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我心中的劳模是我最敬佩的人,他们有很多很多,他们的事迹会永远流传。 </span></font></h1><h1><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font></h1><h1><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 一、时代精神—时传祥 </span></font></h1><h1><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 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他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span></font></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他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世,享年60岁<br /></span><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生平事迹<br /></span><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文革中,时传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遣送回乡,放下了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深明大义,教育子女接过他无法继续背下去的粪桶,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服务。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再也不需要工人背粪桶了,旧北京的茅房没有了。当年迫于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在茅房里的一位现已在美国定居的小姐,正委托律师寻找孩子。而那个女婴当时被时传祥救了性命,送到福利院并为她起名为石解放,现已长大成人,时传祥勤劳朴实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立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当年的小姐将百万财产投入了北京的环保事业。 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提倡的这种职业道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时传祥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载史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为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时传祥家乡建立纪念馆,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齐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必将起到极其有利的作用。</span><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 <br /></span><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时传祥和他的新伙伴<br /></span><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span></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 二、时代楷模-南仁东</span><br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 </span><br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2017年11月17日," 时代楷模 "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 "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南仁东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 "荣誉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负责同志为南仁东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 "奖章和荣誉证书。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贵州省委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 "的亲友、同事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span><br/><font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南仁东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主导提出利用中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南仁东是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他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精彩的科学人生,鲜明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真诚质朴、精益求精的杰出品格。他不愧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span> </fontcolor="#39b54a"></span><h1><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