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千古一瀑</h3> <h3>2019年4月26日,多云未雨,正是出游好天气,带上老爸,一起去高冠峪,观高冠瀑布。</h3> <h3> 进得景区大门,便能感觉空气变得潮润起来。訇訇水声不绝于耳,但树林蓊郁,只闻水声,不见水形,循着水声拾阶而下,就可看见一条河流。水质清冽,大小的卵石清晰可辨。我们顺着岸边的铁栅栏逆流而行,钻过一个大石凿开的洞——牛鼻洞,此时,水声轰轰更响,一潭幽绿从深涧急湍而出,那幽绿的尽头,是蜗流滚动的白色浪花,在两岸高耸的崖壁间喧腾,那如雷霆之声就是从这里发出的。此潭即为高冠龙潭。</h3> <h3> 再往前行,站在观瀑处,可见:</h3><h3> 河流在上游时,被横亘的巨石分成两路,右侧之水一波三折,经多次的跌宕后收齐,巨大的洪流在石槽中冲撞涌流,直至断崖处,勇往直前,纵身一跃,投入深潭,形成如柱之瀑(其实,站在右侧这里,看不到这壮观的一跃,必须到对岸才可见)。</h3><h3> 左侧水流顺着巨石,在绝壁处,飞流而下,铺开成千丝万缕银绦玉线,如帘似屏,水花四迸,珠玉飞溅,寒凉气息,扑面而来。</h3><h3> 有趣的是,瀑下有一神奇的石块,恰似蹲着的金蟾,高昂着头,睁着眼睛,张开大嘴,吸溜吸溜喝水呢!</h3><h3> 这两侧飞瀑,被鬼斧神工的绝壁岩石左推右挡,藏头露尾,更添一种神秘之感,想观其全貌,你得从河的两侧分别去看,方可揭开其神秘面纱。</h3><h3> </h3> <h3> 瀑布左侧的捱畔上,满山苍翠中,有一四脚攒尖亭,独自兀立,是为纪念程颢游览高冠而建,名为“明道亭”。</h3><h3> 高冠瀑布,有史料记载,是古来名胜之地,历史上著名的瀑布。从西周,秦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赏景抒情,特别是唐朝诗人岑参,在此曾留下生动描绘瀑布的诗篇:</h3><h3> “崖口悬瀑流,</h3><h3> 半空白皑皑。</h3><h3> 喷壁四时雨,</h3><h3> 傍村终日雷”</h3> <h3> 其实于我,该属故地重游。1989年上大学时,曾与学友一起游过。在我们游之前,刚刚发生过有人落入潭水中的事件,于是,在潭边的岩石上凿孔打有分段的铁链子,到处立着警示牌。但整个河道两侧是开放的,我们当时曾在河岸散步,芳草萋萋,野花遍地,捡拾石头,洗手玩水,流连忘返。</h3><h3> 不像现在这样,河两侧全部用铁栅栏挡着。而且,可以看出,两岸全是经过拆迁了后遗留下的水泥地面。想想,原来,这方山青水秀之地,该是修有多少商业性的建筑?!甚至于有凉棚直接搭建在水流平缓处,在河上,餐饮营业,所有的一切垃圾直接就入了河中。</h3> <h3> 瀑布右侧,有名曰“石公梯”的天梯,可攀着两边的铁链子,拾阶而上。</h3><h3> 坐在山上,凉风习习,神清气爽。俯瞰山下唯一的红色建筑,那是现在闲置的高冠山庄,远处大型挖掘机正在清理着河道,隐约可见几个大字“坚决打赢秦岭保卫战”。心头也隐约掠过一丝忧虑:千古一瀑,从古流到今,何时,才能真正还原它的本来面目?!真正达到“上登天梯揽胜,下观瀑布奇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