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秀美术馆,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智者神勇

<h3>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是由小山美秀子创办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人美术馆,由华裔美国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联合日本纪萌馆设计室设计。因其依据”桃花源"的设计理念、将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营造出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意境而受人瞩目。</h3> <h3>几年前看到美秀美术馆的介绍资料时,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资料上这样介绍美秀美术馆:走过一条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这座在山中被自然淹没的建筑是一座公共建筑,美秀美术馆。</h3> <h3>就这样美秀美术馆便一直牵挂在我的心中。4月中旬去日本旅游时,便将这座“隐”在山中的美术馆加入了行程。</h3> <h3>“隐”于山中的美术馆,稍远的距离,也让抵达的过程被赋予了仪式感。从京都站乘坐JR琵琶湖线(米原方向)约13分钟到达石山站(Ishiyam Station),然后转乘每小时一班的150路巴士,慢慢告别喧嚣的城市,渐渐深入幽幽的森林。窗外,村落缓缓逝去,溪流轻轻奔涌,去往美术馆的50分钟路程,让人渐渐安静了下来。</h3> <h3>看展览本身,就是一场展览。我在最美的季节,来到了最美的美秀美术馆。</h3> <h3>一下车,便来到了美术馆的入口处。贝聿铭认为建筑本身是比较“隐”的,所以参访的路径就变得至关重要。进入美术馆需要先沿着一条6米宽约300米长的山坡道一路弯曲前行,而在山道两旁,各类的植物随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观。</h3> <h3>而此时,白色的、粉色的、米黄色的垂樱正姹紫嫣红,随风飞舞。</h3> <h3>缓步前行,恍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米,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h3> <h3>一个转弯,便见山道尽处有一个半圆的拱门,仿若《桃花源记》中所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h3> <h3>走完300米的山道,便来到了山洞口,而300米的垂樱林便是欣赏美术馆途中所遇见的第一道风景。</h3> <h3>进入山洞,回望垂樱林,我不禁感叹,来得正是时候!</h3> <h3>从“山中小口”进入隧道,整个隧道全长约200米,特殊材质构成的隧道内壁和隧道内灯光的组合,产生了一种神奇般的效果,仿佛正远离尘世,走向另一个未曾涉足的世界。</h3> <h3>隧道呈弯曲状,看不清尽头。远处的洞口有光线射入,犹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h3> <h3>一个转弯,豁然开朗,远处的美秀美术馆,影影绰绰,风姿绰约。</h3> <h3>穿越隧道的过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房舍俨然”,如同桃花源的再现,这真是穿越时空隧道,遇见桃花源。</h3> <h3>寻光而出,踏上一座吊桥,44根呈放射状的银线,吊起一座长达120米的索桥,银线所指方向,便是“隐”在山林之中的美秀美术馆。</h3> <h3>现代感的索桥里给人轻盈的视感,像是悬浮在山林之上。</h3> <h3>5米宽的索桥跨越50米深的山谷,谷底及四周满目清翠的树木,绿意盎然。最后穿过索桥,直至“桃源深处”。</h3> <h3>从最开始的山坡道向上走,营造了一种前往膜拜的感受;再穿过隧道,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走出隧道,豁然开朗;再走过高空的索桥,四周的山谷景致更渲染了一种大气而幽静的氛围。三段路程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视觉、触觉、听觉的不同体验,仿佛“桃花源”中的渔人,寻寻觅觅,终至桃花源。</h3> <h3>这座建筑被誉为“桃花源”不仅是因为它隐于山谷之中,雾起云绕,若隐若现。还因为整个山区是自然保护区,整个建筑的90%都建在地下,露在地面之上的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似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藏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保持了应有的和谐。走出山洞,豁然开朗的一瞬间,看到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玻璃建筑。屋顶外观为日本古建筑的“入母屋形”,贝聿铭为了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了深山藏古寺般的效果。</h3> <h3>贝老以四角锥为基础,使整个建筑构建在几何学的形式之上,用四角锥创造出了类似山峰或峡谷的形式。美术馆的大门非常独特,方形和圆形的组合,玻璃的材质,使门一方面倒影着吊桥周围的景色,把拍照者尽收其中,另一方面又将馆内的情景透视给了参观者,让参观者在进入大门之前,便可细细观赏玻璃门所影印出的展馆内外的景致。欣赏美术馆的美,不仅在于馆内的展品,更扩展至了从进入到观展的整个过程。</h3> <h3>进入美术馆后,扑入眼帘的是由六块玻璃组成的一幅如宽银幕般的大玻璃窗,有着日本传统屏风一般的美学元素。</h3> <h3>窗外一株造型独特的松树屹立在山体之上,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到来。这画面,颇有些黄山迎客松的神韵。</h3> <h3>这株年过150的松树,是经过精挑细选,特意从关东的琦玉县运来的。这株突兀而美丽的松树,成为了美秀美术馆的一大亮点。</h3> <h3>站在窗前,可以眺望层层叠叠的山峦。贝老曾表示:“毫无保留地把山谷景观收纳进美秀,是为了让自然也成为美秀的展品”。</h3> <h3>馆内的大厅面积宽阔,米黄色的大理石墙面、高耸的三角玻璃屋顶、一根根排列整齐的遮阳木杆,让整个美术馆的大厅展现出低调而又不凡的品味。</h3> <h3>从玻璃屋顶洒落的光线在柔和的大理石地面与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起伏的屋顶犹如连绵的山峰,有着戏剧般的光影效果。</h3> <h3>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设计”是贝老的名言。一道道格栅形成了梦幻般的影子,泼撒在美术馆的大厅及走廊,其光影效果与日本传统竹帘式的“影子文化”构成了一脉相承的效应。</h3> <h3>在美术馆的每个角落,淡黄色木制格栅通过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所形成的光与影的变化,成为了我对美秀美术馆的特殊记忆。</h3> <h3>美术馆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美的真实记录,咖啡厅、展厅都有着不同的美的格调、美的瞬间,只是有些场景禁止摄影,我只能在离开美术馆前,在门口留下惊鸿的一瞥。</h3> <h3>沿着来时的路再走回去,再次体验垂樱道、隧道、索桥三段不同路程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再次体验贝老先生的"建筑是一件展品,把看展览本身,变成一场展览"所带来的美学享受,并再次感悟美秀美术馆的“隐”所达到"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的极致意境。参观美秀美术馆确实是一场修行,充满了仪式感,既能得到美的享受,更有美的感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