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黄兖(音zhi)山,我是在百度上看到这个名字的。泾县第一高峰。海拔1174.8米,整个华东地区也是海拔比较高的山了。在我心里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是黄子山。估计这种误传首先源于本地人平舌音翘舌音不分的传统文化😊️,很多以讹传讹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吧。</b></h3><h3><b> 去年就仿佛听见有人建议去黄子山玩。没太在意。上一周(4月27号)去泾县孤峰油纸伞厂玩,就有朋友发链接介绍黄子山杜鹃花开的文章,推荐我去。于是百度一下,发现山很高,半天不行,再加上27号主体行程没安排,半天时间不够就算了。然而图片已经让我心向往之。</b></h3> <h3><b> 去泾县当天晚上,同去的王宁就发了这个视频说是她办公室小胡当天去亲自拍摄的。</b></h3><h3><b> 我一看就惊呆了。雾霭中的绚烂的花映红整个山头,呼啸的山风,清脆的鸟鸣,山顶俯瞰的村庄田野……每一个点都是一个鼓点,清楚的敲击着我心中的鼓面……</b></h3><h3><b> 16年开始我就念念不忘的汤公山高山杜鹃,被我一年一年的错过了花开花落的时间,在看到这个视频之时让我下定决心今年一定得去看一次杜鹃花开。为什么?</b></h3><h3><b> 那人在花海之中令人震撼的大片泣血杜鹃,是我儿时对花朵美丽的全部想象,于今她们在高山之巅安静的笑脸,就是“我在高岗上向下望”的声声入耳的召唤……</b></h3><h3><b> 我告诉自己,那儿凌绝顶那儿看花开,那儿就是和唯美春天的一场盛大约会啊!</b></h3><h3><b> 我一定得去!</b></h3> <h1><br></h1><h1> 为了行程不因为不识路被耽误,星期天补上周四的课时,我上完了课就去楼上找小胡。得到路线图的文字说明: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黄田唐村前头山,想来的直接到榔桥镇,红绿灯十字路口向东直走1200米,有条上山的岔路口,有路标指示牌(黄子山欢迎你)直走3公里停车上山。</h1><h1> 然后知道了上面的视频其实不是他拍的而是去年别人拍的。</h1><h1> 咨询上山的路,他说:把车开到一个土停车场,就能看到指示牌。然后向东北方向,有芜湖足迹户外运动者系的丝带指示上山的路――主要是<b><font color="#b04fbb">羊肠小路</font></b>。并且强调上山的路有几处很难走一定要手脚并用。最好买登山杖拄着助力上山,并且预估时间,从停车场穿竹林到正式登山点要40分钟,爬山两个半小时。所以一定要早,最好在8点之前就到停车场。</h1><h1> 至于路线,五一人多。肯定不成问题,而且只要上去了就能看到花开,因为高山花期是5月中上旬……</h1><h3></h3><h1> 听得我热血沸腾,爬山的艰难我认为我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山上能看到――杜鹃花🌸。</h1> <h1> (这图片是探路手机拍摄咨询小胡用的)</h1><h1> 想来的人不少。但是最终能结伴而来的是我们师范同学我们寝室长14一家:包括她漂亮的女儿。另外是她妹妹妹夫四人。</h1><h1> 鉴于爬山的时间,我向14强调了登山的难度及其中饭解决的方式。至于我自己只觉得爬――不是问题,只要有人爬上去,我就一定能。中餐有点麻烦,背了相机就不愿背水和零食。不过因为渴望远方的山花烂漫的诗意,这也不是问题:带了一袋六个法瑞滋面包,一根黄瓜,一个苹果,一些小西红柿🍅,两个澳柑,水阳干子买了没带;加上一瓶矿泉水一瓶早起的绿茶水。说起来不多,拎起来已经很重了。</h1><h1> 5月2日大家如约出发了:6点半从宣城出发。两辆车8个人,宛陵湖边汇合然后一路到泾县廊桥镇。到了镇上,隔着车窗玻璃,向东就看到青山巍峨绵延,绝对高度明显远远高于敬亭山。这种相对高度的仰视也让我想起了青藏高原上横亘的绵绵大山,只是那边的山要么为雪白头,要么袒露胸怀迎接蓝天温柔深沉的目光的抚摸。而这儿的山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悠悠情怀潜藏,青青衣袂层裹。</h1><h1> 计划中可见的廊桥镇唯一的红绿灯也很快出现。 红绿灯向东或者左拐进去,――进入乡村稻田农舍区域。再开车3公里――没概念,但是看到一条路分岔,右拐直开。泥巴路越来越窄,越过稻田进入竹林,看不到人家。没看到牌子,心里有点着急:路上既无游客又无农人?难道有误?</h1><h1> 我叫停了车。下来往前探路,拍下竹林中的路的图片发给小胡并问他:这样走对不对?得到肯定的答复。透过路边的竹林又隐约看到人家,心定了。电话招呼后面的车开上来。果然土停车场一会儿就到了,到了才看到土停车场上已经有五六辆车了。再回头后面又有几辆车跟上来了。幸亏来得略早,不然后面的车再进来停车已经有问题了。</h1> <h3><b> 土停车场边看到那块指示登山的牌子,看到上面写的是山名关键字:兖音zhi的写法却是当地人的写法,“山”下面是个“兑,”只是“口”上面是个倒八字要顺过来。</b></h3><h3><b> 涨知识了。