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运河五号及再走西直街

老虎

<h3>  五一小长假,各处景点人满为患,昨天盲目去新北区新龙生态林碰壁了,汽车无处停,识趣回头,路过的几个公园外道路上都停满了车,我们也的确不该和上班、上学的人们轧闹忙啊。</h3><h3> 想起久已闻名的“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尚未造访,2号下午,尝试骑共享电动助力车(以前只骑共享自行车)沿西河沿、西仓街一路前往运河五号。</h3><h3><br></h3> <h3>  沿途看景。</h3><h3> 运河对面的篦箕巷。</h3> <h3>  运河对面的锁桥正在维修施工。<br></h3> <h3>  新建的亭子,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周君义渡”的典故。</h3> <h3>  资料介绍:</h3><h3>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成立于2008年12月15日,总占地面积363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000平米。主打运河文化、工业遗存的保护、创意产业、常台合作。是艺术、设计、工业文明的集散地。“江苏省工业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景区”。</h3><h3>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位于常州市三堡街,京杭大运河南岸,是常州市实施“中部提升”战略、构建“运河历史文化产业带”的重要节点。“运河五号”串联起原有老街、老巷、老厂,提炼出“创意、记忆、工艺”的内涵,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的三大主题,利用原常州恒源畅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常州梳篦厂、常州航海仪器厂等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利用,建设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全面、氛围独特的吸引设计类创意人才和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平台。这里也是常州市钟楼区艺术教育实践基地。</h3><h3>  街区一期建设主要对恒源畅厂、第五毛纺厂的工业遗存加以保护和利用,厂区总占地面积36388㎡、建筑面积32000㎡,厂区内房屋建筑风格独特,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有少部分早期民居、日式建筑,大多数是厂房(尤其是连排锯齿形厂房,非常具有纺织企业的特色)。斑驳的老墙、高大的空间、灵动的线条所承载的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是创意人灵感的源泉,也是打造独特创意空间的理想场所。</h3><h3><br></h3> <h3>  高耸的烟囱默默地回忆着昔日的辉煌。</h3> <h3>  高高的水塔和锯齿形的厂房也是当年兴盛的见证。</h3> <h3>  鲜花盛开的地方总有美女扎堆拍照。</h3> <h3>  一圈兜下来,发现这里是年轻人的世界,我这个老头子出现在这里倒是有点突兀了。</h3><h3> 其实也不矛盾,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看新鲜、看稀奇,有切身体会的中老年人找回忆,各有所得。这些地方不加入时尚元素,不能吸引年轻人,就不会有生命力。</h3> <h3>  据资料介绍,“恒源畅”的厂名是请冯玉祥题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块。</h3> <h3>  这家不起眼的“柴柴”原来是咖啡厅,看来极有名气,不时看到有年轻人进去,从窗户里看去人很多。</h3> <h3>  旁边的深巷。</h3> <h3>  沿街都是时尚小店。</h3> <h3>  这家酒吧柜台上的小猫吸引了不少眼球。</h3> <h3>  一只。</h3> <h3>  两只。</h3> <h3>  三只!</h3> <h3>  时尚与传统并存。</h3> <h3>  运河边也搞了一段玻璃路面。</h3> <h3>  重修的西仓桥还没有全部竣工。</h3> <h3> 站在桥上西眺。</h3> <h3>  西仓桥两侧的行人通道采用了廊桥形式,与中间的快慢车道是隔开的,只有少数几个花窗可以看到对面。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减少机动车废气和灰尘对行人的危害,但是有一种被阻隔的感觉。</h3> <h3>  河对岸这一带原来是酿酒总厂(前身是立新厂,文革武斗期间是其中一派的据点)和第二粮库,现在已经是一片住宅小区了。</h3> <h3>  过西仓桥,运河北岸就是西直街,1975年底,我从农村回城后被分配到工厂上班,单位就在一街之隔的新市路,对老西直街和老西仓桥很熟悉,原来高高的老西仓桥(简称“仓桥”)给人一种沧桑感,街两边都有房子,各种店铺齐全,加上当年这段运河还发挥着运输的功能,附近有船只靠泊,很有一种乡镇街道的味道,现在临河一侧的房子早已拆掉,昔日的热闹荡然无存。</h3><h3>  </h3> <h3>  卧龙湾的老房子。</h3> <h3>  山墙上打着加固的铁搭,不禁想起那个年代补碗用的小铁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真是样样都要想办法补补再用啊。</h3> <h3>  </h3> <h3>  热心的居民指点我回到弄口拍这家的房子,清同治六年,算起来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了。</h3> <h3>  遥遥对视。</h3> <h3>  时隔多年后再走西直街,感觉这里处于一种衰败、等待的状态。</h3><h3> 回家时又是骑共享电动助力车,这种车只有在脚踩动的时候才提供助力,因此很容易控制,而上桥、上坡时又明显轻松,而且比较安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