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长时间不到嘉泽农贸集市了,今天前往,有久违的感觉。</h3><h3> 第一次用手机在不打开状态下拍摄。说好听点,是隐蔽性拍摄;说难听点,就是偷拍。所谓偷拍,倒不是因为见不得人,而是遵守人文拍摄的原则,“不让被摄对象知晓”。这样的拍摄,无论怎样总是真实的。</h3><h3> </h3> <h3> 农贸集市,特色可能是两个字:土和乱。</h3><h3> 我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能够融入这种场景。</h3> <h3> 要知道我是啥样?只要看看这人,除了一副眼镜有点洋气,其他,典型的新式农民模样。</h3> <h3> 商品随意置于地面,就成了地摊。如果在城市中,就必须被称为“超市”。什么叫做超市,三十年前听国外朋友天方夜谭的时候,理解成超级市场,说如果乘人不备偷盗,会被抓个现场。现在才知道,顾客被监控了。农贸市场,一人负责一个摊位,悠然自得。</h3> <h3> 这叫现场加工,生产过程与顾客见面,具有真实感。</h3> <h3> 这里渔民多,渔具也是市场的一个特色。当然,买渔具的,大概应该是去西太湖的偷捕者。理由简单,现在还有多少属于自家的鱼塘。</h3> <h3> 杂乱无章,但总有选择购买者,关键是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如果没有人买,也就不会出摊。这就是市场规律。</h3> <h3> 卖者夸夸其谈,说只要放一盆在家里,夏天就没有蚊虫的侵害。这显然夸张了,但好像觉得也是狂农贸集市的趣味。</h3> <h3> 现场诊疗——“拔罐疗法”。“好点了么?”“好多了!”</h3> <h3> 虽然土了点,但香气扑鼻。我其实不需要,还是花两元买了一块,边吃边走。</h3> <h3> 藏人穿着的一位,没有生意,到别处与人闲聊了。</h3> <h3> 小狗,两千元一只。地上有狗屎,是在情理之中。</h3> <h3> 如此做生意,好像是一种享受。也可能是“饱人不知饿人饥”,是我没有融入他们的情感。</h3> <h3> 以上都是形形式式的地摊。</h3> <h3> 路遇杀鸡者,动作迅疾。问:“杀一只鸡多少钱?”男人回答:“买我的鸡,杀鸡不要钱。”这现场杀鸡的情景,在嘉泽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是市场的需求。</h3> <h3> 我要了这对夫妻的公鸡,10元每斤,45元。男人边称鸡,边说:“仙了这么多,不算了。”这也是诚信的表现,是我买这个摊位的理由。</h3><h3> 从杀鸡到清理内脏,完整过程不到十分钟。女人比男人更有乡土味。</h3> <h3> 远处走来排队者,显然是广告范式。虽然与场景有点格格不入,但也有新鲜感。</h3> <h3> 我没有去过维也纳,不知道顶级音乐会是怎样的味道。看过法国的“红魔方”,觉得有视觉冲击,但仅仅是一次,不像农贸集市,可以随时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h3><h3> 喜欢农村,与农民为伍,不嫌弃鸡飞狗叫的农村环境。这就是农民情怀。拍摄记录场景,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没有视作摄影。</h3><h3> 既然手机能够偷偷地盲拍,而且相对是成功的,那就必然有下次。不仅是下次,有可能成为一种记录的系列,实现我人文摄影的初心。</h3>