我看着那个字想。</b></h3><h3><b> 然后提醒大家这是没开发的“野”山,最好在这儿唱一下旅途的歌。停车场边有几户人家,有一家貌似废弃了。</b></h3><h3><b> 等大家依次唱歌完毕。不知从哪儿竟然冒出来好几拨人。中间一个30来岁的带着帽子也拿着毛巾的女子很了解情况似的告诉我们最好找一个人带路,我问她多少钱一次。她竟然涩涩的笑了说不知道。我说你也是游客,她又否认了,――后来路途中有人说她是当地村里女干部。</b></h3><h3><b> 想来跟着她后面走应该没有问题吧。</b></h3><h3><b> 下午五点多下来时,我们又在这边相逢,相逢一笑时,我就没话找话:美女,你中途怎么把我们甩了?害我们差点下不了山……美女又现出早晨初见时的微笑:――我――不是有意甩你们,――我――我不是想甩你们的……</b></h3><h3><b> ――啧啧,泾县“鬼子”中竟也有如此淳朴的鬼子啊。</b></h3> <h3><b> “走过竹林树林”就到正式爬山的地方了。我记着小胡的话。</b></h3><h3><b> 几户人家的后面就是毛竹林。茂竹修竹泛着新春的光泽,已经升起来的早晨8点半以后的不急不躁的阳光的光芒穿过婆娑枝叶,让竹林明明暗暗的光影交织出一首简单质朴的歌。竹林不密不疏,让我很是讶异:是自然的选择还是人工的选择?春天新出的竹笋依然是竹笋模样的也不多。一棵一棵高大的毛竹的脚下偶尔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不知是对游客还是对着她们依偎的竹子不停的闪闪眼,很像小时候不曾出过远门的我看到有客人来时的样子。</b></h3><h3><b> 竹林清风,吹起竹韵清扬婉兮?抬起头只敢飞快的望一望竹叶缝隙中湛蓝湛蓝的天空。</b></h3><h3><b> 我不敢放任自己的思绪。因为脚下厚厚的枯竹叶,踩起来柔柔软软,沙沙作响。这路让我非常警惕,平路还好,只要略有上坡,这枯而不碎的竹叶路会非常滑。</b></h3><h3><b> 果然,有人走着走着就一滑。</b></h3><h3></h3><h3></h3><h3><b> 我们同行8人没有一个带登山杖。竹林虽然挡住了视线。可是停车场抬头掉冠的感觉让我们都意识到最好找一根树枝竹枝做拐杖。这片毛竹林里好像拐杖不好找。</b></h3><h3><br></h3> <h3><b> 沉下心来走竹林路。听身边同伴说竹子这几年价格的涨落:“前几年还好,一根粗大的毛竹能换几十块钱……这两年人工费暴涨,一根竹子卖到手的钱也多了……”走着走着竟然就很快走出竹林,来到高大树木低矮的灌木交杂同拥的一条路上了。</b></h3><h3><b> 于是浓浓淡淡的香气便随之而来。可是路边最常见的却是秋天田野上野菊花似的一种黄色的花。我不能准确辨析到底是什么花什么香气,不过我尽情的耸吸鼻子,感受这大自然的芬芳。有人说这儿夹杂着野兰花的香,我只觉着这条路上的氛围极似99年春天我去柏尖山里玩的感触:不仅花香幽幽,还有流水潺潺。可是却又看不到流水。</b></h3><h3><b>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不知这密密的树林里有多少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心里想着,走着走着时就看到一道清泉穿过眼前的路上,在路边还有一个清清的水凼。禁不住让我蹲下来洗洗手,这时传来的一阵鸟鸣又让人不禁抬头追寻蓝天下的那鸟儿的踪影。</b></h3><h3><b><br></b></h3><h3><b> 大片的毛竹林虽然不见,可是路边一些野竹笋子却在我们脚边憨憨的列队欢迎行人。让几个勤劳的资深美女禁不住弯腰去扳笋子。</b></h3><h3><b> 春风拂过的山野小路上有着我这种乡下人的人生亲切的记忆。所以我更喜欢的是这种让思绪随春风撒欢的感觉(其实就是没人家会过日子,懒😉️😊️😊️😊️)所以对扳竹子的事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带袋子了吗?山上很陡,一点点东西到时候都是累赘……😊️😊️</b></h3><h3><b> 说着时竟然在路渐宽的地方发现了几头毛色油光水亮的黄牛。水牛的性子我是熟悉的,一般都比较老实厚道。黄牛却并不熟悉,故此只敢和同行的小美女一样拍照,却并不敢摸它,也不敢喊别人抚摸它摆造型。心里暗暗揣摩:现在已经不需要牛耕田了,这牛就是为了杀肉吃吧?一念至此,忽然觉得它们一生也挺不容易的……</b></h3><h3><b> 我记得小胡说树上有芜湖足迹户外活动者留下的丝带记号。可是为何一路走来一个没见呢?</b></h3><h3><b> 不过前前后后人也挺多,还有当地女干部做导游,我想路应该不会有问题的。</b></h3><h3><b> 确实,上山的路是上山的路 ,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山的路走了二十来分钟的样子以后,再向右一拐。路就越来越难走了。</b></h3> <h3><b> 越来越难走的山路越来越陡。走的时候必须伸手开始抓两边的树木藤蔓。树林很密,很高,看不到山的轮廓: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人在树林中。幸好走在这儿,人声更多了起来,要是一个人心里可能因为树林把自己淹没而发怵。