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5月2日下午从武功山出发,前往井冈山,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远远便能看到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h3><h3>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革命摇篮”,历史红,山林好,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郭沫若先生曾赞美“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奠基石”。这里的景点很多,但也比较分散,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游览黄洋界红军哨口、龙市景区龙江书院、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等几处革命旧址。</h3> <h3> 听,胜利的号角已吹响,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h3> <h3> 黄洋界保卫战体验馆,不容许拍照,进去能了解到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黄洋界保卫战于1928年8月30日爆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h3> <h3> 油画生动再现了黄洋界保卫战中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情景</h3> <h3> 忆往昔,热血浸染,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漫山碧透,苍松翠柏遍山野。</h3> <h3>黄洋界哨口</h3> <h3> 黄洋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五大哨口之一,哨口工事有战壕、两处机枪掩体、炮阵地、擂木工事等。凭借这些工事,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打退国民党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h3> <h3>边上的深沟是曾经作战用的战壕</h3> <h3>《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h3><h3> 山下旌旗在望,</h3><h3> 山头鼓角相闻。</h3><h3> 敌军围困万千重,</h3><h3> 我自岿然不动。</h3><h3> 早已森严壁垒,</h3><h3> 更加众志成城。</h3><h3> 黄洋界上炮声隆,</h3><h3> 报道敌军宵遁。</h3> <h3>朱德题写的“黄洋界”</h3> <h3>在题词前合影</h3> <h3> 站在黄洋界哨口炮台处,居高临下,远处群山起伏不断,可领略到黄洋界的险峻。导游开玩笑说,如果在这儿一脚踩空,直接就可以到湖南境内了。</h3> <h3> 《朱德的扁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这条狭窄陡峭的山间小道,就是朱德带领战士们一起挑粮的地方,前行50米左右,放着挑粮担子,可以让游客体验当时挑粮的艰辛。</h3> <h3>毛主席诗词</h3> <h3> 龙市景区龙江书院:建于1840年,由周边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是当地客籍人的最高学府。井冈山斗争时期,是红军,重要活动场所,也是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见旧址、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旧址、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h3> <h3>朱德与毛泽东两军会师情景的浮雕</h3> <h3> 茅坪景区:茅坪位于黄洋界北麓,距茨坪36公里。私家车无法通行,得乘坐景区大巴前行。茅坪是井冈山斗争初期,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是革命旧址相当集中的地方,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的旧居和众多的旧址。<br></h3> <h3> 进入大门,只见里面溪水潺潺,树木郁郁葱葱,草地上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似是给大地铺上一层绿纱,充满生机。</h3> <h3> 往里走,八角楼对面粗大的枫树正张开绿色手臂欢迎你的到来。</h3> <h3> 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居住的二层木砖结构的住所</h3> <h3>警卫员住的地方</h3> <h3> 因为室内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毛泽东主席就住在这个有天窗的房间。</h3> <h3> 八角楼毛泽东的寝室很简陋,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想起小学时曾学过的一篇文章《八角楼的灯光》,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h3> <h3> “谢氏慎公祠"是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地点。于1928年5月20日至22日在此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由毛泽东主持会议, 总结了7个月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别委员会。</h3> <h3>象山庵,毛泽东与贺子珍举行婚礼的地方</h3> <h3>中国第一位女红军,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h3> <h3> 贺子珍与毛泽东:在艰苦岁月中,结下了烽火情缘</h3> <h3> 袁文才(1898—1930),江西宁冈人,他是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一名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30年2月23日,袁文才被龙超清等人于永新县诬陷杀害,被杀害时,袁文才年仅32岁。</h3> <h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历史,大家参观完后感慨颇多。传承井冈山革命精神,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