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菁存阁沙龙: 纪念五四100周年</h3><h3>从江阴走出的的文学孤独者系列之一:《五月与乡贤的对话—纪念刘半农诞辰128周年》</h3> <h3>百年岁月流逝,五四早已是时过境迁,然而,它的生命之树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枯萎,反而更加茁壮。这场凝聚思想变革风云文化运动,其伟大的意义,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革与独立精神……</h3> <h3>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当时的文化,处在疾速转变与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新术语,新概念,新的价值观、新的政治视野乃至社会风气,丰富复杂而又多元;身处变化漩涡之中的学人,始终在探究、在回应每日每时的新变,一直在追寻新学理、新思想;也以他们奋进不息的努力,推动了新思潮的澎湃展开。</h3> <h3>《从江阴走出的文学孤独者》系列沙龙。菁存阁邀请专家学者从文学、诗歌、史学、教育、宗教、收藏等不同研究的视觉角度,来剖析解读五四时期地方乡贤的精神世界,对话刘半农、叶鼎洛、胡山源、李小峰、巨赞、吴研因等一批与时代并存的优秀人物,有光芒也有遗忘…更多的故事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让我们一同来与乡贤对话吧!</h3> <h3>以丹青妙笔书写万千景色,</h3><h3>用语言文字存留世态百相。</h3><h3> 20世纪选择了刘半农,用以解决汉语言和西方,古老中国的新生和颠沛流离的传统读书人生活这之间痛苦的矛盾冲突。他作为“五·四”新文化先驱之一。在天赋、活力、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想像力和好奇心方面堪称哪咤式的神话再世。</h3> <h3>刘半农在今天,不是作为一个人,一名文化先行者影响着我们,不!他是一份凝眸、一种到达、一道光芒、天黑之前的一种忧虑!他的黑白相片——如果后人仅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在相片上的精气神,那就是四个字:娓娓道来。“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鲁迅)。</h3><h3>在半农先生的遗像里有一种我们称之为二十世纪汉语言“眼界”——换句话说:“新诗的眼界”——的聚光源。</h3> <h3>20世纪中国之大江大河,必有一个名字叫“刘复、字半农”的江阴人,伫立在那些肩负历史的伟大名字中间。“我们感觉自己可以去任何地方,我们感觉到巨大惊人的自由。”(于连·格拉克)。一方面,诗人刘半农切身感知到了他那个时代“巨大惊人的自由”;一方面,他又因为这“自由”之艰难坎坷而流露出来深深的压抑、忱忧——这就是《瓦釜集》作者最后留给世人的旷世身影和其震烁古今的热心肠形象。</h3> <h3>五四不仅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是现代中国人日益觉醒的时期,也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自觉从事路径选择的时期。</h3> <h3>从江阴走出去的刘半农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享誉文坛的大师。然而对他的人身定位却一直饱受争议,至今还未有定论。江阴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刘半农信札,展示了包括蔡元培 胡适 周作人 傅斯年 陈寅恪 徐悲鸿等近七十位民国时期文化名人与他的书信交往,从中可以领略到晚年刘半农的人脉和朋友圈,他们又是如何来评价刘半农的呢?</h3> <h3>知识分子凭借一己情怀与抱负</h3><h3>担当救亡与启蒙的道义</h3><h3>自由、民主、科学之风</h3><h3>使得这个时代的知识界<br></h3><h3>赢得了公众与社会的新生</h3> <h3>我们之所以要回顾历史,只是想说明,这样一种士的精神传统即使到了现代中国依然在发挥作用。</h3><h3>聆听诗人作家、博物馆学者,他们各自研究的心声……一起相聚,来一场对于刘半农与五四的深度对话!</h3> <h3>菁存阁文化沙龙讲座: 五月四日(周日)</h3><h3>定波路151号: 晚上19:00-21:00</h3><h3>嘉宾: 特邀 庞培、刁文伟等</h3><h3>赠送:特色藏书票(限20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