其实我仔细看看脚下,这儿没有一条老路的痕迹,有的只是人们刚刚踩出的新鲜的痕迹。幸好可能是因为树林密了,树下面杂草不太多,不然让人很恐惧杂草里藏🐍。</b></h3><h3><b> 不过草不多的缺点就是,脚下的路更多的是裸露的黑土,也许是前两天下过雨,这黑泥路又陡又湿又滑。看着同行的人一个一个纷纷在两边寻枯枝断木做拐杖,我也开始用眼睛扫描起来。后悔忽视了小胡的忠告,带登山杖。不过好在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也算很幸运,一会儿我就找到了一根带着枝叶的斑竹,前面头子看上去被削掉了,尖尖的 ,枝叶还略微泛青。看来它被人弃置不久――应该不易折断。于是我拾起来,把小枝子能弄断的尽量弄断,让它显得不那么原始。然后就开始一只胳膊㧟着装食物的袋子,那只手腾出来抓爬山得力的支撑点:――树,藤子什么的;另一只手拄着拐杖撑劲,并把相机包尽量往背后背,不然晃在胸前很是挡事。同时,每走一步,都要找好落脚点,不然往下一滑,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不会一滑到山底,但是两旁枝枝丫丫的小树藤蔓会划过你你的身体……就这样弯腰驼背的向上之子形的蠕动前进,让你紧张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看准了走稳了,不要摔一跤……直线向上的迈步会让人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当然身上早已经是热汗岑岑了。</b></h3><h3><b> 就这样走了不知有多远,我估计有20来分钟,大家终于都坚持不住一起要休息了。我很想拿出相机,可是大家即时宿营的地,要么靠着树,要么倚着石头,我怕相机拿出来拍照一不小心摔一跤,把相机摔惨了。再加上树木密密的,除了眼前几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就想想算了。</b></h3><h3><b> 同行的小美女落在后面已经开始吃不消,开始吐槽打退堂鼓了。因为我专心致志爬山,她在后面怎么走真是没注意,等我和她阿姨姨父们坐下来才发现她在老妈老爸一前一后的连拉带拽又是哄又是鼓劲的情况下小美女才坚持着……</b></h3><h3><b> 走山路,忌讳的就是长时间逗留,让人越来越不想动。于是坐着吃吃喝喝补充一下能量,等到14一家也上来了,略做停留我们又开始前进了。</b></h3><h3><b> 可是这种 路,只有越来越陡。必须手脚并用必须喘着气走,似乎遥遥无尽头!</b></h3><h3><b> 小胡不是明明说,特别手脚并用的只有一小段,其他地方拄着拐杖就可以了蛮?</b></h3><h3><b> 唉,我们走的肯定不是一条路,越来越陡的路让我腾不出手来电话咨询,只好硬着头皮向前!向前!!</b></h3><h3><b> 忽然想起邓小平的故事里,他和他女儿的对话――</b></h3><h3><b>邓榕问:爸爸,长征时,你在做什么?</b></h3><h3><b>邓小平:跟着走!</b></h3><h3><b>……</b></h3><h3><b> 现在我几乎匍匐上山的姿势,还得用力拄杖牵藤的手都已经觉着抓出老茧子的时候,我也只能告诉自己:跟着走,跟着走!</b><b>跟着走都能走过二万五千里,何况这一座山呢?然</b><b>后让那红满山头的绚丽景象快速闪过脑际以便增加前行的动力!</b></h3><h3><b> 当然一代伟人做的绝对不仅仅是“跟着走”。只是我这种凡人此时只能一个念头一心一意――跟着走,否则后果我不敢设想。</b></h3><h3><b> 路一会儿窄得仅容一人通过,一会儿又觉得树林里处处是路。</b></h3><h3><b> 这时一转眼我看到了一只小狗🐶随它主人也爬上来了。想起七七现在应该是不能如此强度大的走路了。很奇怪它主人是怎么想的,带这么小的狗爬这么大的山。我停下来看着它经过,并且友善的打招呼:“嗨,你好小白”――以貌取狗,觉得它应该叫小白,可是却没力气去搭讪主人它叫什么了。并赶紧取出手机留下一张图片。</b></h3><h3><b> 老刘同学还嫌我话多。现在这边爬山我只有羡慕嫉妒恨那些比我还话多的人了。因为“前者呼后者应”的场景一直上演着!可是为什么我就只觉得说一个字都很累人呢?</b></h3><h3><b> 在我觉得吃不消时,同行的人也提出来再休息一下吧。</b></h3><h3><b> 这个正合我意。赶紧找地方,也不管是石头是泥地,先坐下来再讲吧。</b></h3> <h3><b> 就这样休息后低头向前向前的迈进,然后再休息再迈进了三次之后。终于眼前豁然开朗,走出密密的树林来到一面依然陡峭却是一片被树林包围的乱石滩了。</b></h3><h3><b> 这让我心情为之一振。因为听人说,穿过乱石滩,离盛开的杜鹃花就不远了。</b></h3><h3><b> 乱石滩的石头大小不一,有大的有一米多见方的个厚度也有六七十公分,小的就是河底的鹅卵石,不过最多的是个头在一两尺见方,厚度是几公分到几十公分的石头。超大的也有,不多。</b></h3><h3><b> 石头颜色发黑。黑,在我眼里就是时光的沉淀的结果了。听讲这石头成滩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对于我这种地理知识――当然不仅是地理知识――欠缺的人,很难想象n万年前那是一场怎样山崩地裂的山体滑坡事故。