见领袖。</h1> <h1>前往送别她的路上,我的眼前真就是一帧一帧画面的浮现。南京的总统府,和她一起接待香港来宁游学的中学生;北大的咖啡屋,和她一起海聊在首都闯出一片天的豪言;东京的居酒屋,和她一起憧憬未来有家有业的恬淡生活。昔日无限尘封事,今朝都到眼前来,离别把所有的记忆都唤醒了。</h1> <h1>当我最后一次见到她依旧俊秀的面庞,当我看见她的双亲在为年轻女儿的离开而操持,当我看见分开十五年的同学在这样的时刻重逢,我对人世间最大离别的恐惧和抵触,又一次达到了顶峰。直到阿姨把这三年里有关越的种种与我道来,我才慢慢平复,并且对离别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h1> <h1>痛不欲生的开始。我鼓足勇气,翻开与她对话的微信这三年里,虽然病魔在无情地侵蚀她的身体,但她从没有做精神意志上的逃兵,她用极强的乐观精神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手术,用极度的坦然看待自己的改变,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去关心、安慰着身边每一个心疼她的人。</h1> <h1>有朋友说,每次去探望她,原本是想劝她积极,没想到最后都会忘了自己是在探视病人,不仅被她的欢声笑语感动,还会被她自然流露出的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打动。</h1> <h1>她在生命的尾声,在疼痛到无以复加的时刻,还坚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信,洞察妈妈对余生的消极,告诉他们:能在他们的呵护下送别是自己的幸福,并希望父母能坚强存活。</h1> <h1>她细致体贴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让到场送行的朋友感受到的不是悲凉,而是积极的能量,她还请了自己学音乐的朋友改编了钟爱的曲子,把主调激扬的乐曲改为相对和缓,但勃勃的生命之美依然把她的内心展示与人前,当我们伴着音乐送别她时,才发现,她比我们更积极地为离别做了铺垫。她也希望,这场离别不是界面,还一并打开了她的朋友圈,虽然只能看到半年的内容,但足以明白,即便是明知道离别就要到来,她依然是那么心怀悲悯,眼望晴空。</h1> <h1>她分享美食,传递出对家乡故土的眷念,她关注坠江公交案,聂树斌案,始终正视着社会的人性、欲望、道德,她在给我的最后一句留言写于2018年4月4日,当时我正焦头烂额地独自应付父亲的病,常常恨不得一躲了之。她说:亲爱的辛苦了,有什么不开心的随时可以找我聊,什么也帮不上,但至少能体会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希望一切顺利。 在那样的时刻,她想的,还是如何去关怀朋友,捧着一颗同理心去为我掸尘舒压,而那时的她,估计也曾无数次无望无助,也曾有过对离别的恐惧吧。</h1> <h1>当有天知道生命离别将至,我会坦然如她,宽容如她吗?既然这份离别都会公平地降临,那为什么不让拥有的每一天都有价值和意义呢?当有些人在拼劲全力想要多看一眼这生命之美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要在鸡毛蒜皮和蝇营狗苟的争夺里,抱怨着人间不值得呢?</h1> <h1>小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记得保尔柯察金的那句有关生命意义的话,虽然结语是关于人类解放事业,但中心句还包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如果我们的每一天充满了对生命的挚爱,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积极生活的追求,那就算有一天,离别真得来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悔恨和无奈吧。</h1> <h1>朋友最后离开时的嘴角是上扬的,我想,或许是这年轻的生命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点回应吧,不是控诉,不是抱怨,不是遗憾,而是留念,是感怀,是祝愿。</h1> <h1>如果说一场生命离别对离开的人来说是病痛的终结,是无悔的终点,是另一种重生,那它对还在此岸的人来说,会不会太过残忍呢。离别,是人成长的必修课,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不是被送别就是要见证一场又一场的离别。在这个过程里,有的人会越发坚强,有的人会日渐无感,而我觉得,铭记,是对离别最好的致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