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黄河文化苑游览

李成智

<p class="ql-block">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滋养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塑造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黄河又是一条饱经忧患的河流,几千年来,“善淤、善决、善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黄河还是一条复杂的河流,“水少、沙多、地上悬河”的突出特点使黄河的防洪、缺水断流、水生态环境非常突出,成为一条最难治理的河流。从先秦到民国统治时期的2500多年内,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p> <h3>20世纪,是中华民族多难与抗争的世纪,也是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一个世纪。伴随着中华民族的饥饿苦痛、屈辱、纷争与奋起,黄河的百年,或呻吟、或怒吼、或激荡、她是那样和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h3><h3>下面一些雕塑记录了一代河工的愚公精神和黄河传统文化,请记住他们为黄河的安澜曾做出的贡献!</h3> <h3>孟州黄河小浪底移民纪念亭。</h3> <h3>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h3><h3> 毛泽东</h3> <h3>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毛主席在郑州邙山头眺望黄河。</h3> <h3>九曲黄河流域图。</h3> <h3>黄河北岸孟州境内修建的顺河堤坝。</h3> <h3>黄河流经温、孟两县地形示意圖。</h3> <h3>黄河埽工。劳动人民长期治理黄河总结的方法,历史悠久。埽的作用是抗御水流对河岸的冲刷,防止堤岸坍塌。</h3><h3>埽工是古代在黄河上用来保护堤岸、堵塞决口、施工截流等的一种水工建筑物。它的每一个构件叫“埽个”或“埽捆”。将多个埽捆连接起来,沉入水中并加以固定,就成为埽工。黄河埽工的形成发展,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随着埽工用途的增加,做埽的方式不断改变,埽的种类不断地增多。</h3> <h3>手硪打桩。</h3> <h3>捆抛柳石枕。</h3> <h3>搬运石块。</h3> <h3>石滚硪打地基。</h3> <h3>油锤打桩。</h3> <h3>运土石独轮车。</h3> <h3>土硪。用硪夯实填土是古老的方法,工具简单,操做方便,易掌握,效果好,能运用不同施工部位等优点,在大中小型土方施工中都能使用,但效率低,因此目前很少采用。但在机械没有普及时为黄河筑堤起到了关键作用。硪按材料分有木制、石制、铁制。</h3> <h3>  黄河河务是清王朝的一大政务,历代皇帝都曾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置官吏,拨专款,选能臣,常检查,并专门设立了主管黄河事务的河东河道总督(也称东河河道总督或东河总督,驻节山东济宁),总辖河南、山东两省境内的黄河事务,综览全局,筹度机宜。但是,多年来河臣们经手河务,贪污中饱、因循苟且、尸禄保身,已经形成很深的恶习,积重难返,每年徒费国家大量的“工帑”,还时常发生水患。道光帝情知其中龌龊,决心大力整治,于是选中了“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的林则徐,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特授其为东河总督。林则徐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在治理黄河堤防,而且在整饬黄河官吏、扭转办事风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得道光帝的好评。</h3> <h3><br></h3><h3><br></h3><h3>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h3><h3>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h3> <h3>  王化云,清末直隶(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冠县县长,鲁西行署、冀鲁豫行署处长,冀鲁豫边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水利部副部长兼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是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致力于治理黄河工作。先后提出了“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宽河固堤”、“蓄水拦沙”、“上拦下排”等治黄措施。</h3><h3> 他是一位人民治黄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中国共产党的首任河官,人民治黄机构的第一位领导人——王化云。王化云潜心治理黄河长达四十年之久,他的勤奋和钻研使他从治理黄河的外行迅速成为一位治黄专家,他对事业的忠诚与奉献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大禹传人。通过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治黄事业从无到有,从初创到辉煌的曲折历程。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奉献与求索的精神正是我们寻找的薪火相传的火种。</h3> <h3>黄河从孟州境南流过,长26公里,这里是中下游的结合处,黄河水面放宽,大量泥沙淤积,开始成为“悬河”,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左岸)就从孟州境内中曹大王庙筑起,自古就有“千里黄河大堤始于孟县”之说。</h3><h3>黄河在进入孟州市之前,处在峡谷之中,水流湍急,通过小浪底水库流入孟州境内后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历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泛滥。西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治河,他动用几十万人修筑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荥阳,东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黄河得到初步控制。自古黄河大堤起于孟州,比右岸的起于荥阳的要长近百公里,故孟州有黄河第一坝之称。</h3><h3>千里黄河左岸堤防修筑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解放前,大堤由于年久失修,每当洪水来临,常常坍塌滑坡,无法抵御黄河洪水,起不到防洪作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黄河大堤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治理非常重视,在历史堤防的基础之上,先后对黄河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复堤。左岸自孟州中曹坡村大王庙高崖起,到黄河入海口山东垦利县境,全长700公里。孟州境内的堤防于1974年至1975年又培修增高,形成今日的黄河大堤,全长15.43公里。在孟州市中曹坡村头,可亲眼目睹为纪念人民治黄五十年的丰功伟绩,由孟州河务局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纪念碑。该碑由碑座与石碑两部分组成,共分四层,碑座上部为浅绿色,象征着环保与平安,预示着黄河将变清变绿,永得安澜;石碑由一近5吨重的整块南山青石制作,总高3米,碑座底部为红色,象征着奔放热烈,代表了3万多名治黄职工对母亲河的深情;碑面长2.86米,代表黄河流经孟州市境内28.6公里;高1.543米,代表孟州境内整个堤防长度15.43公里;碑厚0.3米,表示孟州市有逯村、开仪、化工3处控导工程。</h3><h3>纪念碑正面刻着原黄委主任袁隆题写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中曹坡”十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背面碑文介绍黄河风情、历史概况,颂扬人民治黄50年的巨大成就。该纪念碑1997年11月10日开工,11月28日完工,为黄河千里堤防增加了一处有极大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h3><h3><br></h3> <h3>黄河左岸堤防起点孟州中曹坡纪念碑。</h3> <h3>黄河大堤旁群众圈养的馬匹。供游人骑巡游乐。</h3> <h3>正在修建的孟州黄河大桥。</h3> <h3>孟州黄河湿地已变成群众休闲娱乐游玩的好去处。夏天乘凉,钓鱼,洗澡。冬天冬泳、滑冰的好地方。春天风景优美,野鸭,白鹭成群。秋天,河边的壮稼丰收在望。盛产花生,山药,地黄。欢迎天下宾客来孟州!</h3> <h3>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