没有这次事故之前,这儿的山是不是最高呢?能有多高呢?</b></h3><h3><b> 不过大自然既然选择了她以海拔1174.8米的高度挺立在华东地带,自然这就是最合适的高度啊!不是吗?</b></h3> <h3><b> 现在当我站在这满载着远古历史记忆的石头面前时,我看不到历史的风烟。我能看到的是一批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穿着花花绿绿衣服正散布在石头滩的表面。</b></h3><h3><b> 一座未开发的“野”山啊,竟然也能见到这么多人。尤其是看到一些穿裙子的资深美女们,一些明显年龄已是花甲之年的背单反相机的大爷大妈们在那儿或摆拍或休息或攀爬。顿时精神大震,</b><b>我就直接问自己:看看,他们都爬到你前面去了,你还担心什么?你还爬不上去?</b></h3><h3><b></b><b> 这时耳边还传来抖音视频常见的音乐声:天上飞得是什么?鸟儿还是云朵?……花开的时候你就来看看我……我是一个好姑娘,哪个伙子不爱我……啧啧,这时听到抖音咋觉得那么刺耳又好笑呢?循声望去,只见这儿一簇那儿一群,正在表演着我非常熟悉的抖音里大妈拍照的经典动作:唱歌挥手,或抖动丝巾,甚至一个方向翘脚……我不得不佩服,不得不羡慕嫉妒恨,我真是太笨了:我做事总是目标单一,不敢兼及其他。这个地方,我只能顾念自己的安全。</b></h3><h3><b> 所以身边的热闹我也不再多看,我只是暗暗的告诉自己――我肯定能爬上去!</b></h3><h3><b> 只是我必须由爬山坡的模式快速适应爬石头滩的模式。 这儿坡度目测一下,估计有的地方可达60度,一般地方至少也是40度以上。</b></h3><h3><b> 首先拐杖依然需要,但是动作必须更慢。不然你扎到石头缝隙里拐棍,等你脚上去了,你回头以为像泥巴地一样抽出柺棍就走,可是不好,拐棍竟然抽不出来!如果你此时身体重心不稳,你就惨了。我就亲自在后面帮一个人拔拐杖。</b></h3><h3><b> 其二,在石头滩上行进,非常考验鞋子的质量脚的力量。如果鞋子不好,不仅打滑而且容易崴脚。所以速度必须放慢,一步一步看准地方去走。</b></h3><h3><b> 其三,你以为万年前就有的石头滩的石头应该不会再发生山体滑坡,这个想法也许是对的,可是一些石头前面人在手脚并用的攀爬中却极容易蹬的它们失去方向,然后不断向下方滚落。所以前后距离不能太近,更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在陡峭的石头滩上,滚落的石头你就是看着它砸向你,你都跑不走,因为你每安全的走一步都是需要时间的。在被几个小石头飞快下落砸了我的腿,让我感觉生疼之后,我闪到石头滩靠树林的附近行走。</b></h3><h3><b> 其四,这儿爬山,一定要有意识的走S形路线,否则会让你用力过度。</b></h3><h3><b> 其五,在石头滩上像我背相机俯身向前,相机危险。一定尽量把相机放在身后。</b></h3><h3><b> 不过和刚刚爬过的树林里的路相比,这儿你可以随便找一块略微大一点的石头坐坐。</b></h3><h3><b> 所以我爬了一会石头滩,找到适应爬石头滩的感觉后就找一块表面平坦一点的石头,用手推推是否坚牢,确定坚牢,再看看几米几十米之外人家都坐得挺好。这才放下胳膊上重重的负担也坐下来。</b></h3><h3><b> 也是等等14一家。前面她家老二老三们也坐下来了。</b></h3><h3><b> </b></h3> <h3><b> 真正的坐下才发觉石看上去乱石纵横的地方,一块一块的石头之间是以最恰当的方式组合着。犹如我们农村用石头码出的房子墙裙。他们用看上去疏离其实又互相支撑的方式在这片山坡上才立足高处,看风云变幻,看沧海桑田。曾经它们一定覆盖了这山坡上的一切树木花草,而今岁月变迁,它们终于也能在找好自己的立足点之后,温柔以待那些花草树木的愿望,侧身为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木留出看蓝天白云的空间。</b></h3><h3><b> 坐下之后,放下手中的包。我才正式拿出相机拍摄。照片似乎呈现不出山势的险峻挺拔的气势,也不能展现石头滩沧桑傲然气概。</b></h3><h3><b> 不过我知道这儿海拔已经有一定高度了,因为向下看,已经是树林掩映的村庄,呈梯田状的水田在雾霭中呈现出全貌。让我不由自主深呼吸,不由自主仰望蓝天,想看看是不是自己已经站在白云流浪的地方了。</b></h3><h3><b> 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发现从停车场到这儿我们已经用时100分钟了,此时已经是10点20了。</b></h3><h3><b> 为了视野更开阔一点,我又用最快的速度向上,向上……然后停下来发了既能显示乱石滩坡度游客基本面貌的朋友圈😊此时已经是十点四十七分了。😊️😊️😊️</b></h3> <h3><b> </b><b> 等看到14一家也来到乱石滩。我就又起身向前。</b><b>那样走走停停,我尽量跟着14家的老二夫妇。</b></h3><h3><b> 终于爬着爬着。石滩宽度降低,然后越来越窄,窄成一条路再次进入密林。我知道,乱石滩,我已经走过了。