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行随笔之二 白马寺里的茶舍

六一

<h3>因着“天下第一名刹”,下车直奔白马寺。</h3><h3>“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h3><h3> 看这简介更觉其不凡。</h3> <h3>游走在院内,古树参天,游人繁多但无嘈杂。无论有无信仰,大抵还是心里敬畏神佛,“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h3><h3> 游览历史名迹,若无提前做功课,再无导游讲解,纯属走马观花。幸遇一旅游团,导游讲解的兴致勃勃,本人于是挤在人群中理直气壮地开始“蹭课”。</h3><h3> 寺院没有想象中的广大,讲解结束,开始自由行。</h3><h3> 院内建筑布局与其他寺院无异。兜兜转转踏上“清凉台”,站在门口处居高但不能望远,因眼前是另一所楼阁。</h3><h3> 条状青石,红墙灰瓦,斑斑驳驳,无不透露着岁月的侵蚀。简拙古朴的韵味,惹得与同行的姐姐同时心动。</h3> <h3>女人出行,行程结束,大脑存了什么货不重要,手机里存一大堆照才要紧。</h3><h3> 而我们,出去的时候两个人,回去的时候还是两个人,但照片都是单人照。你给我拍一张,我给你拍一张,然后互相嫌弃拍的不好,就生气不拍了。</h3><h3> 亲姐酷爱诗词,文艺分子特征显著,走到哪里都是拍拍拍。幸好,临入寺告诫她,佛门净地最好不拍照,这才得以匀速前进。</h3><h3> 站在清凉台阶上,又开始互拍模式。拍了两三张,又开始互相嫌弃。索性留下她自嗨,独自慢慢前行。边走便暗暗下决心,下次绝不带她,可似乎上次旅行也这样想过呢。</h3> <h3>走下清凉台数十米,是一片松柏林,林间有一入口,木桩上高悬一个小木牌“止语茶舍”,观之念之真是耐人寻味。</h3><h3> 止语是一种修行。</h3><h3> 我们因太多的纷扰,而失去内心的宁静。时间久了会发现,如是的真相,不是争辩而得,而是默然观照。所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h3><h3> 小路,一个个磨盘铺就。曲径转弯处,是修竹夹道,更觉清幽。曲径尽头便是茶舍,木门茅顶竹栅,俨然《桃花源记》中的农舍,更觉亲近。</h3> <h3>茶舍入门,四下打量,真是简单自然。木凳倚墙,中间是砖石垒砌的茶台,台中空,铁壶低悬,应该是可以用炉火煮茶的。</h3><h3> 最喜的是正对门处的木桌上的木牌——茶免费自取。</h3><h3> 从消毒柜中取出一个黑陶碗,兴冲冲拎起陶壶倒满。试了下温度,入口恰好,茶汤也是绵软清甜。随即牛饮一碗,还不觉过瘾,又喜滋滋斟满,这下可以坐在木凳上慢品了。</h3><h3> 身穿灰蓝短褂的小伙,微笑着手指茶壶:喝完再倒,管饱。</h3><h3> 虽无言,其好意已了然。</h3> <h3>无言是一种境界。</h3><h3> 此心如如,默然欢喜。</h3><h3>现在回想白马寺之行,讨得两碗茶是最大的收获。</h3><h3>不禁感慨,免费的果然是最贵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