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单元语文要素   凸显略读教学特点——《 方帽子店》教学反思

张琳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四月,正值暮春时节,杭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如期举行,我有幸参加这次活动并执教《方帽子店》一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板块的确定,从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难点的突破,历经数次研讨,几番磨课,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使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大大的一步,也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审视自我,在反思中沉淀,在沉淀中积蓄。回顾八次磨课经历,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h3> 一、初磨——建立“课型意识”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方帽子店》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复述”和“略读”是本课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怎样让复述的语文要素落地,怎样体现略读教学的课型特点,是这堂课需要关注的重点。备课中,我也作了许多案头工作:查阅了关于复述的教学文章,明确了复述的重要性以及统编教材中复述训练的长线安排;梳理了二年级讲故事的内容安排和呈现方式,更好地明晰了学生的复述起点;学习了略读课文的经典教学案例,初步了解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阅读了关于《方帽子店》的鉴赏文章,进一步领会了这篇虚构的故事背后的哲学思考和文本价值。基于这样的解读,结合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单元的重点目标,制定了本课的个性目标:1.识字。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3.迁移方法,复述“最意想不到的地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我在生字学习环节耗用了不少时间。虽然略读课文也承担着生字教学的任务,但是从课堂教学的比重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看,我还是难以割舍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作为略读课文,我试图与前一课进行对接但事与愿违。比如单元语文要素上的对接。如果说《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学生是在学复述的方法,那到了《方帽子店》学生应该是练方法。教学中我缺少对学情的考虑,未能及时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它转换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复述”这个语文要素上的发展,没有以前一课为起点设计教学,使教学的侧重点有偏颇。另外,在复述方法上也没有体现很好的对接。前一课是学习借助表格的方法来梳理故事情节,再有序地复述故事。那么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借助表格练习复述。课堂上表格的生成环节,使得教学设计又陷入疑似精读的尴尬境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几番深入交流,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以略读课文特定的课型特点,为学生搭建练习复述的平台,使学生的复述能力实现新的提升。于是,在磨课团队的建议下,我抓住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来设计大板块教学活动,使得课堂学习更聚焦、更有效。我引入前置性学习,通过预学来落实生字词。表格作为本课的主要复述支架,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删繁就简,简洁明快,还给学生更多自主练习复述的时间。通过几番修改,我的教学设计努力走出精略不分的中间地带,尝试褪去精读课文教学的华丽外衣,从而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力图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自主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课堂体现更大的空间和弹性。</h3> 二、再磨——回归“本体教学”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练习复述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借助表格复述是为了巩固前一课学到的方法,实现精、略课文学习之间的衔接和递进。但是表格不是唯一可用的方法,为了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自主,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我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二年级“讲故事”的方法,小组合作选择最意想不到的情节、选择最喜欢的方法练习复述。试讲后发现,学生在复述方法的选择设计环节耗时多,练习复述时间少。在展示环节,学生被五花八门的复述方法所吸引,而忽视了复述本身。复述方法的选择设计是难点,但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这样的环节安排,重形式而轻内容,抛弃了这堂的的“本体教学”而使得课堂本末倒置、南辕北辙。</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于是,专家和磨课团队建议,舍去方法迁移环节,针对文本特点,充分利用好这一张表格。《方帽子店》用对比的手法来展开情节的发展,对比在文中处处可见,比如:方帽子和圆帽子,大人和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态度,两家帽子店,人们戴上不同帽子的感受。而这样的写作手法,非常适合用表格来梳理内容。表格的充分利用,也正体现了复述支架的使用要“因文制宜”,实现教学形式最大化地服务于教学内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回归“本体教学”,还体现在对阅读提示中“用自己的话”复述的理解和把握。“用自己的话”,说的很直白,似乎又很浅显,正因为这样,在备课中容易被忽视。而“用自己的话”实则是复述的精髓。因为只有“用自己的话”,才能区别于背诵,才能体现复述的训练价值,从而为高年段的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打下基础。当明确这个目标后,学习找到了生长点,课堂有了增量。在练习复述中,教师抓住语言点进行点拨提炼,针对本年段学生的语言储备和知识水平,梳理出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背诵课文”、“换个说法、意思不变”、“适当补充或删减”等方法,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习得方法,真是实现了一课一得。</h3> 三、三磨——关注思维发展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不同的是,《方帽子店》的故事在大人和孩子的观点碰撞中暗含着哲学思考,是一篇颇有哲思的文章。我以“古董”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课堂结尾回扣对“古董”的理解,引发学生思考。前几次的磨课,我侧重于复述的训练,学生为复述而复述,没有真正走进故事去触摸人物、深入思考,因此对“古董”的理解生硬而勉强,课也显得枯燥而乏味,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打折扣。篇章页的导语明确提及:“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专家和磨课组建议,复述中思考,思考中复述,应该通过学习活动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更高阶的阅读实践中实现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在“方帽子店主人戴上圆帽子”这一故事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想象说话,感受店主人的顽固守旧。通过朗读、复述,体会店主儿子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接受新事物。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课文中跳出。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学生把自己对人物和文本的理解融入到复述和评价中,使复述不再是技术性的言语表达活动,而是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积极的价值引领,给了学生的思维力的提升空间。</h3> 不足与思考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在此番一课几磨的历练中,我以课为鉴,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首先在预学情况的处理上,我没有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切实可行的预学作业,学生只是没有目的地泛泛初读故事,没有明确的预学任务驱动,学生在初读感知环节没有实质性的收获。生字词和多音字的学习,也没有通过预学作业得到有效落实。预学情况反馈模糊,预学环节似乎可有可无,课堂教学站在一个几乎没有预学的零起点上。在教学设计第三板块的核心环节,学习活动还没有有效开展,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学习的过程性。凡此种种,反映了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进步的空间。</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回顾两个月来,在整个磨课研课的过程中,如何使教学设计更科学合理,如何让教学语言更规范精准,如何使师生交流更亲切自然,专家和磨课团队全程参与,倾心指导,逐字逐句修改,甚至是亲自示范,使我又重新站到一个新的起点去不断审视自己、超越自己。正像谢老师在报告中说的,“追寻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努力让语文课像《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样有趣好玩,也要如《方帽子店》一样去引发学生的哲学思考,教学研究工作学方帽子店中的孩子一样不墨守陈规,勇于改变”。我会从这节课出发,提醒自己,不做方帽子店主人,以归零的心态,开放的姿态,沉潜积淀,多多学习,努力改变!</h3>

复述

教学

课文

略读

学生

帽子

学习

预学

表格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