</b></h3><h3><b> 回望下面,竟然看不到乱石滩的起点。我心里想想,估计这乱石滩有四五百米。</b></h3><h3><b> 进入密林的路又是有陡又滑。好在不太长,就到了山脊之上。更让人兴奋的是一株株高过我头顶的一丛丛杜鹃花开始在路边欢迎我们的到来了😊。</b></h3><h3><b> 可是杜鹃花树很精神,而花朵已经是绿肥红消了,山顶上面应该和这儿不一样吧?</b></h3> <h3><b> 如果航拍山脊是一定瘦削的。可是对于时不时可以两个人相让不困难山脊的路,我已经觉得太好了,因为坡度不似那山坡陡滑。</b></h3><h3><b> 不过有几个地方,依然是非常危险。上行下行的人,只能让一人通过。而且坡度近似垂直,好在不长。</b></h3> <h3><b> 山脊上的行走,在越来越难时终于眼前豁然开朗了。终于不再是一抬头只见疏条交映。而是鲫鱼背似的山梁,上面零零散散的散立着先上来的人,也有的三五成群的在一块稍微开阔的可以容几个人并排走的有二三十米长的地方坐着自助用餐自拍什么的。</b></h3><h3><b> 到了!到了!到了山头上啦!</b></h3><h3><b> 这声音让人顿时精神大震:哇哦,那最美的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呢?</b></h3><h3><b> 哇哦!我希望拍视频时也能发出的快乐的尖叫没有上演。山头一丛一丛的映山红树有的密密匝匝并立,有的一株株显示个性式的独立山风中……只是只有仔细看,才能寻到一朵一朵的花🌸,更多的是繁华落尽,花蕊犹存却也半折断,一片一片的残红或挂在树上或落在树下……我又错过花开了!一年一年呀,无缘的我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这就是一般人的共有的宿命吧?</b></h3><h3><b> 向两边的山头看过去。西南边的山头就是在路上我向下来的人打听的主峰,我们脚下的是2号高峰。目测2号高峰下去再爬上去应该要30分钟至一个钟头。看山跑死马,我已经不会眼高手低了。对面的山头看上去坡度高于45度,直觉接近顶峰的地方有60度。一条羊肠小道从山顶挂下来,上面趴着一些人。他们正抓着路边的草树慢慢的蠕动着。</b></h3><h3><b> 对面的杜鹃花树上的花依然红艳艳的,可是也许角度问题,和视频里的满屏花朵比起来显得清朗的多。</b></h3><h3><b> 从脚下向东北方向延伸的山岭上,一丛一丛的映山红也是强打精神的艳丽着。</b></h3><h3><b> 真正的绿肥红瘦啊!</b></h3><h3><b> 不免遗憾。</b></h3><h3><b> 可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b></h3> <h3><b> 当我慢慢的小心走到2号峰的最高处时,我的眼前的世界顿时一览众山余了。满山的映山红虽然没有像视频中的映山红那样排山倒海的美得让人喘不过气。可是我在山谷里身边却发现了更多品种的花朵,黄色的,白色的</b><b>和杜鹃花一起点</b><b>缀在绿色的海洋里,让人看到烟雨江南滋润的连绵的青山妩媚动人心魄之处。</b></h3><h3><b> </b></h3> <h3><b> 而让我只觉得此行无憾的却是站在这山岗上在西南方向看到完全迥异于山下的风景:蓝天下,一道一道的葱茏树木覆盖的山岭由近及远,呈现出不同的青绿色让人想到富春江山居图之类中国画的壮阔,焦浓重淡清设色的层次美。这些山岭安静的延伸着,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端,只在延伸中仿佛与天相接……“连绵的山岗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难道这首歌就是在这儿即景生情的开始了深情传唱</b><b>?</b></h3><h3><b> 什么是气势磅礴什么是波澜壮阔什么是秀美怡人,此时都不足以表达此时我用眼光真切触摸的山之美!</b></h3><h3><b> 东北边,远处天山一色,是纯净的乡下炊烟的蓝色。只是他们和脚下的山一起,仿佛商量过似的,都侧身留出一片山谷平地,让村庄得以矗立其上,让高山流水得以滋养那些村庄如艺术大师们亲手堆出的一盆盆匠心独运的盆景。</b></h3><h3><b> 山环水绕,烟火人家。不知当年这些人家里有没有专门的猎人在农闲时节专门跑到山上打猎?不知有没有人专门也做《捕蛇者说》里的捕蛇者专门在山上捉那据说最毒的毒蛇五步龙?</b></h3><h3><b> 大山如此苍莽,树木如此茂盛。想来这山林里我今日足迹不能到之处,必然有纷披的古木自带沧桑的记忆挺立在适合自己站立的位置看这儿人来人往吧?</b></h3><h3><b> 它的身边又有着多少珍禽的目光随他一起探询着这些不是邻居的喧哗的访客呢?</b></h3><h3><b> 它的身边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常造访的邻居呢?豺狼虎豹?野猪麋鹿?据说这些动物皖南山区都曾经有过啊!</b></h3><h3><b></b><b> 站在山顶,仰望蓝天俯瞰大地。清风拂面,鸟声清脆,在大山的天然氧吧里,不知名的清香更是在清风鸟鸣中让人倍觉神清气爽!</b></h3> <h3><b> 不知为何,青山逶迤之间,让我忽然想起了皖南事变。