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海南儋州的千年古盐田,被批为旅游景点。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h3> <h3>这片古盐田有750亩,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传说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盐工所造。盐工们就地取材,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凿成无数浅浅石槽,千年古盐田像一方方砚台比肩伫立,因石而异,大小、高低错落,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错落有致地分布镶嵌在一垄垄、一块块的盐田周围,总数达6800多槽,蔚为壮观,平时在石槽中注入经过滤后的海水,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石槽,让烈日曝晒成盐。</h3> <h3>这群福建莆田的盐工不知什么原因,千辛万苦迁居到当时海南岛西部,在洋浦半岛的海边开山辟石,建造家园和盐田。他们的盐田十分独特,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在石头顶部除四周留出凸边外,把中间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就会自动漫入这些盐槽),靠阳光晒出高品质的食用盐。这种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h3> <h3>古盐田四周风景很美,最常见的植物就是仙人掌和野菠萝,而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洋浦港,那边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以及往来停泊的各国货轮。但这边古盐村的生活却不受影响,依然古盐田四周风景平静,悠闲,孩童在古盐田旁边的池塘中嬉闹,老人在村边的古榕下静静的纳凉,古盐村的人迎来送往,淡定从容。</h3> <h3>大概步骤是: 盐槽倒入海水,太阳暴晒,</h3><h3>蒸发水汽,凝结盐晶,傍晚采收。</h3> <h3>盐槽 :边缘凸起,里面凹入的水槽 ,类似盛水的盘子,是制盐十分重要的工具,如今经过古代保留手工凿击的盐槽已经十分少见了 ,不过在千年古盐田,三分之二都是手工盐槽。</h3> <h3>景区所在的盐田村是个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一方方砚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而盐田不远处就是名的洋浦港,停泊着来往各国的货轮。</h3> <h3>游览完千年古盐田,我们驱车来到了一个以晒盐闻名的小村落,是儋州市峨蔓镇的盐丁村。</h3> <h3>从引海水,到蓄水池,再到蒸发(在石盐槽或石制蒸发池里蒸发结晶),最后制成成品盐。专家认为,峨蔓盐田的石槽、盐池、盐田等场域是反映儋州古代社会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盐田保存至今,尤其是它古老的制盐工序及其生产工具,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制盐业的“活化石”,也为研究中国盐业发展史提供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h3> <h3>放眼望去,真是一片石头的海洋。黑色的玄武岩石(也叫火山石)把整个村层层包围着。石头有巨大的,也有鸡蛋般小的。一个个或圆、或方、或尖,千奇百怪,傲然在乏热的太阳下。据介绍,这些石头都是一百万年前位于盐丁村附近的龙门火山爆发留下的,一百万年的石头,经过海水浸泡,雨水冲刷,阳光曝晒,有的石头还可以看到细微的洞孔,盐丁村的人、祖祖辈辈一降生到这个世上,就和石头有了不解的缘份,他们住石头房子、坐石头凳子,在石头凿成的盐池里晒盐为生,或者踏过石头堆成的海上通道,开船出海,闯海捕鱼。</h3> <h3>勤劳的海边妇女,也是晒盐的主力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