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王乔两家大院,寻平遥晋商之道

沙漠水

<h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五一佳节期间,我来到了一河之隔的山西省旅游,我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通过短暂的旅游,对山西的人文地貌风土人情和晋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h3> <h3>山西省属于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与陕西隔黄河相邻,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h3> <h3>我这次山西之行,仅仅去了晋中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绵山和洪洞大槐树这几个景区。其中豪华气派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和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晋商让我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使我深感震惊喟叹! </h3> <h3>我不仅为晋商巨贾们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精美建筑所惊叹,更为晋商们乃至山西人那穷则思变,自强不息的气魄,胆略,毅力和精神所佩服,它给了我好多启示,改变了我对山西的印象。</h3> <h3>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农业学大寨”,山西给我的印象是:土的掉渣,满脸的皱纹,头上围着一条白毛巾,肩上扛着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沟沟梁梁上到处是梯田。地下蕴藏着黑色的金子,工业以煤炭为主,是我国产煤大省,贫穷而又艰苦。参观完王家、乔家大院,逛完平遥古城后改变了我对山西的印象,肥沃的良田,一马平川的汾河流域,曾经是明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被美国传记作家称之为"中国的华尔街"。</h3> <h3>特别是晋商,很会做生意,把盛产的粮食和商品通过黄河水运和走西口,运到全国各地,物流生意十分的发达,于是就有了"走西口"的故事。做生意时,把真金白银兑付变为简约的银票兑付,形成了"汇通天下"的格局,晋商鼎盛长达数百年。</h3> <h3>山西民居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元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最精彩的部分当数分布在晋中一带的王乔两家豪宅大院。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兼具南北建筑文化。这些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艺苑中的璀璨明珠。</h3> <h3>王家大院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也是晋中盆地诸大院中惟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美誉。王家大院与乔家大院不同,乔家是商家大院,王家大院是官家大院,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h3> <h3>王家大院不论从规模上还是选址布局结构等方面,都远远优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不如乔家大院出名,主要原因还是《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从面积上来说,王家大院比乔家大院大了不止一星半点,王家大院比紫禁城还要大,从历史人物上来讲,王家大院更是出了很多的官员。你很难想象,这两个辉煌的家族靠的是卖豆腐这种小本生意起家的。</h3> <h3>来到高家崖王家大院前,那高高的城楼,红红的灯笼,祥和的气氛,大气磅礴的宅院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里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h3> <h3>大院选址考究,建于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北山坡上,身后是天然屏障,冬天迎纳阳光跟暖流,夏日息息凉风从水面吹向府邸。缓缓山坡泄洪便利,没了内涝水患,地理位置跟风水布局搭配绝佳。</h3> <h3>王家大院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艺术的真实写照。</h3> <h3>大院内几乎遍布的石雕柱础石,它的主要作用是负荷、防潮,装饰。这个柱础石是用一块青石雕刻而成,高达50厘米,整体为宫灯造型,图案共分六层,第一层是鼓,荀子说:“鼓为天,钟似地”,它代表天,所以在最上面;第二层是锦缎,表示锦绣前程;第三层为蝙蝠和祥云,表示福祥双至;第四层是草龙,用以避邪;第五层是如意底座;第六层是回纹不断,希望子孙不断。</h3> <h3>“琴棋书画”的图案在诗礼传家的王家被广泛应用,门罩下、雀替中、窗棂上,不经意闯进了眼帘,只是没有些微重复的感觉,每幅图画新颖奇巧,前所未见。石雕狮子在王家大院里更是数不清的多,体态迥异、面貌千姿。</h3> <h3>王家和乔家虽都是以经商卖豆腐起家,但王家从清朝开始步入官场,5品到2品的官员有101位;而乔家一直在经商,仅仅因为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路经山西时,乔家慷慨借银20万两而封得一个2品官(虚职),所以从建筑等级上讲,王家是官宅,乔家是民居。</h3> <h3>这样的艺术庭院,只有官宦之家和大户人家才有。王氏家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豪宅。</h3> <h3>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这期间,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h3> <h3>大院的整体布局为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h3> <h3>这里,最气派的是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至十六年的宅院,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是晋人立业持家的代表之作。</h3> <h3>其建筑格局,继承了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这里的叠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形式多样,做工极佳,极富特点。</h3> <h3>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h3> <h3>而大院里另一个特色是,每个大院的主人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设有专门的学堂和读书楼,鼓励后代在读书为官上有出息。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已属难能可贵。</h3> <h3>站在王家大院北门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那所谓的卧龙道,街是龙身,巷是龙爪,河漂石是龙鳞,老槐树是龙尾,井是龙眼。一个大大的“王”字永远烙印在晋中大地。</h3> <h3>初游王家大院,我被震撼了,知道了什么叫豪门巨宅!濡染了灵石的灵、灵石的妙、灵石的秀、灵石的美与灵石的韵,起伏于凤鸣塬之巅,亭台楼阁密密匝匝。那徐徐贯顶的天风,冉冉升腾的地气,犹如喜鹊送来的警世梵音,这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琅寰福地,不似江南胜似江南。</h3> <h3>游完了王家大院,我又来到了平遥古城。“五台山祈福,平遥古城求财”,我一生从未经过商,但内心却有种“经商发财”的愿望,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的朴素道理,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社会里看看山西甚至整个中国的财富中心,看看平遥的历史,探寻一下它的奥秘倒是成了我的一个心愿。</h3> <h3>平遥县古城,旧称古陶,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一七零三年因康熙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h3> <h3>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平遥日升昌票号,这是全国银行业鼻祖,曾创建丁汇票制度,做到了汇通天下!日昇昌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掌柜雷履泰于清道光四年出资30万两银改营,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h3> <h3>穿行在古街的市楼里,在这里,昨天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所有的传奇,历史的繁华,都随雨打风吹去;曾经创造财富和历史辉煌的晋商,终因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变迁,而走向没落。</h3> <h3>一个名门望族繁衍兴衰,一代晋商翘楚儒学传承,一座古宅大院惊世传奇,一方水土风情荡气回肠。走进乔家大院,知道了一个财富神话:乔致庸,晋商巨富,治商有方,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累资钜万,在全国各地拥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各类产业达200余处,所开票号更是汇通天下,资产髙达数千万两白银,富可敌国。</h3> <h3>游玩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自己祖宗的牌位前,在大槐树遗址处鞠躬致怀,垂首静默,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h3> <h3>走近大槐树,我仿佛听到了祖先的心跳,仿佛看到了祖先从大槐树下骨肉分离,背井离乡,洒泪而别的场面。他们淌过临汾河,涉过黄河水,走过潼关,翻越秦岭山,一路饥餐露宿,艰难行走,来到了我现在的家乡,劈山引水,开荒造田,繁衍生息。</h3> <h3>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一百年文明看上海,十年文明看深圳。上下五千年,滔滔黄河水,日新月异新变化,绵绣江河新晋地,美哉富绕新山西。来山西旅游吧,三晋大地欢迎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