当新四军在枪林弹雨里突围时,就没有从茂林那边跑到这边来?</b></h3><h3><b> 如果跑过来了,这重重山岭,高高树木应该是他们最好的护身符吧?</b></h3><h3><b> 可是等我回到学校时,和来过的同事阿bing探讨这个问题时,他竟然说15年他来时就是山下一位老人接待的,并且描述了项英被捕的事情,以及一些新四军战士就是被赶到这边山头上遇害的故事。</b></h3><h3><b> 我目瞪口呆。我太无知了!身在皖南,对皖南这边的历史风云却并无具体的了解。</b></h3><h3><b> 可是此时冥冥之中就觉得那场血雨腥风曾经殃及到这满山杜鹃。耳畔不由得响起那首歌“……岭上开遍喲映山红……”</b></h3> <h3><b> 一般去一个地方,我都会百度了解。到了当地即时发几张手机图片或者视频,并且显示地点。也是到此一游的另一种记录方式。</b></h3><h3><b> 在这山顶之上,我自然也是无比流连,先360度的无死角留影。然后想用抖音拍长一点的视频做到此一游的纪念时,抖音竟然打不开。原来没信号!</b></h3><h3><b> 可是站在山头却是听见抖音里常见的音乐不断啊!同行的美女终于发现了问题:有的地方有一点信号,有的地方一点信号没有……</b></h3><h3><b> 或许我手机不好,或许我站得点都不对。 我就只能相机留影,用相机再在不同的地方拍几段视频。(这段抖音是后来下山后做出来的)</b></h3><h3><b> 这儿本来就是一处野山啊!</b></h3><h3><b> 如是在2号峰的山头跑了几个来回,终于再度等来了14一家。</b></h3><h3><b> 等我想看看时间已经快一点了。刚上来时因为眼睛受不了眼前景的诱惑,竟然没有去统计上山耗时具体的数字。不过估计一下应该是11点半以后。</b></h3><h3><b> 解决中餐吧。拿出饼干袋子,发现竟然像在西藏一样,袋子因为山高空气稀薄鼓鼓囊囊的了。把能吃的能喝的都拿出来,中餐我带的不多,他们不少。眼睛心灵被震撼之后,对吃我的要求不高:就是想吃点咸的,我带的那个面包饼干不想吃也没吃。水果吃了,另外在14的无私帮助下,我发现烀熟的土豆很好吃。</b></h3> <h3><b> 考虑到“上山容易下山难”,再加上考虑到自身的体力,爬一号峰往返及逗留的时间。想着今年没有遇到杜鹃花最繁华的表演,明年应该还会再来,就决定放弃登顶。</b></h3><h3><b> 于是山顶盘桓逗留到快两点了。我们一行八人就一起下山。此时亦有也在这边停顿就返程的,也有从一号主峰下来的。</b></h3><h3><b> 大家沿原路返回。山脊这段路没有多大问题。可是等到了从乱石滩爬上的路时,有人说从乱石滩下,太陡也危险。一直顺着山脊走应该好走一些,这是另外一条路。</b></h3><h3><b> 可是等到山脊线走完,我们眼前却没有路了。</b></h3><h3><b> 而接下去下山的路才是今天我们走过的路的最大考验。</b></h3><h3><b> 没有路!有人开始返回准备走乱石滩下去。可是前面有人喊有路。只要有路,我是坚决不想走回头路的。我心里也很纳闷的是:怎么山脊上有路,怎么走着走着后面就没路了?而等我从没路的地方硬生生沿着有人走过的不太明显的痕迹下山终于再到一条鱼贯山腰的羊肠路上时,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行数人正在实践“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并深深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b></h3><h3> </h3> <h3><b> 我们下山的路,由同行的小杜在前面开道。或许老家在柏尖山,他有着攀山越岭的经验。下山他发现没有路之后,可是前面还是有人义无反顾的钻入树林,或许他认为别人能走我们也能走,况且反正是下山,只要在下,就总能走下去吧!所以他就在前面喊:顺着我们(他和夫人一起)走的路就行了。前面有人下去了!</b></h3><h3><b> 这话于我极有鼓动性。何必非要走老路?只要能下去不就行了?但是我知道这山脊延伸的方位直下会大大偏离我们来时的位置。不过在山下找停车场应该问题不大。</b></h3><h3><b> 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我就和14妹妹们迅速也毫不犹豫钻入树林。后面14家小美女和她爸爸慢慢行走热烈交流的动静渐渐没有了。</b></h3><h3><b> 林子里没有老路。只有前面有人走过在地上划出的痕迹。</b></h3><h3><b> 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走这有痕迹的地方。因为密集的树林里,要么树树木木密密匝匝,你无法选择,要么藤藤蔓蔓缠缠绕绕,你无法选择。而山势的陡峭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有一些地方坡度尚可,而更多的地方坡度我直觉超过75度。别人走过的地方,有他们黑土地上踩出的能落脚的点,有抓过的一面倒的灌木小树,或者一些树木的枝丫.这样你不用慢慢寻找一步踩稳了下一步怎么踩。</b></h3><h3><b> 这时,下山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让人费神费力.</b></h3><h3><b> 大家除了专心致志的寻找可抓可踩的点,就是时不时一声惊呼:哎呀,手又刮破了!</b></h3><h3><b>哎呀,衣服又挂住了……</b></h3><h3><b> 另外,一些陡滑的地方上下在一条线时,你踏松了石头会滚下去,所以我们不断需要提醒不要跟的太近,尽量不在一条线上。</b></h3><h3><b> 同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此时同舟共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互相帮助。走下去的人会提醒后面的人,抓哪根树枝好,或者踩在哪儿好。</b></h3><h3><b> 或许是因为前人留点,后人沾光;或许是我天生的平衡感就好,我在找点移动的路上,没有太多问题,哪怕是必须什么也不抓,快速移动几步再踩到一个安全的点,对我来说问题也不大,不过这需要你的臂力和感觉。在观察之后能该出手就出手,迅速抓住树枝或抱住一棵树。不过有些只能抓裸露的树根的地方,让我下山洗指甲缝里的黑土,洗了好半天也没洗干净。不过一边洗一边想的是,用这土栽花一定很肥……😊️😊️😊️</b></h3><h3><b> 路上我看到更多的人在需要走几步才能很好的踩稳一个点时是抓住藤蔓树枝,用屁股滑下来,站起身后,那衣服黑得我直觉根本洗不出来,回家就要扔掉。</b></h3><h3><b> 就这样亦步亦趋,战战兢兢走了一段路之后。我才逐渐适应,这时下边不断有小杜夫妇二人鼓励的声音穿透林筲传来:到了到了</b></h3><h3><b> 可是一次次鼓劲下去发现依然是竹树环合,不见蓝天。</b></h3><h3><b> 如是几次,终于听到他们的喊声:这把真到了。</b></h3><h3><b> 随着人声的渐响渐闹,我在这个“真到了”的激励下,发现自己真到的是一条半山腰的羊肠小道。一拨一拨的人正从这道上走过。</b></h3><h3><b> 看到我们从路边树林里钻出来,他们禁不住发问:你们怎么走的?这问题也是我们想问的。于是我们互相通报,他们得到的是关于我们下山的近乎传奇的经历。我们得到的是他们走的就是山民们上一号山峰的一条路,更多的地方有路,尽管很多地方也陡得不得了。</b></h3><h3><b> 原来我们是一次野外生存体验般的来爬黄子山!按照趋利避害原则,大家选择出的上山的路才是“路”啊!我对着心里的我说:不备好课就上课,你无语无语吧!……不过我一直是勇于接受事实的,所以心里的我立刻阿Q式的安慰我:每一种尝试都是有意义的,这种模式的爬山或许这辈子你就只有这一次了,过程很重要的,这种爬“爬”“游”的滋味值得咂摸……</b></h3><h3><b> 而此时我们得到最有效的最安慰人的回答是,下山快了,不过前面还有几个地方比较难走。</b></h3><h3><b> 于是开始在路边等14一家。14,有一段路是和我们一起,不过为了等女儿她落下了。</b></h3><h3><b> 这时不断有人沿着我们的路走出树林,听他们讲路上一个小姑娘和她爸爸一道,估计走不下来了。因为那个小姑娘每一步都需要她爸爸又拉又拽。她妈妈在旁边只能自保,只有语言上不断安慰女儿……</b></h3><h3><b> 我这才回过神来:对我如此行走困难的地方,对有恐高的14,及她没有爬山经验的女儿来说,爬上山爬下山,是一件多么多么痛苦的事啊!而且一开始14还在我的视线里,后来我只顾跟着前面的14家老二老三向前向前,只觉得跟着走应该问题不大。可是同一件事,我们面临的困难其实是不一样的。唉,千万不要真下不来🙏️🙏️🙏️唉,虑事不周一直是我的毛病啊!</b></h3><h3><b> 心里少有的出现后怕的感觉。野山果然野性十足啊!</b></h3><h3><b> 这时小杜挺身而出再回到山上去接14一家了。</b></h3><h3><b> 过程自然艰辛,不过总算是等来他们了。</b></h3><h3><b> 他们一家再来时,我就知道这儿会成为他们一家难忘的记忆了:每一个人身上都尽是黑黑的泥土,鞋子衣服都脏得不成样子,……过程的艰辛我不敢问了,他们都是我发的视频图片才来的。好在路过的很多人都一样的狼狈不堪。(下面有图片☺️☺️☺️)</b></h3><h3><b> 本来我坐在那儿,还甩甩胳膊腿,揉揉膝盖,看到他们这样,我只敢暂时无语并暗自庆幸:总算是平安下来了。😊️😊️😊️</b></h3> <h3><b> 顺着脚下的山路一直走到停车场。中间有一个岔路通向不同的村庄,我们在曾经居住这里的一个登山者的指引下,很顺利的到达了我们停车的地方。</b></h3><h3><b> 这条路上发现了小胡说的芜湖足迹户外运动者留下来的丝带。这后面的路亦有几处需要蹲身下探,不过有了前面上山下山的经历,我们都已经能轻松应对了。</b></h3> <h3><b> 到达停车场已经5点多了。不得不佩服我们这批人,竟然是回到出发的地点再去唱歌。看来这种野山的攀爬,身体差一差,就该有多少尴尬😓啊</b></h3><h3><b> 走到这里――快到停车场时,小美女的抱怨似乎已经随风而逝,她欢快的在夕阳下奔跑起来……</b></h3><h3><b> 我也长长吁了一口气:世间何处不江湖?晚照如果一襟,豪情岂无一束?哪怕所有的疲累会深刻记忆!</b></h3> <h3><b> 离别的笙箫吹起时,斜阳的余晖正涂抹一层温暖的橙色给所有渴望他温情抚爱的你我他,那似乎被废弃的房屋在他深情的注视下都似乎有了一层灯火人家的温馨。吹来的清风都似乎镀上了一层金色,不然你看那边水田上几只飞起的白鹭逆风翩飞在蓝天绿树的帘幕里,翅膀都在风中泛出金色鳞光……站在停车场上环顾四周,山川携手围成摇篮,而彼时的我们在摇篮的中心,阳光拉长了我们的影子与我们嘻戏……</b><b> </b></h3><h3><b> 上车。离开。</b><b> 不能不再度回看身后的黄子山,此时蓝天明媚温柔,青山庄严沉静――让人想起看惯岁月变迁洞悉人间世态菩萨的智慧平和的微笑。她对我的魅力顿时只如初见!</b><br></h3><h3><b></b></h3><h3><b> 黄子山,今天一天我挥汗如雨,爬着上爬着下。我那么贴近你,可是又真的贴近你了吗?</b></h3><h3><b> 斗转星移中我是你沧海一粟都不是的记忆!而你却是我一粟人生里沧海般的回响!</b></h3><h3><b> 所有的期待真挚的交流都不会是一场空白。人生缘分不同,相处时间亦有长短,未来或许不会按照我的期许重逢。可是我想说:余生漫漫,有你的记忆会陪伴!</b></h3><h3><b> 再见,黄子山!再见时愿我能被你温柔以待!</b></h3><h3><b> 😊️😊️😊️</b></h3> <h3><b> 下山,大家都很狼狈😂️</b></h3> <h3><b> 14的朋友圈总结图片</b></h3><h3><b> 😂️😂️</b></h3> <h3><b>我在指点江山,不是摆拍,是小美女的抓拍😂️😂️😂️</b></h3> <h3><b> 我和14在2号峰顶,摆拍😂️😂️</b></h3> <h3>人到哪儿,垃圾到哪儿。看着或一堆或几点白色垃圾,心里很是为大山难受。</h3><h3>很佩服有几个环保主义者,下山时一边走一边捡垃圾带下</h3><h3>我是中间的那个,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带走。没有多带垃圾带,不然我也可以处理一点垃圾</h3> <h1><b><font color="#ed2308">以下是小美女的朋友圈文字记录</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font></b></h3><h3><b><br></b></h3><h3><b>一场很不华丽的冒险end🙂</b></h3><h3><b>✨开始我妈讲去一个没开发的山海拔1175m满山头都是映山红的时候,我还是很期待的。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就是景色特别美,我们就慢慢的走走拍拍。我并没有意识到“没开发”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微笑]</b></h3><h3><b>✨直到真正走进这座山,输入法打不出来这座山的名字,微信定位也查无此山,我早就应该拉响警报的。</b></h3><h3><b>✨没开发=没有路,上山走的都是别人踩出来的路,泥巴路又湿又滑,只能攀着两边的树枝慢慢走,还有很长很长一段的路全是碎石,手脚并用真的是攀岩[微笑]特别特别艰难的好不容易爬上了顶。看看风景拍拍照,开心了一会会,就又去体验了魔鬼地狱的下山路。</b></h3><h3><b>✨本来觉得上山已经非常非常难走了,没想到下山的难度是上山的指数倍,下山可能走错了路,仿佛是在自己开发路。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到底有多难,我只记得我全程手腿都在发抖,特别害怕。脑子里面一会在自动播放“我是隔壁的泰山~我手上抓的是藤蔓~”一会害怕摸到🐍一会又在想摔下去的一百零八种姿势,是会脑震荡骨折还是直接翘辫子,一会又想着要是在这出事了不用上班了也不用考试了。</b></h3><h3><b>✨每分每秒我都在想放弃,情绪都崩溃了强忍着眼泪和害怕甚至想报警求救,怎一个惨字了得。但是现实不允许我放弃,骑虎难下我第一次有了具象的感受,上不去下不来,原地放弃只能在山里过夜更恐怖。</b></h3><h3><b>✨多亏我爹还有姨爹以及路人的帮助,一路摸爬滚打,鞋子衣服我整个人全都在泥里滚过,真的狼狈,跟上山的时候简直不是一个人。</b></h3><h3><b>✨最后好不容易下了山,从早上五点半出发赶路,到五点半下山,我完全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就感,只觉得能没有受什么大伤平安下来,就松了一口气,仿佛劫后余生的感觉。</b></h3><h3><b>✨从今往后,凡是“没开发”“没完全开发”的地方,都被我永久打入黑名单。你看到的,不会是原始的美,只会感受到各种原始的不便甚至危险。至于美,自顾不暇了都,那还能分神去乱看呢🙄</b></h3><h3><b>✨好不容易传完了照片,本来也没拍几张,还是被我爸优越的拍照技巧给震惊了[微笑]管你多高总有100种方法能把你拍成一米五,永远在抓拍你讲话乱动嘴的时候,我也是真的服气[微笑]</b></h3><h3><b>✨幸亏还有两天假,我要好好躺两天,谁都不能叫我出门[微笑]</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